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為什麼說:重為輕根 靜為躁君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6章及啟示

為什麼說:重為輕根 靜為躁君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6章及啟示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行為狂妄是謂輕躁。姿情縱慾是謂飄浮。輕以重為根本,躁以靜為主宰。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行軍以車載戰械與軍餉者為「輜重」。因此,有道德的君子仁人,應事接物,一言一行,必守重靜,常率其性,猶如行軍運載著戰械與軍餉的車一樣,不敢輕躁妄動。「榮觀、燕處」是指聲色、貨利、榮貴、宴樂的勝境。此境最易使人失性動心。有道的君子遇此境,皆超然不顧。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君子仁人,處事接物尚且不可輕舉妄動,何況理萬民之生息的萬乘大國君主,豈能輕舉妄為,姿情縱慾,貪享世情 ?

為什麼說:重為輕根 靜為躁君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6章及啟示

啟示

1、此章教導我們柔和弱體,動靜相宜而漸進修鍊。

2、輕率,急躁是凡人的特徵,任何人都有這樣的心理過程。這樣的心理特徵是導致失敗的心理根源。只有通過長期的漸進的修鍊,清凈我們的身心,觸動我們的性格,始終保持淡定、冷靜、從容的心性,這樣我們就是個穩重的人。做事就容易成功。

1、重為輕根,重者丹也,輕者氣也,丹是氣之根。重者性也,輕者命也,性為命之本。打坐修鍊,為人處世,治理國家,我們一定要善於抓住根本。抓住根本就可以無為而無不為。

4、怎麼才能抓住根本呢?以澄止妄,以靜治躁。清者忘習,常澄其心,靜其意,清其神,長期修習心灰而靜篤。如果放縱貪慾,追求世樂,心就不能清凈。就是捨本逐末。

(接下來還要分別釋義《道德經》後55章,請繼續關注)

說明:本人研讀《道德經》並打坐煉丹多年,有所感悟,但是不敢說悟解了《道德經》,在學習《道德經》的過程中有所感悟,願與大家分享,理解的對與錯留待大家評說。如果有歧義那麼請您以道德經原文和中國道教協會原會長任法融的《道德經釋義》為依歸。本人有志於《道德經》的白話解讀和故事性解讀,如果您喜歡在淺顯易懂的故事和話語中體悟深奧的道理,請關注本人的頭條號「問道終南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問道終南山 的精彩文章:

TAG:問道終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