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帥進行時:我和大涼山有個約定(上)

史帥進行時:我和大涼山有個約定(上)

本台推出的大型新聞行動「喜迎十九大 主播四川行」。今天是曾經在四川學習工作多年的浙江電視台主播史帥,再次回落到了「第二故鄉」,而這次回來的目的地,卻是他從來沒有去過的涼山州。因為他說,他和涼山一直有個約定。

楊林海,涼山新聞主播,是我大學裡最好的兄弟。記得大二那年,他拍攝了一部反映大涼山貧困村的短片——《山溝里的孩子》,正是通過這部短片,我才知道了四川有大涼山這樣一個地方。離開四川那年,我和林海約定,有機會一定要到他的家鄉大涼山去走一走,看一看。借著主播四川行的機會,這個8年前的約定,終於要兌現了。

我還很清楚的記得,當初《山溝里的孩子》裡面,破舊的房屋最是讓人揪心。而當我來到西昌市黃水鄉書夫村時,眼前的一切,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

鄉親們告訴我,這些新房,是專門為貧困戶修建的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別看現在的新房這麼漂亮,以前,他們都還住在山上破舊的老房子里。聽說我想去看看大家以前的生活環境,巴青大姐便帶著我來到了她家的老房子。

我從小在城市長大,眼前的老屋場景是我平時不曾經歷的。而對於像巴青大姐這樣的鄉親們來說,老屋背後折射出的多年貧窮,真是一個繞不過,但又不得不去面對的坎兒。數據顯示,到2020年,涼山要完成11個貧困縣摘帽,52.83萬貧困群眾脫貧。要和全國一起建成小康社會,那麼首先就不能再讓鄉親們再在這樣的老屋裡生活了。

去年8月,書夫村啟動了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建設,今年春節前,巴青大姐一家和村裡的幾十戶貧困戶全部搬進了新房,大姐告訴我,新房,讓她真正有了家的感覺。

書夫村的新房,按照人均不超過25平米,戶籌不超過1萬元的標準建設,這樣既保證了新房的實用性,又大大減輕了建房負擔。看著巴青大姐的新家,再想想她以前住的地方,我打心底里為她感到高興。

巴青大姐告訴我,住進了新房,一家人也開始過上了新的生活。水泥路、圖書館、衛生室、活動室,這些村裡以前沒有的,現在一應俱全。而最讓巴青大姐感到高興的是,村裡還辦起了幼兒園,她的小兒子和村裡的23個孩子就在裡面讀書。幼兒園的老師加斯伍幾莫帶我參觀了孩子們平時上課生活的地方。

加斯伍幾莫告訴我,都說扶貧先扶智,這幾年,政府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可不小。從2015年10月實施一村一幼計劃以來,涼山州共開辦村級幼教點3069個,招收幼兒11.52萬人,不光是他們村,現在州里每個村都建起了這樣的幼兒園,孩子們在裡面不僅接受啟蒙教育,也從小就培養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走走看看,眼前的書夫村和我大學時,看到的短片里的涼山已經是兩個模樣。林海告訴我,去年,涼山州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的貧困老鄉就超過了5萬人。而除了易地扶貧搬遷,現在在涼山的大山裡,還修了許許多多的彝家新寨;過去5年,涼山州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房6.98萬套,共建成新村新寨2570個。。。他們都和書夫村的鄉親們一樣,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眼看天色漸晚,熱情的巴青大姐一定要留我下來嘗一嘗彝族特色的晚餐,她也給我講起了對未來的打算。

是的,都說房子是中國家庭最大的事,住上了好房子,心氣兒足了,曾經貧窮的人們也會渴望有新的發展。而林海告訴我,四川這五年不僅要讓鄉親們「住上好房子」,還要「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這樣的「四好村」建設,又會給這裡的村寨,這裡的老鄉,這一個民族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四川觀察》編輯 唐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川廣播電視台 的精彩文章:

國慶出行 有一樣東西可別忘帶!
月餅糍粑DIY 川菜博物館裡過中秋
范奕:「特而優」中留鄉愁(下)
從長江第一橋到中國「新名片」——中國橋樑的「成長」故事
來樂山旅遊 這些地方絕對不能錯過

TAG:四川廣播電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