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王羲之書法與道教有什麼關係?

王羲之書法與道教有什麼關係?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藝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究其成因,與王羲之信奉道教,書、道合一有很大的關係。

王羲之書法與道教有什麼關係?

土生土長的道教,很早就產生道教符。在抄寫經書時,必須由精於書藝的經生抄寫,而在書寫經本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潛移默化影響。歷史上諸多道家學者多是有名的書畫家,他們修身養性,既精通道法,又能揮毫潑墨,落筆成體。王羲之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將修道和書法藝術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產生了具大的藝術魅力。

王羲之的道教信仰有著深厚的家庭背景。王氏家族是東晉時最有代表的文化士族。從上到下,奉信黃老學說。《晉書-卷八十-列傳第五十》記載,王氏家族世事張氏五斗米道,又精通書道。《道經》中記載了王羲之始祖王子晉嚮往神仙之靈虛,邁行放達於天台北門金庭桐柏山(即今嵊州金庭)第二十七洞天(道界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故事。《潛夫論》記載:因氏王氏,其後子孫,世喜養性、神仙之術。

王羲之書法與道教有什麼關係?

可見,無論是王羲之的祖上,還是其子孫、親戚朋友,都是虔誠的道教信仰者。同時,王氏家族還是名門望族,素來重視對家族成員文化素養的培植。王羲之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自然不外其例。

漢代大書法家蔡邕是王羲之最為推崇的宗師,蔡邕認為書肇於自然。又曰: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若近在於事,雖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書先默坐靜思蔡邕的這段話,正是道家思想在書法藝術創作上的體現。王羲之從中領悟到,書法作為一門藝術應講究自然之美,領悟大自然的風韻。自然之道就是遊離於四海、塵垢之外,追求自我的釋放。受這種觀念的影響,王羲之書法追求自然秀美、瀟洒飄逸、結構自然生姿、不露人工雕鑿之痕,望之惟逸、發之惟靜,表現出一種超逸世俗的寧靜與朦朧的境界。王羲之《書論》云:凡書貴手沉靜,含意在筆前,字居心後,未作之始,結思成矣。又在《題衛夫人<筆陳圖〉後》曰:夫欲書者,先乾研墨,凝神靜思。而這種自然之道,與凝神靜思、沉靜、意在筆先,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主張清靜無為致虛極、守靜篤,法貴天真,一切返歸自然,任其性命之情的道教學說是一脈相承的。

王羲之書法與道教有什麼關係?

藝術創作離不開創作前的情緒醞釀,而這都是從靜與虛的心理境界中去尋求的,這種靜與虛正是道家精神的內在體現。王羲之正是通過修道養性來達到這個目的的,具體表現為醉心於山水林泉的自然之美,崇尚人生的自然放達之美。書法上師法造化,循自然之勢,形成自然飄逸的風格。《晉書·謝安傳》載:羲之雅好服食養性,不樂在京師,初度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王羲之與清談名士彼此引為同道,隱遁山林,服食養性。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暮春三月,王羲之與同道好友修禊聚會於有崇山峻岭、茂竹修竹,又有清湍激流的會稽山陰之蘭亭,寫下了傳世傑作《蘭亭集序》。

王羲之晚年隱居修性於浙江嵊州金庭道教勝地第二十七洞天,與道士共修服食,不遠千里採藥石。王羲之慨嘆我卒當樂死。卒後,鄉人根據其遺葬於此地。從以上可見王羲之得道的情景與心志。據《新剡琅琊王氏宗譜》(乾隆)記載,東晉陞平四年歲次庚申(公元360年),王羲之煉丹於剡縣之鼓山(金庭東側),有題辭志石。辭云:粵若吾先,琅琊肇址。臨沂孝弟,郡么燮理。軒冕盈朝,會稽內史。蘭亭迨趣,祓除上已。致政金庭,南朝別墅。光鼓西涯,剡邑東鄙。絕獻周重,崇崗頓起。鼓宏對旗,巔夷若砥。其地可鋤,有葯堪餌。奚啻沃州,豈讓天姥純庵紫芝,爰居樂土。文壇武土單,鵝池墨池留候赤松,明哲可許。詩賦莫友,簪蓋良士。眺望樓遲,思惟竊取。仲尼威仁,朝聞夕死。孟軻傳道,無有乎爾。厥賦惟均,為之亦是。世遠人非,知誰遁此。右軍鐫石,鼓山同峙。

此辭志記述了王羲之身世經歷、情趣和寄託,體現了他晚年入剡隱居修道的內心世界。他超越常人的情操升華成一種理想的神韻氣度,而這種人格風度的飄逸形成了其書體風格的飄逸。

王羲之書法與道教有什麼關係?

現有兩樣存世實物資料是王羲之人生修養和書法藝術的最好佐證:鵝池和墨池。凡王羲之經行之處,皆留下此遺迹。當年王羲之與眾友聚會修禊之處紹興蘭亭有鵝池;修性之處紹興戒珠寺有墨池;晚年隱居之地嵊州金庭有鵝池、墨池;攬勝之處嵊州獨秀山鄉主廟又有鵝池、墨池……鵝池是王羲之修身養性的象徵,墨池是王羲之創造書法的體現。道家認為,恢復自然本態,清靜無為是最高境界。在道家看來,白鵝性格孤傲,超凡脫俗,不與其他動物同流合污,那潔白的羽毛,象徵著清雅天真,纖塵不染。對於道界人士來說,白鵝既是他們處身幽靜山林用以解脫孤獨的對話者,也是修身養性最好的同行者和追求永恆無限的象徵者。

王羲之書法與道教有什麼關係?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名揚四海,而他愛鵝之性情亦著稱天下。《晉書》中稱王羲之愛鵝,對白鵝情有獨鍾,且愛如生命,深受其益。首先,達到了修身養性之目的。因為白鵝出沒於樹林草叢,遊逛於溪邊池中,追求著幽靜無塵的境地。其次,鵝身軀龐大,昂首闊步,剛柔兼備,正如王羲之憨直豪爽,虛懷若谷,不與昏庸之輩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性。因上之故,王羲之自然選擇白鵝作為解脫孤獨的對話者。他寫《黃庭經》與道士換取白鵝的故事成為歷史佳話。王羲之將鵝作為神的化身,長長的鵝項一伸一縮,正像一支長長的筆在靈動書寫,鵝的靈感驅使他神筆的運動。鵝項舒,筆妙徐;鵝項轉,筆妙展;鵝項鳴,筆妙情;鵝項曲,筆妙獨;鵝掌游,墨韻流;鵝掌步,墨韻度。王羲之將它融進書法藝術之中,創造出了獨一無二的鵝法,獨闢蹊徑。

王羲之歸真自然,養鵝煉性,達到了道教滌除心胸、忘懷塵世、虛極靜篤的境界。通過對道教文化的體悟,在精神上取得了自由,並運用到書法藝術的創作中,使道教文化與書法藝術的結合幾乎達到了至臻至美的境界。

(文章由道山不老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山不老 的精彩文章: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中的「橐龠」指的是什麼?
也許這才是如今道德逐漸回歸的真實原因
什麼是和合四象?
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

TAG:道山不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