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心貪身懶難成功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24章及啟示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心貪身懶難成功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24章及啟示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心貪身懶難成功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24章及啟示

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腳跟不著地,是謂跂踵而立。邁著大步走,是謂跨行。此兩句是以人的「立」、「行」來闡明真常自然之道的要意。人站立時腳跟著地,身子不偏不倚,穩穩噹噹,自然平易舒服,可以久立而不疲。這是立的自然之道。如果腳根不著地而站立,自感奇特有異於人,僥倖一時,卻失去了立的自然之道,必不能久立。人行走時,步子大小,隨著自己的足力, 一步一步前行,自自然然,不勞不累,雖久行而不怠。這是行走的自然之道。如果不根據自己的足力,邁開很大的步子向前奔躍,自感快速,卻脫離了行走的自然之道。必不能久行。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固執己見者,是不明大理,以己為「是」者,是偏執一方,其「是」不可彰顯於眾。稍微有點功勞就自居,常在人前誇耀自己,必不能成其大功。自覺比人長,總感了不起,並在人前傲慢者,其實這樣的人沒有什麼長處。

「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餘食即剩飯。贅是多餘。「行」,古多作形解。「跂立」、「跨行」、「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皆非自然之道。而是故意造作,是有為之舉。似同殘羹剩飯,多生之指頭。非但無用,而且有累。所以,有道德的人不去這樣做。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心貪身懶難成功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24章及啟示

啟示

1、此章教導我們,修鍊要循序漸進,不可著急盲進。在網上經常會看到一些文章,道理不明,說什麼冥想幾天就會有大的收穫,打坐幾月就可以得道成仙。這都是騙人的話。佛主釋迦牟尼那樣的大根基人,雪山靜坐六年後才得道。禪宗達魔祖師面壁9年才成道。道家龍門派創始人丘處機磻溪6年,龍門7載才修鍊成仙。

2、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修道是改變我們心性的事,一個人愛發脾氣,你經過修鍊第二天就能不發脾氣嗎?不可能,只有經過時時觀照,長期懺悔,才會有所改變,什麼時候當人劈頭蓋臉打你罵你的時候,你沒有絲毫的急躁恐懼慌張,這時候的心態才接近道了。還有一些文章說,西方人有信仰,去教堂一懺悔一禮拜,出來立馬就變了一個人,變得和神一樣了。純屬騙人了,要那樣,都進過教堂的西方人,他們怎麼還有那麼多的暴力犯罪呢?修改心性還是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慢慢來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須上下而求索。

3、妄圖一夜得道的人,一定是個急躁的懶漢;大吃二喝,酒囊飯袋式的人,一定是個貪婪的人,心貪身懶者是不會得道的。而無速進之心,無矜誇之意,入於冥忘才是得道者。

(接下來還要分別釋義《道德經》後57章,請繼續關注)

說明:本人研讀《道德經》並打坐煉丹多年,有所感悟,但是不敢說悟解了《道德經》,在學習《道德經》的過程中有所感悟,願與大家分享,理解的對與錯留待大家評說。如果有歧義那麼請您以道德經原文和中國道教協會原會長任法融的《道德經釋義》為依歸。本人有志於《道德經》的白話解讀和故事性解讀,如果您喜歡在淺顯易懂的故事和話語中體悟深奧的道理,請關注本人的頭條號「問道終南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問道終南山 的精彩文章:

平易 少私 寡慾是偉人心理特徵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 第19章及啟示
功到自然成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1章及啟示
愛嘮叨的人心不清凈沒有出息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3章及啟示
為什麼說:重為輕根 靜為躁君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6章及啟示

TAG:問道終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