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華道德哲學原理——前言

中華道德哲學原理——前言

歡迎新朋友願你關注!

問候您老朋友,望你轉發!

(本書作者周承儒先生)

前言

《道德靈魂與信仰文明》

說明:前言內容重要且很長

計劃分幾次刊發完畢

(續上期前言)前言之二

五、道德與哲學

什麼是哲學?哲學就是宇宙世界的認識論,人類社會的方法論。哲學就是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統一。在歷史上,黑格爾曾說:「中國沒有哲學」。不久前,還有西方學者在中國社科院說:「你們中國沒有哲學」。為什麼外國人說「中國沒有哲學」呢?是因為,在五四運動前,西方哲學沒引進中國,中國沒有「哲學」一詞。但是,中國人早在3000年前,為了生存和發展就有了《周易》「與天和、與地和、與人和」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這就是中華道德哲學之母學。後經周敦頤弘揚稱為「理學」。「理學」就是《周易》道德哲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五四運動後,為了區分和辨認國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不同,學者們把國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叫「哲學」,與祖宗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相區別。其實,「哲學」和「理學」都是認識論和方法論。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講話水平高,贊為「你說話好有哲理」,「哲和理不分家」,這是對哲學和理學的概括。但是,中國「理學」比西方「哲學」有更高的文化意義。比方說,你講話好有「理」,而不能說你講話好有「哲」,人家聽起來就雲里霧裡。所以「哲理、哲理」以「理」為「根」,以「理」為「本」。沒有「理」的哲學就不是人類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如果我與黑格爾同時代,或者我在社科院的現場,我會向他們請教,「什麼叫哲學」。然後再發表我的觀點,我認為,哲學就是宇宙世界的認識論,人類社會的方法論。中國的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的數理和象理,早就把宇宙的本質與現象以及日月星辰運動變化的規律,揭示的一清二楚。中國人的哲學是「與天和、與地和、與人和」的道德哲學,這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如果說中國沒有哲學,那麼全世界都沒有哲學。人類的哲學只有一個為生存和發展的哲學,這就是中華「與天和、與地和、與人和」的道德哲學。如果人類「不與天和、不與地和、不與人和」,那麼,人類將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發展。所以,在哲學界,我大肆疾呼,連宇宙的本質都沒認識,又那來的人類社會的方法論呢?離開了宇宙的本質的認識論,來談人類社會的方法論,那都是沒有理論根基的海市唇樓。沒有自然科學作為理論來支撐的社會科學,那是空中樓閣。黑格爾(1770—1831)的哲學只不過是思維領域的詭辯論,他也沒有揭示宇宙的本質和天地運動變化規律,更沒有揭示大地生存之法則,他對人類的偉大貢獻是思維邏輯學而不是哲學。很難理解,先前的學者們為什麼把邏輯學看成哲學。當然,黑格爾的《大小邏輯》有豐富的哲學思想,但是,他的「無與有、有與無」是受中國老子的影響,他的「一與多」即世界多樣性,他的「多與一」即世界是多樣性的統一的學說,是受中國《周易》數理的影響。中國《周易》認為,「天為1」,天最大,有天有地生萬物,這就是中國人「一與多」,「多與一」的數理。中國《周易》認為,宇宙的存在只有1個,這就是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64卦生128卦,128是一個宇宙生命整體的數理。如,生命細胞的生存和繁殖:一個細胞生2個細胞,2個細胞生4個細胞,4個細胞生8個細胞,8個細胞生64個細胞,64個細胞生128個細胞。128個數理就是中國人「一與多」,「多與一」的生命數理。還有在空間上的數理,如「九九歸一」等等。可見,黑格爾的邏輯思辨,比中國人的道德哲學晚了二千多年。請問,黑格爾的哲學,是人類共同生存和發展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碼?人類共同生存和發展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只有中華民族「與天和、與地和、與人和」的道德哲學!迄今為止,有哪個哲學揭示了宇宙本質的認識論呢?沒有!有哪個哲學揭示了人類社會共同生存和發展的方法論?沒有!只有中華道德哲學揭示了宇宙本質的認識論即揭示了天道運動的規律和大地生存的法則,還揭示了人類社會倫理之道德,所以,中華道德哲學的「與天和、與地和、與人和」就是人類共同生存和發展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與天和」就是遵循天道的運動規律,人類擁有一片美麗的藍天,人類要維繫宇宙星辰的生態平衡。人類為人處世不傷天理,人人都按天道規律做人。天道無為而無所不為地把陽光雨露撒給人間,人類也要有天道那樣的自強不息地奉獻精神。

「與地和」就是崇尚地道生存之法則,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風水環境。人類與大地上的動植物共享大地,保護地球的健康,延續地球的生命。我們為人處世講地道,象大地一樣,實實在在為人,要有厚德載物,支生他人的品德。人類不能有「不共戴天,不可立地」的思想,人類共有一個地球村。

「與人和」就是遵守人類社會倫理之道德,不分宗族、種族、民族,沒有國界,沒有歧視,在道德意識和行為上,約束人的自然屬性,規範人的社會屬性,走人道之路,人與人相生不相剋,棄惡揚善,以道德文明實現天下大同。

中華道德哲學「之根」是打結記事年代的《河圖》和《洛書》,中華道德哲學之「母學」是《周易》,中華道德哲學之「子學」是「諸子百家」。《周易》之「易」字,上面是個「日」字即太陽,下面是「月」字的變體,意思是日月星辰時時刻刻都在易,都在變,易就是變的意思。世界一切都在變,只有變沒變。日月星辰怎麼變?《周易》之「周」字告訴人們,日月星辰在做「周而復始」,「原始反終」的變化。中華道德哲學的認識論,以人類生存的宇宙環境作為研究對象,把日月星辰作為研究的客體,無疑是全世界最大的唯物主義哲學。

中華道德哲學是關於宇宙世界的認識論和人類社會的方法論。中華道德哲學認為,離開了宇宙世界的認識論來談人類社會的方法論,那都是沒有理論基礎的海市唇樓。如果認識論僅僅停留在,探討和認識人類的本質,和客觀實在發生的關係以及發展過程的規律,這是人類心理行為學而不是哲學。哲學首先要回答宇宙世界是什麼樣的問題?連宇宙世界都不認識,那有什麼認識論?沒有認識論,那來的方法論?沒有認識論,沒有方法論,還能稱哲學嗎?在全世界的哲學裡,只有中華道德哲學,不僅揭示了天道運動之規律,還揭示了大地生存之法則,又由天道運動之規律和大地生存之法則,而揭示了人類社會倫理之道德。如果不從人類共同生存和發展的角度,只從人的利益來談人類與社會的關係,那是階級利益哲學,就會隨著階級概念的消亡而消亡。

人類的哲學是全人類共同生存和發展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正如孔子所曰:「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說的是早在打結記事的時代,中華神繩的《河圖》就有「天人地」三位一體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這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生存理念和發展信仰。《河圖》「天人地」道德藍圖,指導人們放棄了「殺生為生」、「茹毛飲血」動物般的生存方式,發展到「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這就是中華祖先早在萬年前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中華神繩《河圖》標誌著人類開始走上了人道之路,人類有了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周易》是對《河圖》的繼承和弘揚,到了商末,中華民族就有了成文字記載的「與天和、與地和、與人和」的道德哲學,迄今達3000多年的歷史。如果放棄中華道德哲學「與天和、與地和、與人和」的認識論和方法,用「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為指導,人類硬要把核武器往天上打,破壞大氣層的臭氧層,把氣溫升高,人與天斗就其樂無窮了嗎?如果人類硬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移山改河,圍湖造田,破壞風水環境,導致風不調雨不順,人與地斗就其樂無窮了嗎?如果人類不和諧,天天打仗,人與人斗就其樂無窮了嗎?

中華道德神繩——《河圖》的陰陽道德生存觀和天人地三位一體的發展觀,為人類社會勾畫了道德文明的藍圖。伏羲繼承了《河圖》,把《河圖》變成了八卦。伏羲為什麼要始創八卦呢?正如《繫辭下傳》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原來,伏羲始創八卦是為了通曉日月神聖之道德,以掌握天下萬物之規律。這就是中華祖先仰以觀天文,俯以察地情,以天文象理得出大地的數理,這就是中華道德哲學以數理和象理來表達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後來,文王八卦繼承伏羲八卦,創造了64卦,以陰陽五行和天地人共存的發展觀,揭示宇宙「無極而太極,太極而無極」的宇宙生存觀,用文字表達了「與天和、與地和、與人和」的認識論,經過數千年的努力,中國人「與天和」才和出了一片現在我們看到的美麗而廣闊的藍天,中國人「與地和」才和出了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中國人「與人和」才和出了56個民族,13億人口。「與天和、與地和、與人和」的認識論就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方法論。現代社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強調主客觀要統一,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民間卻講「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萬事難辦。實現主客觀的統一,也要「天時、地利、人和」,「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主客觀是統一不了的。在天地人三者的關係中,中華道德哲學又突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方法論,強調人的主觀意識的能動性。所以,《周易》不是宿命論,而是主動積極的、向上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這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道德哲學,也是人類社會實現天下大同的唯一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中華道德哲學的認識論,認識了宇宙世界的現象和本質。中華道德哲學的認識論,解決了人類社會的方法論。天地自然道德規律確定了人類社會的道德規律。這就是天道確定地道,天文確定人文,意識確定認識,認識確定方法,方法確定行為。所以,人的道德意識確定人的道德行為。在哲學上,就是認識論確定方法論,宇宙世界的生存觀確定人類社會的發展觀。「方法論」就是宇宙本質的「認識論」,把宇宙本質的「認識論」,以解決人類社會在生存和發展中的現實問題,這就是人類社會的「方法論」。所以說,中華道德哲學,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認識論,更是人類社會實現天下大同唯一的方法論。只要用中華道德哲學指導人類的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人類社會就能向道德文明的方向發展,引導全世界和平共處。

「天時、地利、人和」的方法論,在客觀上的秩序是天、地、人。但是,在主觀上是人、地、天的秩序。1、「求人和」,人與人的和諧,又是從人的「自我心身和諧」為起點,不然,人的意識和行為就會導致生活和生產亂序,家庭和社會都不會和諧,更談不上人類社會有序的發展,人類就會回歸無道德的動物世界。人與人的和諧還包括夫妻兩性的和諧,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男有男道,女有婦德,這就是「愛情和家庭的和諧」,只有家和萬事興。除了夫妻兩性的和諧,還有親朋好友之間的人際關係的和諧,人與人交往講究誠信、信譽而有朋友,這就是「人與人關係的和諧」,人是社會屬性的人,人與社會存在著「人與社會和諧」的關係。2、「求地利」,人在自然環境中生存,人與自然的關係,一、人要選擇地理環境,要有利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二、是人的行為要有利於地球的生存,要延緩地球的生命,這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3、「求天時」,人是宇宙的小生命體,人存在著與宇宙的和諧關係,我們要求生,求天生,避免天克,還不能去「克天」,「克天」就是自我滅亡。這就是人與宇宙的和諧。所以,一方面,人要按天時的炁場運動規律求生存,求發展。炁場就是信息機遇,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善於與信息炁場共振和循環,抓住機會就會更好的生存和發展。二方面人類要保護宇宙生態系統,維繫好天道的運動規律,不要破壞宇宙道德生態循環效益,否則,我們的人類社會就是個「死態」。

六、道德與信仰

信仰之「信」字的意義,單人旁為人,言為說話,怎麼說話?人仰天說話即信天的意思,天就是信仰。不信天?信啥?有天才有地,有天有地才有人類。信天地就是最大的唯物主義,信天地就是相信天地之道德,就是相信人類社會之道德。沒有天地道德就沒有人類社會。信仰是宗教,但是,不是所有的信仰都是宗教。信仰,有神論的宗教信仰,也有無宗教的無神論的信仰。無宗教信仰在有神論宗教信仰之前,而且,無神論信仰總比有神論宗教信仰的數量多,這是人類信仰的歷史和現況。無神論信仰與有神論宗教信仰的區別是,無神論信仰是相信大自然的道德規律,相信人如果違背道德規律就要遭道德規律懲罰,所以,中國老百姓敬畏天地,在特定的日子裡,敬天、敬地,敬人。敬天、敬地,敬人都是道德行為的感恩意識。特別是敬人,這是悼念先人的人格道德魅力,弘揚先人的道德精神。有神論宗教相信現實生活之外,還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該神力統管世界萬物,而擁有絕對權威、主宰自然進化、決定人世命運,從而使教徒對神力產生敬畏及崇拜,從而有了「有組織、有教義、有信仰」的社會組織。有宗教信仰把人格的「道德魅力」上升到了「道德神力」。但是,不論是無神論信仰,還是有神論宗教信仰,歸根結底都是對道德信仰。道德是人類的靈魂,人類的信仰都歸屬於道德的信仰,有神論宗教的信仰如果沒有道德靈魂,本身也不會存在。所以,信仰最後還得歸屬人類與天和、與地和、與人和的道德信仰。

中國人在沒有宗教的時候,就有了為生存和發展的道德信仰。道德是無宗教的信仰。中華道德哲學源於一萬多年前「打結記事」時代的中華「神繩圖」-----《河圖》,《河圖》是本「無字之天書」,是中華道德哲學之根。由伏羲在8000多年前根據《河圖》始創八卦。在商末,周文王(前1152~前1056年),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根據《洛書》撰《周易》,完成了中華道德哲學從「無字之天書」到「有字之天書」的行程,使中華道德哲學有字成型而有了讀本。中華道德哲學與西方人的《德經》-----《聖經》相比,《聖經》從最早成書的約伯記,大約在3500年前左右(約公元前1500年)到最後成書的啟示錄(公元90-96年之間),歷經1600年左右,共有超過40個作者,是猶太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新教的宗教經典。中國的《周易》之根《河圖》和《洛書》比《聖經》的歷史淵源,早七、八千年,甚至上萬年的歷史。西方人傳播道德文化,靠做禮拜,讀誦經文,與上帝賭咒和發誓。中國人傳播道德文化,一卦即來,有一二句卦辭爻詞就夠了,不要讀誦經文,也不要賭咒和發誓,而且很靈驗,是因為,卦辭和爻詞,是要人做個有道德的人,做個有道德的人,當然吉祥,做個不道德的人就會遭凶,所以很靈驗。中國人的信仰就是天地道德自然規律,所以,中國人「拜天、拜地、拜祖宗」,這是天地人三位一體的生存觀,這是道德意識的感恩形式和儀式,並不是封建迷信。「信天、信地、信人」就是「與天和、與地和、與人和」的中華民族道德信仰。中國人的信仰就是相信天地自然道德規律和自己生命的本源即祖宗。

《繫辭上傳》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故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意思是說,《周易》道德蘊藏著聖人的四個道理和目的:

第一,「以言者尚其辭」,給說話的人以《周易》的爻辭,作為說話人時尚的語言。顯而易見,《周易》是要人們學習易德的語言和內容,作為認識論和方法論,武裝人們的頭腦。

第二,「以動者尚其變」就是給行動的人以準則,制約人們的行為。人們的所作所為,必須要有合其德的思想。

第三,「以制器者尚其象」就是給勞動者以藍圖,指導他們生產,因為《周易》通曉神聖而光明的道德,區別和掌握了天下萬物變化之規律,以便為人們的生產方式提供法則並加以指導。

第四,「以卜筮者尚其占」,《周易》並不是對人們進行說教,也不是像西方的聖經一樣去誦讀,它以實用主義的方式,不照本宣科,而以占卜打卦的方式進行傳教,讓人獲取卦辭和爻辭,最多就幾句,少則一句,簡單明了。

「是故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意思是,問卦人如獲天機,又敬又畏,必須按其行事,避害趨利,為我所用,大有作為。所以說,《周易》實質上是演繹道德的,是巫師傳承和弘揚了《周易》這一民族優秀文化。我們不要蔑視巫師。實際上,古代對巫師的要求很高,沒有道德的人,是無法演繹《周易》的,必須是德高望重的人,不仁不義的人不能為巫師。所以,直到現在,易學界還流傳著「德高易高」的說法。中國人傳播道德文化的儀式也很神聖。卜卦前,要焚香凈心,拜天拜地,以契合天地炁場,問卦才靈,才能獲得天機。問卦人得爻辭後,把爻辭視為神聖的語言,指導自己的行為,必須這樣去做,就會吉利,那樣做就會遭凶。原來,「打卦」是傳播道德的一種手段和方式,教人做個有道德的人,這才是《周易》道德哲學真正的目的。

由此看來,《周易》是用來約束和規範人們行為方式的準則,不言而喻,《周易》是一部道德哲學的教科書,故《周易》也稱《易德》或《德經》。中華民族有了成文字記載的「與天和、與地和、與人和」的道德信仰。正如孔子所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但是,由於《周易》有預測未來的功能,還有「天子之書」的說法,所以,秦始皇連「焚書坑儒」也捨不得燒掉《周易》,而把《周易》道德哲學作為「天子之書」留了下來,不然,就沒有現在的《周易》。

中華民族崇拜天地道德,信仰天地道德,敬畏天地道德,這是中華民族遵天道,守地德,講道德的意識和行為。人有道德靈魂而有生命存在,人有道德靈魂而有道德信仰,沒有靈魂的人就沒有信仰,沒有信仰的人,就沒有靈魂。信仰是人的炁場的正能量,沒有信仰支撐的人,就沒有生命的能量,他的炁場將回歸宇宙的無場。中華民族的信仰就是道德靈魂的存在。沒有道德靈魂,人就沒有氣場而不存在。人沒有信仰,人就沒有靈魂。民族沒有信仰,民族就會滅亡。中華民族的信仰就是為了生存和發展的道德信仰,道德信仰是中國人的靈魂,也是人類的靈魂。人類的文化,自然科學是做事的文化,社會科學是做人的文化,不論做事,還是做人,文化殊途同歸於道德文化。人類信仰,不管這個宗,那個教,也不論這個家,那個派,都統歸於中華民族的道德信仰。在全世界,又有哪個政治家敢說「我就是不信仰道德」!如果是這樣,那麼,他們就是結黨營私的政黨,是為小集團利益的政黨,而不是為天下人謀福祉的政黨。他們的意識和行為,違背了宇宙自然道德規律,註定要失敗。在全世界,又有哪個宗教敢說「我就是不信仰道德」!如果是這樣,那麼,這個宗教就是反道德,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的邪教,不論在哪個國家都會被取締。又有哪個個人敢說,「我就是不信仰道德」!不敢,誰都不敢!因為道德是人類的靈魂,人沒有靈魂,人就會死亡。道德是人的人格。人沒有人格,就是畜生!又有誰願意當畜生呢?又有誰願意去死呢?

七、道德與文明

什麼是文明?文明原指天地道德生態文明,人是天地道德炁場的產物,人也是道德文明的人。我個人認為,文明只對人而言,並非指物質。因為,物質本身沒有什麼意識和行為,所以,物質本身不存在文明和野蠻的問題。人有意識和行為,人存在著文明和野蠻的矛盾,文明的人是講道德的人,不講道德的人是野蠻的畜生。因而,文明是指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簡言之,文明就是道德,道德就是文明。文明是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的統一。人類社會的一切意識和行為,符合道德的就是文明的,不符合道德的就是不文明的,只有道德才是衡量人類社會是否文明的唯一標準。文明不是指物質,物質是文明的物化表現,或者說物質是文明的成果,物質是文明的現象,而物質不是「文明的本身」。同理,文明也不是指精神,因為精神是大腦的思維活動,而不是行為活動,人的精神只停留在思維活動中,還沒付出具體的行動,這就不存在什麼文明和野蠻的問題。這裡需要把精神和意識相區分,精神是指人的態度、意念、志向等等,精神是大腦的定勢思維,意識是人的大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一個思維定勢,一個思維反映,二者不是統一的概念。所以,精神與意識不能劃等號,況且意識還只是文明的一部分而不是文明的全部,文明是意識和行為的統一,我們不能把「精神」等同「意識」,如果是這樣,那麼就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同理,我們也不能把「意識」等同「行為」,如果是這樣,那麼也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精神和物質」是西方哲學的一對範疇,「意識和行為」是中華道德哲學的一對範疇,誰是誰非,由大家評說。所以,我個人認為,人類的文明,不能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來表達,因為「物質和精神」都不是「文明的本身」。如果一概地追求「物質文明」,所謂的現代工業文明,就會掏盡地球資源,就會毀掉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如果一概地追求「精神文明」,我們脫離了物質基礎,就不能提高生活的質量和品位,就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物質和精神」不是人類的文明。人類文明只有兩個方面,一是人的道德意識,二是人的道德行為。人類的文明是人的道德意識和人的道德行為的統一。天地道德自然規律炁化了人的道德良心,道德良心是人性的存在,人性的存在支配著人的道德意識,道德意識支配著人的道德行為。道德意識是人的思想靈魂,道德行為是人生命的存在。道德靈魂在,人的生命在。道德靈魂無,人的軀體腐。人的道德行為在,人的生命在。人的道德功能無,人的生命亡。天地道德自然規律制約著人類社會的一切意識和行為,包括了生命的存在。所以說,人類社會的意識和行為,都必須要用道德作為標準來衡量自己,制約人的動物屬性,規範人的社會屬性,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才能有道德文明的境界!

(待續)

如果你想長期讀到我們的文章

開眼界,長知識

請迅速關注我們的平台

如果你想將好東西分享給朋友

請轉發朋友圈或者推介給重點好友

記得提醒他或她關注

如果你想對本文,本微信號了解更多

請識別下方二維碼並

觀看圖文音樂場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德文明 的精彩文章:

【文化長廊】木屐的話題

TAG:道德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