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平易 少私 寡慾是偉人心理特徵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 第19章及啟示

平易 少私 寡慾是偉人心理特徵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 第19章及啟示

平易 少私 寡慾是偉人心理特徵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 第19章及啟示

第十九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天資敏捷,德性純全,睿通淵微,言行舉止符合於倫理者謂之「聖」。通曉萬物之理,洞觀遠近幽微之理者謂之「智」。有世以來,聖人效天地的運行之道,法陰陽消長之理,定綱紀、分科條、興法度、作典章。聖人以此含養自修,萬民以此樂而生息,自然而然國家大治,天下太平,人民康樂。當然天下皆知非「聖智」不能任其事。如聖人而張聖之名,玩弄機智,那不正者必竊而用之,這豈不又助於不正與不善者禍國殃民嗎?《莊子?劬篋篇》中說:"故跖之徒問於跖:"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先入勇也。後出,義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觀之,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跖不得聖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的多。......聖人生而大盜起,掊擊聖人,縱舍盜賊,而天下始治矣......故曰: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聖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絕聖棄智,大盜乃止......殫殘天下之聖法,而民始可與論議。"莊子這段論述,與這章講的"絕聖棄智,民利百倍"其意相通。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山中的老虎生下虎子,如遇持械的獵手,它會不顧生死地保衛其子。在平時忍飢受餓餵養其子,用舌舔其毛,以表親昵。這般的慈愛,試問誰彰仁義之名而教之?由此可知,孝慈是物的天然之性,自然之德,非人為也。所以,彰仁義之名,必有害於民自然之性。這和《莊子?胠篋篇》中說的"削曾史之行,鉗揚墨之口,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人含其德,則下不辟矣。"其意相通。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非正常的技巧,有害於民;非分之利,有害於國,故應絕棄之。燕銜泥壘窩以棲身,蜘蛛吐絲布網以求食,老鼠掘洞藏身以得安。萬物皆然,各因自性,各因所需,各施技能,自然而然,雖有巧利,未嘗有巧利。如朝廷專尚巧利,玩弄技巧,必被強盜、賊匪竊而用之。故《莊子?胠篋篇》中說: 「毀絕鉤繩,而棄規矩,儷工捶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

「三者」是講的」聖智」、「仁義」、「巧利」。這三者均屬文表和虛華。沒有實用,不足以治國修身。

「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令」是教誡。「屬」是囑託。所以治國、修身的教誡和囑託是心地純潔,行事真誠樸實,少存私心和分外的慾念。

平易 少私 寡慾是偉人心理特徵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 第19章及啟示

啟示

1、這章告訴我們什麼是上德不德。

2、當我們打坐煉丹的時候,情慾塵心要一毫不著,同時要做個稀聖稀賢的念頭也要一毫不著。盡忠盡孝的念頭也要一毫不著。把這些全拋開才可到無為境地,才能無不為。

3、要想虛極靜篤,大款能有這樣我是億萬富翁的念頭嗎?縣長能有我是縣長這樣的念頭嗎?毛主席能有我是主席這樣的念頭嗎?如果有了這樣的念頭他們見到農民還能平等相待傾心交談嗎?有了這樣的念頭,他們就會趾高氣揚,不可一世。

4、平易近人,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是偉人的心理特徵。

(接下來還要分別釋義《道德經》後62章,請繼續關注)

說明:本人研讀《道德經》並打坐煉丹多年,有所感悟,但是不敢說悟解了《道德經》,在學習《道德經》的過程中有所感悟,願與大家分享,理解的對與錯留待大家評說。如果有歧義那麼請您以道德經原文和中國道教協會原會長任法融的《道德經釋義》為依歸。本人有志於《道德經》的白話解讀和故事性解讀,如果您喜歡在淺顯易懂的故事和話語中體悟深奧的道理,請關注本人的頭條號「問道終南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問道終南山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重為輕根 靜為躁君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6章及啟示

TAG:問道終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