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黑一雄,用平淡的語言講故事

石黑一雄,用平淡的語言講故事

文/崔瑩

日裔英國籍小說家石黑一雄榮獲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

石黑一雄和奈保爾、拉什迪並稱為「英國移民文學三雄」 。今年59歲的石黑一雄共出版六部長篇小說:《群山淡景》,《浮世畫家》,《長日留痕》,《無法安慰》,《我輩孤雛》,《別讓我走》和一部短篇小說集《小夜曲》。鮮為人知的是,在從事寫作之前,石黑一雄熱衷的卻是作詞作曲,他希望自己能夠像具有詩人氣質的歌手萊納德·科恩(Leonard Cohen)那樣,創作出深邃動人的樂曲,如今,雖然沒能實現自己的音樂夢,石黑一雄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是「長版本的歌曲」。

讀了創意寫作的研究生

石黑一雄出生於日本長崎,在他6歲時,他的父親申請到英國國家海洋學研究所的工作,石黑一雄隨家人移民英國,並在薩里一所男子文理學校接受教育,後在英國肯特大學學習英語和哲學。大學畢業後,石黑一雄做了幾年社會工作者,然後開始在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學習創意寫作研究生課程,這個課程由英國著名小說家、批評家和學者馬爾科姆·布雷德伯里(Malcolm Bradbury)創建,在這裡,石黑一雄結識了給了他很多啟發的導師,英國最具獨創性的女性主義小說家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

1983年,石黑一雄的第一部小說《群山淡景》出版,講述在英格蘭生活的日本寡婦悅子的故事,故事影射了日本長崎的災難和戰後恢復。同年,石黑一雄被英國文學雜誌《格蘭塔》(Granta)評選為英國最優秀的20名青年作家之一。1986年,《浮世畫家》出版,這部小說通過一位日本畫家回憶自己從軍的經歷,探討了日本國民對二戰的態度,這部小說獲得英國及愛爾蘭圖書協會頒發的惠特筆獎(Whitbread Book of the Year Award)和英國布克獎提名。石黑一雄的第三部小說《長日留痕》發生的背景是戰後的英格蘭,聽年邁的英國管家講述他在戰場上的經歷,這部小說榮獲英國布克獎,並被拍攝成電影,由安東尼·霍普金斯和愛瑪·湯普森主演。石黑一雄的下一部小說《無法安慰》講的是在一個不知名的歐洲小鎮,一名鋼琴家如何掙扎著按照計划去演出的故事,這部小說獲得契爾特納姆文學藝術獎(Cheltenham Prize)。石黑一雄的第五部小說,《我輩孤雛》發生在20世紀初的上海,講述一名私人偵探調查尋找失蹤了的父母的故事,這部小說獲得惠特筆獎和布克獎提名。石黑一雄的第六部小說《別讓我走》涉及的主題是提供器官的克隆人,這部小說獲得布克獎提名,並被拍攝成電影。他新近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小夜曲》彷彿在解釋他為何沒能圓自己的音樂夢,那些淡然簡樸,貌似單調的文字下,深埋著一系列思考。

語言平淡緣於無歸屬感

雖然是日裔,石黑一雄喜歡的日本作家卻只有村上春樹一位,石黑一雄覺得村上春樹的小說很國際化,而其餘的日本作家的作品,大概是翻譯的問題,一些言語和敘事,時常讓他感到莫名其妙。因為小時候經常讀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和契訶夫的作品,石黑一雄表示,這些作家對他的寫作風格影響最大,再就是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和黑澤明。

石黑一雄在英語環境中長大、接受教育,與一些跨文化離散寫作的作家不同,在文化意義上,他更接近於英國人。他的作品不關注特定國家、民族的災難,而試圖探討變革中人們內心的感受。石黑一雄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國際化小說,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讀者產生相似的感受和共鳴。「最初,我用日語的敘事方式寫英文小說,達到一種故事人物彷彿在說日語的效果。之後,我很快意識到,應該有一種可以超越翻譯的表達方式。」石黑一雄解釋「如同在寫作前,丹麥、或者其他國家的記者問了我三天三夜,問我要寫什麼內容,怎麼寫,於是,在寫作的同時,我就當他們站在我的身旁。」石黑一雄不斷在寫,而腦海里,卻不斷的在進行各種各樣的翻譯。這種敘述方式也和石黑一雄的經歷分不開:來到英國後,每一年,他的家人都在計劃返回日本生活,但是這一天始終沒有到來。這種根深蒂固的無歸屬感,影響著石黑一雄的語言:從表面看上去,他的文字平淡無奇,而實際上,於無聲處見驚雷,很多的情感,被刻意的壓制,被刻意的掩飾。

在創作之前,石黑一雄首先考慮的是人物之間的關係,或者要探究的問題,或者小說的主題,而故事發生的背景是最後才添加上去的。在動筆之前,石黑一雄經常會在歷史書里尋找適合故事發生的背景,比如,他會想「這個故事發生在古巴革命期間會更有趣」。他的第一部小說發生的背景最後被設置在二戰後的長崎,而寫這部小說之初時,他設想的發生地是英國的康沃爾 。石黑一雄的第六部小說《別離開我》,故事發生在英格蘭,但是讀起來,讓人感覺一點都不像是英國,石黑一雄解釋,這個英國是他想像中的英國,如同《長日留痕》中的英國,也是虛構的英國。

石黑一雄的大部分作品都以主人公的回憶為線索, 伴隨著回憶的是遺忘,失落和追尋。石黑一雄坦言,他對人的記憶力很感興趣,他一直在探索的是個人、整個社會和整個國家的記憶和遺忘,他想知道,記住哪些算是健康,遺忘哪些又算是健康。

來自父親的想像力

幽怨哀愁的日本寡婦,百感交集的畫家, 忠於職守的英國管家, 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的克隆人……石黑一雄的想像力彷彿是天生的,他隨便就可以變成任何一個「我」,侃侃而談起來。

石黑一雄的父親是世界著名的海洋學家,這個神秘的學科激發了兒子足夠的想像力。石黑一雄回憶「基本上,父親把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薩里小樹林里的那個辦公區。父親的工作是保密的,我只知道,他要設計一個很大的機器,我現在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機器。我記得,偶爾會看到他帶回家裡的很多廢棄的圖紙,我用圖紙的空白面寫字,翻過去,圖紙的背面畫著波浪狀況圖。我那時候就想,我一定會和爸爸做徹底不同的工作,結果現在看來,我們其實做的工作差不多,都是在想像。」

在全身心的投入寫作之前,石黑一雄最大的愛好是音樂,他從15歲開始寫歌,夢想成為萊納德·科恩(Leonard Cohen)那樣的歌手。「我開始用很多華麗的詞藻創作歌詞」,當他20歲時,他的風格改變了,傾向於使用最簡單的旋律、語言創作歌曲。「彷彿在寫作,寫歌詞就算是寫作的練習吧!」石黑一雄把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看作是一首「長版本的歌曲」,希望能夠塑造一種氛圍和情緒,吸引讀者沉浸其中。

無論贏得多少美譽,所有的創作都是在書房裡進行的。對石黑一雄而言,給予他的創作最大的支持的是他的妻子洛娜·麥克杜格爾(Lorna MacDougall)。「我和洛娜的感情是我最珍貴的財富,在我開始寫作之前,我們就認識了。當時,我們都是社會工作者,在倫敦一家慈善組織工作。那時,她把我當成落魄的歌手,憧憬著我們會一起變老,成為老社會工作者,然後我們可憐巴巴的,一起翻看《衛報》的廣告欄,找工作。」

30歲到45歲是創作黃金期

石黑一雄的六部長篇小說,一部短篇小說集,幾乎每部作品都獲了獎。如今,他依然筆耕不輟,卻很有危機感。「看一下文學百科,了解一下作家在什麼年齡寫出著名的作品,《傲慢與偏見》的作者20多歲,福克納的傑作是他30多歲時寫的,狄更斯最優秀的作品,也是在他年輕的時候完成的。當然,也有例外,比如約瑟夫·康拉德,他是水手,他在寫作上大器晚成是有原因的。」石黑一雄慨嘆,很多偉大的作家只是在年紀很大的時候才被人尊重,獲得很多獎項,因為,對他們而言,可以創作的時間不多了。「最初,我這樣想,大概也是在給我自己找理由,30多歲的作者,應該算是年輕的,但是我很快意識到,和足球隊員的職業生涯相比,作為作家,最有可能寫出一部不錯的作品的年齡是30歲到45歲之間。於是,我意識到自己現在的位置了。」石黑一雄的理論不禁令人傷感。

出名要趁早,石黑一雄的榮譽早就接踵而至,他被授予英帝國勳章(OBE),並被英國皇家文學會吸收為會員,法國文化部授予他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Chevalie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他的一幅肖像曾經被懸掛在唐寧街10號,日本天皇訪問英國時,石黑一雄受邀出席國宴,他記得他的身後站的是不耐煩的撒切爾夫人。

除了宣傳自己的書,石黑一雄很少出席一些商業活動,他彷彿故意忽略了,他的名聲有可能帶給他的商業利潤,他故意放棄了那些利潤豐厚、但是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項目,比如寫劇本:我不怎麼喜歡寫劇本,偶爾會鼓勵我的朋友寫出他們的夢想,或者小說,然後,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寫我想寫的書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有腔調 的精彩文章:

雙雪濤:我們當下的寫作出現了巨大的空洞
《敦刻爾克》歷史顧問:英國士兵確實曾經不讓法軍上船
莫言首度詳解諾獎後新作:靈感來自母親講的故事
李長聲:以平常心看日本,才能看見一個正常的日本
閻連科解讀日本文學(2):川端康成與沈從文殊途同歸

TAG:文化有腔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