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愛嘮叨的人心不清凈沒有出息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3章及啟示

愛嘮叨的人心不清凈沒有出息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3章及啟示

愛嘮叨的人心不清凈沒有出息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3章及啟示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陰陽造化之道的妙用,不牽強,不造作。在寂靜活淡之中,自然而然,因時順理,「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 繟 然而善諜"。是謂"希言自然"。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 "

天地的運化若正常而不失調,則陰陽平衡,睛雨適當。這是天地正常的自然之道。如陰陽失調,大旱大澇必作,定有暴風驟雨之異常。然而,大風、暴雨二者都不能長久。人若輕舉妄動,私慾過甚,悖戾多端,胡作非為,亦如飄風與驟雨而不得終朝與終日。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大千宇內的萬事萬物,其性雖通於一,但情狀不一,趨向各異,其結果亦殊。故有從於道的,有從於德的,更有從於失道失德者。

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信不足,有不信。

道雖虛無清靜,不施言令,但人舉心運念,從於道者,道仍以應之。德雖無為自然,無有賞罰施惠之動機,但人言談行事從於德者,德亦以應之。若人失道失德輕動妄為,雖用機智,以求治理,尚言教以彰法令,明玩技巧以求索,道則以失道失德而應之。在上者,對下民不體天地的好生之德,不懷真誠之意,而下民亦以此還報於上。

愛嘮叨的人心不清凈沒有出息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3章及啟示

啟示:

1、此章教導我們要順其自然,不妄自作為。

2、寡言者貴,多言者貧。你看社會上經常愛嘮叨的人往往生活的不如意,生活如意的往往是淡定從容寡言的人。言語是心情的流露,言多者心不能沉靜,遇事看不清總體面貌,往往執著於一些小問題。

3、此章還教育我們,打坐煉丹前提是心態平和清凈,只有心平氣和才能提起腎水,降下心火,從而水火既濟。要體會天的意思,不把利害得失放在心上,無住生心。心不外馳。少說話,不說話。

(接下來還要分別釋義《道德經》後58章,請繼續關注)

說明:本人研讀《道德經》並打坐煉丹多年,有所感悟,但是不敢說悟解了《道德經》,在學習《道德經》的過程中有所感悟,願與大家分享,理解的對與錯留待大家評說。如果有歧義那麼請您以道德經原文和中國道教協會原會長任法融的《道德經釋義》為依歸。本人有志於《道德經》的白話解讀和故事性解讀,如果您喜歡在淺顯易懂的故事和話語中體悟深奧的道理,請關注本人的頭條號「問道終南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問道終南山 的精彩文章:

平易 少私 寡慾是偉人心理特徵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 第19章及啟示
功到自然成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1章及啟示
為什麼說:重為輕根 靜為躁君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6章及啟示

TAG:問道終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