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紫砂壺——脫胎換骨,終得一方泥

紫砂壺——脫胎換骨,終得一方泥

紫砂泥,紫砂泥,其實紫砂不是泥,紫砂是宜興黃龍山地區開採出來的礦石,那它是怎樣成為我們做壺的泥料的呢?今天我就帶大家看看紫砂怎麼從紫砂狂煉製成泥的。

首先在這說明一下紫砂是宜興獨有,這並不表示,宜興本土隨意哪處山石土塊,擷來就是紫砂泥。事實上,紫砂泥的胎體深藏在宜興青龍山與黃龍山的堅壁岩層之中,是歷經千百年積澱才形成的一種礦石。

黃龍山

紫砂礦的開採已非易事,開採出來的礦石,就是那制壺人手中任人拍打揉搓的紫砂泥了嗎?當然不是!

從礦石到一方可以制壺的紫砂泥,這中間還要經過繁雜的工序和漫長的時間。

紫砂原礦

一、攤曬風化

剛從山體中脫離出來的紫砂礦,是碩大堅硬的岩石,要露天堆放,歷經數月的風吹、日晒、雨淋,堅硬的礦石才會變成鬆散的小塊顆粒,大小均勻。攤曬風化的過程全然憑藉的是時間和自然之力,取不得一點巧,走不得一點捷徑。

風化成小塊的紫砂礦

比較大塊的紫泥礦可以用鎚子打碎

二、人工篩選

風化後的紫砂小塊中,摻雜著許多雜質,經驗豐富的煉泥工人,要一點點仔細篩選,才能將雜質篩選出來。

石磨碾磨

三、研磨成粉

斷筋挫骨的過程固然痛苦,卻是成材的必經過程。已是小塊顆粒的紫砂石被磨成了一捧捧的紫砂石粉。

石粉過篩

四、石粉過篩

研磨後的紫砂石粉顆粒之間也有大小,過篩是為了根據需要調整泥料的目數。選擇目數不同的篩子,過篩後的泥料顆粒直徑基本一致。

下缸浸泡

五、下缸浸泡

浸入缸中的泥料,已經有了一點點我們熟悉的樣子。下缸浸泡,使泥料長期浸泡在大水缸中,排出其中的空氣,增加其可塑性。這個過程又是數個月的時間。

出泥乾燥

六、出泥乾燥

數個月的時間使脫胎新生的紫砂泥有了自己的意識。這個時候可以將泥料撈出,放進石膏模中乾燥。

煉製成品

七、煉製成品

乾燥後的泥料,才正式進入煉製成品泥的環節。傳統方法是人工反覆錘鍊直至達到理想的可塑性;現在大批量生產,已改用真空煉泥機煉製。

陰涼陳腐

八、陰涼陳腐

製成後的成品泥要注意保濕,放於陰涼處,靜靜陳腐。

至此,這一方從紫砂礦脫胎換骨而來的紫砂泥,終於完成,只等哪個有緣的制壺人,來將之喚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談紫砂 的精彩文章:

紫砂壺——紫砂壺壺型大全(上)
用同一種原礦泥料做出來的壺,為什麼有時候看起來不一樣?
五不選——小白如何選擇第一把自用紫砂壺
紫砂壺——為什麼要養壺?

TAG:小馬談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