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洪承疇:一個世人不解的悲愴人生

洪承疇:一個世人不解的悲愴人生

1644年3月18日,闖王李自成率軍攻進北京城,崇禎皇帝自殺身亡。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眼見國破家亡,大明眾多將領都自殺謝罪。唯有一人不僅未自殺還投降了清朝,他就是明朝著名朝臣——洪承疇。

洪承疇:一個世人不解的悲愴人生

洪承疇投降清朝後,利用以前身為明朝大學士的身份招撫南方人士。不想,南方人士根本不想承認洪承疇的存在。他們更希望以前敬重的大學士洪承疇已經伴君自殺,留名於青史。

洪承疇早年的學生金正希跑來看望老師,說寫了篇文章請老師指點。洪承疇此時心情煩躁,無心斟酌文章,便借眼疾不想看。金正希堅持要讀給老師聽。於是,他當眾展開書卷,高聲朗讀了上一年上吊殉國的崇禎皇帝為洪承疇寫的悼文。頓時,滿堂皆驚。侍衛匆忙進來把金正希關入死牢。大堂之上,聽著擲地有聲的文字和昔日學生的呼喊,洪承疇此時痛苦萬分。

洪承疇:一個世人不解的悲愴人生

洪承疇曾為感激崇禎皇帝的寵幸,寫了副對聯貼在廳堂之上:「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他降清後,有人將這副對聯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節重如山乎?」

洪承疇:一個世人不解的悲愴人生

實際上,洪承疇的最後歲月,一直籠罩在屈辱和尷尬之間。他入清後曾回鄉省親,在泉州建造府邸。洪府建成後,沒有一個親友、故舊上門。就連洪承疇母親和弟弟都拒絕入住。弟弟痛感國家滅亡、兄長投敵,發誓「頭不戴清朝天,腳不踏清朝地」,攜母親避居船上,泛江隱居。

洪承疇:一個世人不解的悲愴人生

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心力交瘁、目疾加劇,第二年解人任回京。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洪承疇去世,享年七十三歲。清朝追贈其為少師,謚號文襄,葬於北京

洪承疇:一個世人不解的悲愴人生


洪承疇前半生為明朝盡心儘力,深得崇禎皇帝寵幸,民間也很敬重這位正直的大學士,親人都以其為榮。但不想洪承疇卻投降清朝,犧牲自己的名節,效力二十多年,招撫明朝舊部,幾經大戰引導清朝坐穩江山,無怪被世人唾罵,留罵名於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黑洞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黑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