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名將率鐵騎決戰英法聯軍僅殺敵12人,西方人稱其為可笑的戰爭

晚清名將率鐵騎決戰英法聯軍僅殺敵12人,西方人稱其為可笑的戰爭


大清剛建國那會兒有一個說法叫「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那時的八旗子弟也確實當得起這個稱呼,然而當韃子們入住中原坐了天下後,這些所謂的猛士們也就迅速腐化了,到了晚清八旗子弟更是不堪,完全可以用一個詞概括——菜雞,也就蒙古騎兵還能有點看頭。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就是一個蒙古出身的晚清名將帶著一群蒙古騎兵決戰英法聯軍的故事,過程很悲壯,結果很慘烈。

晚清名將率鐵騎決戰英法聯軍僅殺敵12人,西方人稱其為可笑的戰爭

博爾濟吉特·僧格林沁,又被稱為僧王,出身於大玉兒的娘家部族,對晚清歷史稍微有點了解的應該都聽過這位。咸豐、同治年間,僧王在對太平天國和英法聯軍作戰中因戰功卓著而聞名於世,也因此頗受清廷重用。1859年,高盧雞和約翰牛不滿《天津條約》第二次進攻大沽炮台,而負責大沽炮台防禦的正是我們的僧王(1858年英、法艦隊撤走,清廷命僧王負責布防),經過一番苦戰後,戰果如下:擊沉擊傷敵艦10艘,斃傷敵軍近500人,重傷英艦隊司令何伯。是的,你沒看錯,英法聯軍慘敗(鴉片戰爭以來,清軍唯一—次的勝利),消息傳回朝廷時,滿朝都懵了,僧王牛逼,瞬間朝堂之上一片給僧王點贊之聲。咸豐也被這個天降驚喜砸暈了,然後就慌了,這和劇本說的不一樣啊,立馬下旨給僧王說:不可「仍存先戰後和」之意,以免「兵連禍結,迄無了期」。嗯,這就是我大清。

晚清名將率鐵騎決戰英法聯軍僅殺敵12人,西方人稱其為可笑的戰爭

雖然咸豐帝一心想要求和,可是戰敗的英法聯軍卻不想和談了,他們在國內的壓力下要一血恥辱。於是,近代史上堪稱悲壯的一幕上演了。1860年9月19日,英法聯軍到達八里橋(東距通州8華里而得名)並進行偵查,準備和聚集於此的大量清軍決戰,一舉打開進入北京的大門。這場戰爭雙方實力對比為:英法聯軍8000餘人,清軍2.5萬—3萬人,清軍人數幾乎是敵軍的四倍。這一天,僧王帶領著三萬滿蒙鐵騎向著英法聯軍發起了衝鋒,在這些騎兵的想像中,他們會像曾經先祖一樣再次取得勝利,用鮮血與榮耀重鑄祖宗的輝煌。然而,這已經不是成吉思汗那時蒙古騎兵橫行天下的時代了。在大炮、康格列夫火箭以及前裝線膛步槍面前,一切冷兵器都渣渣,所謂的騎兵衝鋒就是個笑話。雖然清軍很勇猛,甚至悍不畏死,可惜現實是骨感的,最後八里橋之戰以清軍慘敗而告終。清軍傷亡超過1200人,至於英法聯軍則是法軍死亡3人,傷18人;英軍死2人,傷29人。嗯,這差距」稍微」有點大。可笑,可悲,可嘆!!1

晚清名將率鐵騎決戰英法聯軍僅殺敵12人,西方人稱其為可笑的戰爭

晚清名將率鐵騎決戰英法聯軍僅殺敵12人,西方人稱其為可笑的戰爭

戰後,聯軍指揮官法國將領孟托班回國後受到熱烈歡迎,拿破崙三世親自接見他並封他為「八里橋伯爵」,還讓他當了議員。邊上一群議員笑呵呵的表示這完全不是事,然後當皇帝表示要給孟托班年金五萬法郎的獎賞時,這群議員頓時就僵了,趕緊蹦出來制止皇帝陛下的敗家行為,理由也很正當:「這不過是一場引人發笑的戰鬥,在整個戰役期間,我們只有十二個人被打死,不值得再給他那麼高的獎賞!」唉,恥辱啊!

晚清名將率鐵騎決戰英法聯軍僅殺敵12人,西方人稱其為可笑的戰爭



後來,保爾·瓦蘭在他的《征華記》中這樣記載八里橋之戰中清軍的表現:「中國人和以勇氣鎮定著稱的韃靼人在戰鬥的最後階段表現得尤為出色……他們中沒有一個後退,全都以身殉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種花家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渾河之戰——戚家軍的最後絕唱,全軍血戰後金殉國而亡
一個人罵遍了整個民國:那些年被魯迅先生罵過的民國大師們
超級影帝李世民玄武門弒兄後,與李淵抱頭痛哭,激動之下做了一事

TAG:種花家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