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世界,欠所有內向的人一句道歉

這個世界,欠所有內向的人一句道歉

這裡相見,一種欣喜的遇見

圖片來自網路

停止嘗試去扮演不是自己的角色,那是多麼大的一種解脫啊。

——《內向者優勢》

節前,公司的實習生大昭借下午茶時間來找我嘚吧嘚。?他說假期要回老家,可是自己不想回去。

我問他為咩的時候發現他的表情凝結成了便秘狀:「我只想在家看書,聽歌,想事情,不想出去,可我媽看著就會叨嘮我。」

然後他又開始了吐槽模式,說從小他媽就覺得他性格太內向,覺得他有問題,希望他多出去和別人一起。

「可是,我就是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啊,這種安安靜靜的生活要是能加個期限,我特么希望是一萬年。」

獨處,看書,聽歌,思考人生……大昭最想做的那些事,應該就是所有內向的人最嚮往的日常吧。

不得不承認,我們正身處一個以外向型人格為導向的價值系統中。在這個「快」就等同於「成功」的社會,自帶加速齒輪的外向者成為了牛牪犇的存在。

所以,大多數人總是很容易的就居高臨下的,對內向給出各種定義或指責:

「你的性格比較內向,銷售不適合你。」

「你太內向了,將來怎麼在職場混啊!」

「就你這麼內向,女朋友不吹才怪呢!」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內向就好像成為了一種性格缺陷,內向的人就好像成為了一個弱勢群體。

於是,內向的人因為周遭人的「關心」開始自我質疑,又因為不斷的自我質疑而產生孤僻,自卑和悲觀。

內向的人開始困惑:我這樣是不是不好?我是不是有問題?我是不是該改變自己?然後,發現改變的過程很痛苦,他們變得焦慮。

性格內向本身並不存在任何問題,認為性格內向有問題才帶來了更大的問題。

內向的人,需要被這個世界公平以待。

麻煩前面的同學讓一讓,個兒矮的我表示要為內向者發聲啊:

內向性格與外向人格的學說起源

20世紀初期的某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和阿德勒在討論病人的同一病例時,兩人因各自注重了不同的信息而發生了互撕。

外向的小弗認為心理發展的目標是在外部世界中發現滿意的事物。內向的小阿則認為心理學研究的重點是應指向個體內部的思想和情感。

互撕過後,他們就分道揚鑣各立門戶了。

榮格同學曾全程參與他們的爭論,在他倆的基礎上客觀的《心理類型學》中在建立了內向與外向概念,並指明人格特質沒有好壞之分。

霸特,後來小弗在寫自戀文章的時候,開始把內向闡釋成消極的概念,並使這一概念由健康轉變為不健康,從而形成了一個錯誤的觀念,並一直保持到今天。

內向與外向的區別到底是什麼

在我開始叨叨前,請先看以下幾個自我描述:

休息時,喜歡獨自一人或和少數親密朋友待在一起。

在外出活動後,需要休息。

在說話或做事前傾向先想一想。

不喜歡太刺激的環境。

經常注意到許多人不能注意的細節。

如果你全部命中,那麼恭喜你有幸加入到內向者陣營。

我們總以為身邊那些能言善辯,熱情爽朗的人性格外向,事實上他們卻極有可能是內向的人。

榮格的心理類型學指出:判斷一個人內向或外向的標準並不是他的外在行為呈現,而是這兩種特質的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不同。

性格外向的人的精力來源於外部世界。當他們感到精力不夠時,需要從各種社交活動,結實形形色色的人,不同的環境和事物中獲得能量。

性格內向的人的精力來自於他們內在世界。當他們感覺自己的電量快要耗盡時,需要回歸到自己內心的思想、情緒和觀念中充電續航。

這才是內向與外向的區別,這種特徵傳載於我們的基因,它與生俱來,不容改變。當然,也無需改變。

內向者的「生存包」

對於內向者常見的六種偏見

1.內向=害羞=自閉

內向的人是具有很強的社交技能的,霸特,在聚會上的閑談會耗盡他們的精力,所以內向的人不是不具備社交能力,而是自主的選擇了不參與社交活動,因為他們在獨處中會獲得更大的愉悅感。

害羞是一種社會焦慮,這不是精力的問題,而是對社會情景缺少信心。並不是只有內向的人才會害羞,只要是過分在意別人怎樣看待自己的人都會害羞。

至於自閉,不多說了,它是一種因為智力的先天缺陷。

2.內向的人不善言辭

內向的人並不是喜歡沉悶,而是不喜歡把精力過多地耗費在膚淺的社交上。

周國平說:「我天性不宜交際,因為在社交場合,不是別人覺得我乏味,就是我覺得別人乏味。我害怕說平庸的話,這種心理使我緘口不言。」

內向的人更看重說話的質量而非數量,他們大多時候的「不愛說話」,不過是不喜歡講沒質量的廢話。

3.內向的人不喜歡與外界接觸

內向的人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樂於結實新的人,接觸新鮮事物。他們之所以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少,是因為他們不需要。

外向的人精力來自於外部,所以他們需要社交依存,而內向的人內心世界足夠豐盈,根本不需要在外界的刺激下激發能量。

4.內向的人冷漠

雖然內向的人言行舉止不是那麼誇張,但並不代表他們內心沒有豐富的情感。

內向的人總是控制自己言行的表露,正是因為他們有極強的同理心,不願干擾別人。其他不講話的時候,他們通常都是在很認真的傾聽,並思考人們正在談論的事情。

5.內向的人不容易有朋友

內向的人對「朋友」的定以是與外向的人不同的。

對於外向者來說,即便初次見面的人只要互相聊上幾句,感覺不錯,就可以被劃歸為朋友了。

對於內向者而言,只有經過長時間的相處和沉澱後的人才能成為朋友。同時,他們也會對自己的朋友格外珍惜,傾情以待。

一句話:外向的人注重廣度,內向的人更注重深度。

6.內向的人不快樂

因為內向的人總是以安靜的姿勢存在,所以容易被理解為不快樂。

事實上,他們只是喜歡享受另一種形式的快樂。比如,在晴天翻著書本,寫下自己的感悟。在雨天端起咖啡,思考人生的意義。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白岩松說,別走太快,等一等你的靈魂。我想,所有的內向者在這方面都是楷模,因為他們始終都是在與自己的靈魂結伴相行的。

以上。

突然發現,內向豈止沒有問題,簡直就是一種逼格啊!

至於生活中的許多問題,不過是人的共性,和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沒有半毛錢關係。

林肯的性格內向,但他是美國第十六界總統。

愛迪生性格內向,但他的發明改變了世界。

喬丹性格內向,但他是萬眾矚目的飛人。

星爺的性格內向,但他卻有極強的表演欲與幽默感。

比爾·蓋茨內向,但是他……很有錢。

這個世界是多樣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內向者只是區別於外向者的另一種存在,僅此而已。

所以,內向的你何必迎合社會的偏見,強迫自己從心愛的書里走出來,強迫自己對那些莫名其妙的人強顏歡笑,強迫自己要成為另外一個人呢?生命的意義就是「成為你自己」啊!

你的內向,自帶光芒!

作者 噠噠喵,一個不務正業的AACTP國際註冊培訓師。一個樂於分享,善於觀察的從文者。一個腦洞頻開,偶爾精分的專業逗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噠噠喵 的精彩文章:

TAG:噠噠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