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背背背經典,學中醫繞不過去的坎

背背背經典,學中醫繞不過去的坎

GIF/154K

朋友,你想試試被醫聖附體的神奇感覺嗎?

你想體驗那種藥到病除覆杯而愈的快感嗎?

那麼,背誦經典吧!

作者的話:這篇文章不知不覺的寫了兩年,篡改一下賈島他老人家的詩句也算是「三篇兩年得,一讀雙淚流」了,其中的一字一句,皆是親身所感所悟,雖不敢稱字字珠璣,但絕對是聲聲肺腑,唯望諸位同道能回歸經典,弘揚大道,則中醫之興,可指日而待矣!

1

苦背經典

和恩師臧雲彩老師結緣,是由於恩師在河南中醫學院的一次講座,當時聽完講座以後,真的是熱血沸騰,第二天,便帶上筆記本找到了恩師的診室,死皮賴臉的開始跟著學習。

初到恩師診室時,在中醫上我像一個剛入學的小學生,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總是在恩師看病的間隙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面對我的提問,恩師回答說:你現在什麼都不要問,問了我也不會給你講,如果想要跟著我學習,回去先把《傷寒論》背會,背完了,回來有什麼不明白的再說!

於是回去背,背了兩天,實在背不下去,不死心,再次找到恩師,厚著臉皮問:老師,那個……這個書實在是晦澀難懂,我都不懂什麼意思,背起來太困難了!能不能先講講書里說的什麼意思?或者推薦點什麼註解的書先看看?恩師還是原來的話:現在不會給你講,也不要看註解!背完再說!

在以後學習的時間裡,我不止一次的聽到來學習的學弟、學妹們問起這句話:老師,我都不懂這裡面講的什麼意思,怎麼背啊?恩師的回答簡短而有力:背完再說!

看來恩師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了!那好,背!背就背!有什麼了不起!

我和很多師兄弟、師兄妹一起,開始了痛苦而艱難的背誦《傷寒論》的征途,醫學院校不同於一般的大學有很多空教室可以利用,醫學類的大學每天的課程都是排的滿滿的,沒有空教室可以利用,我們那時候在老校區,教室更是少的可憐,沒有地方可去,只有學校的百草園可以作為我們背書的場所,這個名字聽起來是不是很美好?是不是腦海里會浮現出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面那段描寫: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我們的百草園,遠沒有那麼多的趣味,只是學校里種植各種草藥、供同學們學習中藥知識的一個園子,看,這就是我們的百草園。

園子里種的什麼草藥早已經沒有了印象,有印象的只是那些讀書累了可以為我們補充點營養的果樹,比如這些棗樹:

平日的百草園本來是寧靜的,卻因為我們這些散布在百草園各個角落誦讀《傷寒論》的身影,平添了幾分熱鬧,那個夏天,恩師不坐診的時候,我們幾乎都是在百草園裡度過,早晨初升的朝陽把我們一群人的影子長長的投射在百草園的草藥上,日頭漸漸的毒辣,那影子也慢慢的變短,一直短到快要被我們自己踩在腳下的時候,百草園裡便實在是熱的呆不下去了,我們襯衫也基本被汗水濕透了,於是轉戰到臨近百草園的一座教學樓里,雖然是教學樓,但是空教室是不用想的,只能在樓梯上墊上一張報紙。

這就是曾經我們坐過的地方,如今已經改建成了三附院的病房樓,我們就在這裡繼續背書,身邊人來人往,但都與我們無關,我們獨自沉浸在經典的世界裡,就像朱自清說的: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

背!背!背!只是瘋狂的背!

從夏天到冬天,百草園裡慢慢的變冷,直到冷的沒辦法待下去了,我們轉移陣地,來到中醫學院三附院的候診大廳里,就是這個地方:

一開始的時候醫院的保安總是趕我們走,慢慢的可能也被我們的執著所打動,默許了我們在那裡背書,晚上的時候只要他們不下班,那裡就會為我們亮起一盞燈……

上面的圖片都是前段時間回母校用手機實地拍攝下來的,雖然有些地方已經不是當年的原貌,但我仍然想要把它們留在鏡頭裡,因為在這裡,我們曾經流下那麼多的汗水,這些地方陪伴我們度過了最艱苦的歲月,也留下了我們最美好的回憶,如今故地重遊,竟然滿滿的都是懷念和感動,懷念那些努力拚搏的時光,也被那時候揮灑汗水的自己所感動……

我親愛的學弟、學妹們,也許此刻的你們也正在這段艱苦的時光里努力著,拼搏著。那麼,珍惜這段時光吧,相信師兄、將來的你們,一定會感激和懷念這段歲月的!

2

學中醫,為什麼要背經典?

在這漫長的背誦過程中,我們的隊伍也在慢慢的縮減,很多同學背了一段時間以後,堅持不下來,轉到了其他老師那裡學習,不斷的有新同學加入進來,也有老同學離開,最後,我們那批人裡面,堅持下來的只剩下了寥寥的幾個人,李寧寧,庫喜龍,張林林,楊偉超,郭小樂,劉道新,在這段一起背書的時光里,我們建立起了親如兄弟姐妹般的感情,和妻子寧寧就是在這裡相識、相知,並最終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又到了第二年的夏天,經過了近一年的背誦,我們基本將《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著作全本一字不落的背誦了下來,那天晚上轉悠到了圖書館,想著近一年來一直是背書背書背書,也該看點什麼書,幫助自己理解理解自己究竟背的什麼了吧?

於是找到了一本宋代朱肱著作的《類證活人書》,坐在圖書館的角落,開始翻閱起來這本書,看著看著,感覺整個身心彷彿蘇醒了,活躍了,心裡越來越激動!有一個聲音漸漸的大了起來,終於抑制不住激動的叫了出來: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啊不不不,太激動說錯了!這些知識我曾經見過的!!!是的,我越來越肯定,書中所講的大部分知識我都很熟悉,我記不起來是什麼時候掌握的,但我確信我的確是掌握的,或者說那些東西本來就是這個道理,有什麼可講的呢?可是一年多以來我一直的在背《傷寒論》原文,我確信我沒看過什麼註解,那怎麼會知道呢?思考了一會兒,恍然大悟!原來這些知識都是我在平時一遍又一遍的背誦中明白的!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人誠不我欺也!

一晚上我都浸沉在那種巨大的喜悅中,根本沒心思看書了!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恩師的門診上給恩師做思想彙報,恩師嘴角掛著一貫的自信又似乎有著幾分欣慰的微笑,靜靜聽我興奮地講述,待我彙報完平靜下來了,恩師才面對我們幾個師兄弟,緩緩的講到:

明白了吧?這就是我一直要求你們背誦經典原文的原因!《傷寒雜病論》是仲景留給我們的一座偉大的知識寶庫!這座寶庫包羅萬象,有著無盡的財寶等著我們去探索!歷代多少醫家研究它,探索它,每個人得到的體悟都不同!如果我給你們講解,你們就會先入為主,那麼你們得到可能只是我的理解,一樣的道理,如果你們看註解書,你們得到的也只是那些書籍作者的理解,你們得到的,都不一定是仲景的原意!只有讓你們熟練的背誦原文,在反覆的誦讀中去體悟,那麼你們所得到的東西,才是你們自己的東西,你們也才有機會去最大限度的接近仲景的原意!跟我學習,我希望你們學到的不是什麼方治療什麼病,我希望教給你們的,是一種學習的方法,一種辨證的思維模式,只有這樣,將來你們畢業了,自己走上臨床了,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在經方的道路上不斷的前行!

恩師是這樣教誨我們的,也是這樣培養或者說訓練我們的。跟隨恩師上門診的時候,每遇疑難雜病,恩師問診把脈之後,總會要求我們師兄弟幾人也輪流把脈,把完之後開出處方,並且要背誦出所開處方的相關條文,講出開方的辨證依據。

有些時候,我們所開處方與恩師意見不同,我們也會據理力爭,不是因為我們不尊重自己的老師,而是因為對於經典反覆的背誦賦予了我們無比強大的信心!我們內心深處更加相信仲景祖師爺告訴我們的真理!就如亞里士多德所講: 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面對我們幾個竟敢「忤逆尊上」的徒弟,恩師不但沒有責怪過,反而會提出表揚,甚至有時候恩師會放棄自己的意見而改用我們所出的處方,當時不免有幾分年少輕狂的得意,卻從沒想過恩師此舉背後,是對我們莫大的鼓勵和無私包容的胸懷!

跟師學習的過程中,也的確如恩師所說,他從來不會給我們講什麼方對什麼病療效好,一直強調的是辨證!辨證!辨證!還記得有一次,恩師診療閑暇時,突然問我們:你們說如果一個人頭髮很油膩,是哪兒的問題?應該如何治療?眾位師兄弟七嘴八舌,有說陽虛濕盛的,有說肝血不足的,有說濕熱內阻的,看恩師對所有的答案都是搖頭否定,我們實在黔驢技窮了,只得老老實實的回答:那就不知道了……恩師這時才開口:不知道就對了!你們見到病人了嗎?你們根據什麼辨證的?哦!我們幾個人此時才恍然大悟:恩師是用這樣的方法強調我們的辨證思維啊!

一開始的背誦過程中,我們也會多多少少的接觸到一些身邊的親戚、朋友或同學等病人,本著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也時不時開出幾張懵懂的處方,也許是祖師爺的眷顧,竟也時有幸中。

3

熟背經典後的收穫

記得那時候老家一個眼肌型重症肌無力的病人求診於我,當時上眼瞼下垂,眼睛已經快要睜不開了,詳細問診之後發現病人尚有平素喜汗出,肩背強困等癥狀,頓時腦海里就浮現出「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反汗出惡風」的條文,於是給病人開了三副桂枝加葛根湯的小方,寥寥幾味葯下去,病人眼睛竟然奇蹟般的睜開了!

還有一次,一位四十來歲的女病人,高燒半月不愈,打針輸液都未見寸功,後到我家求診,詢問之後發現病人發燒的同時還伴有時時嘔吐,這不就是《傷寒論》中所說的「嘔而發熱」嗎?小柴胡湯原方來上三副!病人看完就沒有消息了,一直到幾個月以後,她的兒子再次找我看病時詢問才知道,三服藥服完嘔吐和發燒皆愈!

這些醫案對於初涉臨床的我,心中的激動之情可想而知! 我知道這得益於自己平素所下的背誦功夫,然而這也只是幸中,而且也是機械的對著條文在看病,很多時候,病人是不會按著條文去生病的,病人來了我們問:你出汗嗎?正常!你口苦嗎?沒有!噁心嗎?沒有……六經提綱快問完了,還是沒問出來個眉目,這個時候就難免手心冒汗心中惴惴了,於是求教恩師,恩師回答還是簡短有力:繼續背!

因為之前嘗到了背誦的甜頭,所以這次對於恩師的要求不再懷疑了,跟師之餘,也更加用功的反覆背誦,背誦累了,就默默的讀原文,恩師要求我們只是用心去讀,而不是刻意的去思考這個條文是什麼意思。就在這些誦讀的過程中,慢慢的就有了一些神奇的體會,當讀到某些條文的時候,突然之間就會福至心靈,明白了仲景想要告訴我們的條文背後的東西,那一條條看似枯燥無味的條文,彷彿就活了起來,變得立體而形象了。

比如讀到「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予桂枝湯」,腦海中彷彿就出現了一個立體而透明的人,其中的陰陽正邪二氣在其體內運轉著,交戰著,誤用下法之後,邪氣欲入里,而其正氣則奮起抗爭,所謂的「其氣上沖者」不正是正氣上沖以抗邪的表現嗎?

也有的時候,讀到一個條文,比如:「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就彷彿跟隨著仲景祖師爺出診看病,病人發熱,卧於床榻之上,蓋一床厚厚的被子,我們推門而進,帶起一股小風,病人則連忙拉下被子緊緊的蜷卧在被中,為了緩解頭痛,在頭上搭著一塊兒白色的熱毛巾,雖然怕風,但身上還一直微微汗出,仲景祖師爺查色按脈之後,自信的開了一劑桂枝湯,病人服用之後,果然汗出熱退!

很多的時候,讀一個個的條文,就好像在跟隨著仲景祖師爺學習,有時候是看他老人家精準的辨證,覆杯而愈的療效;有時候是聽他老人家娓娓的講述陰陽的轉化、氣機的運行、六經的傳變,背誦到此時,彷彿突然之間就進入到了經典的一個全新的世界裡!這個世界裡的每一個字都是有生命的,其背後都蘊含著巨大的醫理和智慧!

這些神奇的收穫,慢慢的讓我們在臨床中不再拘泥於條文所表達的書面意思,而是更多的去試著探求疾病的陰陽和病機,例如仲景說: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什麼是少陰病?「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這是一個體質虛寒之人,復感外寒,寒氣直迫入里而導致的下利,故以附子、乾薑直溫其陽,而佐以蔥白通陽散寒逆流挽舟。有人會問這個疾病為什麼不用麻附辛呢?如果我們經典背誦的足夠熟練的話就會知道,仲景在給出了我們麻附辛的條文之後緊跟而來的就是麻附草,既然有了麻附辛為什麼還要再來一個麻附草呢?答案很簡單,因為病人的陽氣虛弱程度有輕重,故而治療用藥上亦有側重,而三者相較,白通湯之陽氣虛弱為最重,故而連麻黃都未曾用,恐其復耗陽氣,而代之以蔥白解表!

前後對比明白了這些道理,白通湯的應用就不局限於下利一證了。例如我家外甥女為素體陽虛之人,每患咳嗽我多以白通湯治之,常有葯入腹而咳嗽立止之功!我本人自小也是畏寒肢冷體弱多病,在2012年冬季時雙手凍瘡潰爛不愈,後用白通湯治之,一晝夜之間雙手潰爛之凍瘡便全部結痂,師妹張林林在校期間亦曾以麻黃附子甘草湯為一學妹治療面部凍瘡,亦在三兩劑之間痊癒,世人多以當歸四逆治凍瘡,多久用而難以見功,實不知法外有法、方外有方也!

這一切欣喜的體悟,在沒有熟練背誦之前是絕無僅有的,我想這也許就是恩師所說的只有熟練的背誦原文,才有可能去真實的理解仲景祖師爺想要傳遞給我們的意思吧!其實,那些中醫學的「九陰真經」都藏在經典的字裡行間,然非至誠至信至勤之人而不能悟也。

4

行醫之路

我在2012年年底辭別恩師,回到家鄉南陽,創辦國醫堂中醫門診,開始了自己獨立行醫的過程。都說初上臨床的小大夫,多半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我能倖免此劫,著實要感謝恩師的逼迫和那段艱苦的歲月,幫我打下了堅實的功底。

小中醫初涉臨床,最初的病人多半都是周圍你熟悉的親人朋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你開上一兩副葯,這些時候雖然也有幾分忐忑,但心中多少還是有幾分底氣的,當然了,這幾分底氣里,可能也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少輕狂。後來聽一位經方前輩講過,他說很多搞經方就是會有這樣的感覺,一個病人到了你面前,你看完之後開出處方,這個方子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療效,你心中是會有把握的!臨床中也確實常有這樣的感覺,我後來慢慢的思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隨著對《傷寒論》更深入的誦讀,答案也慢慢的浮現了出來,其實仲景先師在《傷寒雜病論》序言中就提出: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

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說:讀我這部書,雖然不能讓你治好所有的病,但至少可以讓你知道這些疾病的源頭,臨床中好好的運用,絕對可以讓你事半功倍!由此我們也不難看出,仲景先師對於他的這部著作,是有著充足的自信的!這也許就是我們臨床中可以做到心中有數的原因,因為我們對於這部著作已經爛熟於胸,雖然還遠遠達不到運用自如的境界,但至少通過學習背誦這部經典,我們了解了六經的傳變,並逐漸觸摸到了疾病傳遍的規律。

曾經有一個哮喘的病人找我治療,把脈之後發現他是個沉緊而滑的脈象,舌苔白厚而膩,我問他喘多久了?他說三年了,我說你得病前有沒有感冒咳嗽?他說有!我又問是不是輸液了?他說是!我繼續講:你輸液以後是不是咳嗽輕點了但是感覺有點胸悶?然後慢慢的呼吸不順暢最後越來越重就變成現在的樣子了?他驚奇的看著我說:娃子啊!你咋像看著我得病的呢?你這把脈也太神了吧?!!小夥伴們該說:注意了啊!這大忽悠不賣拐開始賣葯了啊!哈哈!

這個還真不是忽悠!道理其實很簡單:脈緊,說明他最開始是受寒所致,脈沉緊,說明寒氣入里了,好好的一個表證,怎麼會入里呢?從治療方法上來講,風寒感冒是要辛溫發表的,只有用了寒涼的葯或者下法,才會導致寒邪入里;我們再來看舌苔,舌苔白厚而膩,這是寒濕內蘊的表現,也就是除了寒邪又多了一個濕邪,那什麼治療既屬寒涼又會助濕?輸液絕對是不二選擇!感冒輸液,用的最多的就是抗生素、雙黃連、清開靈之類,這些葯在中醫範疇內多屬於寒涼性質的藥物,對於風熱感冒還好,但對於一個風寒感冒的病人,輸這些葯無異於服毒!冰涼的糖鹽水,再加上寒涼的藥物,直接把風寒邪氣壓入體內,咳嗽減輕,不是病好轉了,而是因為寒濕入里,導致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失常更加的嚴重,以至於呼吸都開始不暢了,由於寒濕長期得不到驅除,所以病人表現越來越重越來越重,最後就變成了哮喘!什麼是見病知源?這就是見病知源!

那麼知道了他的病源,治療起來就很簡單了,外散風寒,內化痰飲,稍微有點經典功底的小夥伴們估計都會搶答了:小青龍湯!恭喜你答對了!這個病人吃了三副小青龍湯,三年的哮喘就此奇蹟般的好了!當然了,不是所有哮喘都是這麼好治的,也不是所有的哮喘都是用這個方子去治的,還是要四診合參辨證治療,此處添加字幕特別提醒:專業表演,切勿模仿!這只是簡單的舉一個例子,如果你也想要這種一切盡在掌控般的感覺,很簡單:背經典吧!

經過周圍的親朋好友慢慢的「以身試法」,發現我這個小大夫的「法」還算可靠,於是就會慢慢的推薦他們周圍的一些人過來看。大多數年輕中醫初上臨床,病人的發展大概都是這麼一個歷程,隨著病人慢慢的增多,對於經典的誦讀和學習也慢慢的鬆懈了,一方面是逐漸增多的病人,另一方面是學習的懈怠,一增一減之間,缺陷就慢慢的顯露了出來,我發現臨床時思路慢慢的開始匱乏,甚至有時候會有黔驢技窮之感,不得已只好套用以前的經驗,應付開方,結果可想而知!面對病人慕名而來充滿希望的眼神和治療無效後失望而歸的背影,我充滿了愧疚。

痛定思痛,我開始重拾經典,門診不忙的時候,我會打開《傷寒論》讀上幾段或者背上幾段,因為這些都是爛熟於胸的東西,所以漫不經心的讀背,感覺並沒有太大的收穫,但是也堅持了下來,心中想著權當我這是念念經為病人祈祈福吧!但就在這些漫不經心的讀背中,我發現臨床的靈感竟然又奇蹟般的回來了!而且那種靈感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脈證合參的辨證論治,或者說它來源於這種辨證論治,但又高於這種辨證論治,那是一種面對病人之時,對於病人的精神氣色、言談舉止的整體把握,是忽然間的福至心靈,那時候開出的處方,如果是一般的大夫看了會覺得匪夷所思,甚至過段時間自己看了也會覺得不可思議,但往往這個時候開出的處方卻有著神奇的療效!以至於自己都懷疑當時是不是醫聖附體了?

記得曾經治療過一個卵巢囊腫的病人,囊腫大約4×5cm大小,當時開了三副葯,然後病人就沒消息了。過了幾個月再次來看其他病時我想起來了,於是順便問了一下她的卵巢囊腫怎麼樣了?病人說吃了三副葯實在是嫌中藥麻煩,準備去做手術,結果到醫院一查,卵巢囊腫消失了!然後我找出病人幾個月前的處方,開的竟然是甘草瀉心湯!為什麼開這個方?從當時的病情記錄以及舌脈記錄上實在是不能理解,但病人確實是好了!好吧,那就當我當時被醫聖附體了吧……

這種情況出現的次數多了,我就試著去揣摩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神奇效果,想的多了,慢慢的就明白了:

其實,哪裡有什麼醫聖附體的情況,這些神奇的效果只是我們被醫聖「洗腦」的結果而已!當我們在心中把經典放在了一個神聖的位置的時候,我們便對它產生了最初的信仰,而在我們被老師逼著去背誦經典的時候,就是一個被經典痛苦「洗腦」的過程,當我們熟練背誦之後,我們的辨證思維也基本被經典「洗腦」完成,但這種完成也只是一個初步的完成,當我們對於經典學習懈怠的時候,這種 「洗腦」的作用也會隨之弱化,於是臨床中就會逐漸的力不從心,而當我們重拾經典,再去一遍一遍誦讀的過程,就是我們的辨證思維在被經典一次又一次強化「洗腦」的過程,當我們放空自己,凝神靜氣的面對病人的時候,經典的辨證思維便會在我們早已被潛移默化洗過的大腦中重現,那一瞬間的福至心靈,其實不過是我們瞬間捕捉到的醫聖的辨證思維而已,於是我們開出了那張匪夷所思的處方,或者說,是醫聖的辨證思維藉助於我們開出了那張匪夷所思但又療效非凡的處方,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是被醫聖附體也未嘗不可!

朋友,你想試試被醫聖附體的神奇感覺嗎?

你想體驗那種藥到病除覆杯而愈的快感嗎?

那麼,背誦經典吧!

最後,一首小詩,為這篇文章划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吧!

背與不背

你背 或者不背她

經典 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 或者不念她

經典 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 或者不愛她

經典 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 或者不跟她

經典 就在你的手裡

不舍不棄

去她懷裡

或者

讓她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體悟

寂靜 歡喜

編後按:

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勸學詩(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中醫書友會》,作者/宋陽,編輯/半夏。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青年中醫 好文選讀

-商務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同城 的精彩文章:

原來中醫也可以很好玩:魏晉南北朝醫生排行榜
理解萬歲,青年中醫從容面對患者的質疑
有一種病,叫——聽別人說
晝夜溫差最大的日子準備好了嗎?

TAG:中醫同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