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首相為什麼會頻繁更換?

日本首相為什麼會頻繁更換?

日本首相是日本最高行政首腦。又稱內閣總理大臣,有時簡稱總理,雅稱宰相。內閣其餘各國務大臣均由總理大臣任命。日本首相不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經由執政黨推選,國會投票選舉產生,並經天皇任命。但當沒有一個政黨在議會中占多數席位時,便會出現幾個政黨聯合執政的局面。這時便由幾個聯合執政的黨聯合推選首相候選人,經國會議員選舉產生首相。根據《日本國憲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規定,軍人不能成為內閣總理大臣。

自明治天皇1885年12月伊藤博文廢除太政官制,實行內閣,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任內閣大臣(首相)起,至2012年12月當安倍晉三再次選首相,127年間日本政府總共換了62位首相,歷經97任,平均每個任期1。3年,即16個月。如此頻繁的更換政府首相,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制度設計不合理:日本雖然是民主制度,但這一制度設計有一些問題,比如首相的權力相對來說不是很大,日本首相實際上是內閣大臣的首席,是一個召集人,賦予他的權力非常小。

二、政黨制度問題:日本的政黨制度也有些問題,比如多數黨的領袖就是做首相,但政黨本身也會隔一段時間要選舉,只要政黨內部首領換了,首相也會跟著變,所以首相任職的時間非常短。

三、政治文化因素:日本政壇「朝小野大」,首相受到的牽制較大。1993年,日本自民黨分裂,失去了對參議院的控制地位,從而出現了所謂「朝小野大」的政體危機。民主黨首次上台後也沒能挽回這種局面。從制度上講,日本的首相受國會牽制太大,美國的總統與國會互相牽制,總統即使面臨巨大的下台壓力,沒有特殊情況都需要干滿最短四年的任期。由於國際政治因素,日本不得不屈服於佔領自己的美國,讓日本首相面對民眾時,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首相又沒有足夠的權力的制約,只有政治手腕相對強硬的在任者才能排除壓力。

四、日本人的行為模式,屬於「恥感文化」,他們的行為是依靠外部的約束力來監督,日本人的行為是根據別人的態度來決定的。首相做了錯事或者「食言」難以收場,必須給民眾道歉,並要作出交代,自動引咎辭職以負其責就是一種選擇。這種「恥」文化的傳統一定程度上成為日本政壇的慣例或者潛規則。

五、日本民眾選民與政治家的距離越來越遠,也是造成日本短命首相的原因。由於選民對政治不關心,對政黨政治不信任,而媒體又迎合了選民反政治的氛圍,因此幾任首相支持率低下就不難理解了。再加上「民調決定政治」,一旦支持率低下,首相寶座就難以自保了。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不能獲得日本廣大民眾的民意支持,要長期穩定執政也是很困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驚呆我們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逃到台灣後,毛主席特意為蔣在大陸的房產保留了這兩字
抗戰初期的這場會戰有多慘烈?陣地在一晝夜裡易手13次!
1950年解放軍即將進攻台灣,為什麼美國總統會置之不理?

TAG:歷史驚呆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