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是經濟學思維?其實它一直在我們生活中

什麼是經濟學思維?其實它一直在我們生活中

傳統的經濟學教科書里,經濟學似乎只是一門計算學科,和人文毫不沾邊,但從本質上來看,經濟學理應研究的是人類如何通過合作獲得更好的發展,最終目的是人的幸福。而學習經濟學,像許多人文學科一樣,最重要的是學會其中的思維方式。

經濟學思維並不是專門分析經濟問題的,也不是經濟專業人員思考問題時所獨有的思維方式,而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了能更好地利用資源時所採用的一種思維方式,也就是說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可以用來分析各種經濟、政治、社會現象。因為沒有一種資源可以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做到無限制供應,所以我們無論是在經濟、政治,還是私人、組織方面的行為,都會面臨資源稀缺性約束,這時我們的行為也都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研究,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

與我們習慣思維不同的是,經濟決策過程最重要的不是計算財務成本而是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由於我們的行為產生的,機會成本說的是成本,實際上是我們因放棄這次機會所可能獲得的最大收益。例如,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是種玉米還是種大豆,是選擇養豬還是養雞,獲得的土地只能讓農民最終只有一個選擇,他會選擇在這塊土地上能夠產生最多收益的項目,而所放棄的次優選擇也就成為了機會成本。還有一個非常好理解機會成本的例子就是大學生選課,當他們確定一門選修課時,所放棄的其他選修課就成為了機會成本。

除了機會成本外,還有一個有趣的成本概念,那就是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一種很容易被我們忽略成本,它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通俗點說就是只要我們實現了交換,不論交換出去的是時間、金錢、精力或是其他什麼物品,只要它不能再收回,在決策時不需要考慮的成本。例如你花10元錢買來了水果,買水果的錢在你用來交換水果的一刻就成為了沉沒成本,不論你是吃掉還是扔掉這些水果,這10元錢都不可能收回來。

在生活中,常常會有人不捨得曾經付出的沉沒成本,而影響了最後的決策。例如家長給孩子報名參加了一個補習班,孩子上了兩節課後覺得不喜歡,很多家長覺得已經付了補習班的錢,不去上課浪費了錢,就會強迫孩子去補習班,其實當你將學費交給補習班時,這筆錢已經成為了沉沒成本,強迫孩子上課不僅不能收回所付出的學費,還浪費了孩子的時間。

不論是否學習過經濟學,人們總會在有意或無意的運用經濟學的思維方法來思考問題,我們每一項選擇就是對最大收益的追求。為實現最大收益,我們交換出去不可收回的代價是沉沒成本,我們放棄的選項是機會成本。對於沉沒成本我們不要迷戀,不論付出的是時間還是金錢,每一次的選擇,需要我們考慮的是機會成本,只要最終收益大於機會成本就是正確的選擇。經濟學思維不僅在課堂上、在書本里,它還存在於人類逐利的骨子裡,也正是這種本能推動了人類的進步和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投匯平台 的精彩文章:

漲姿勢:藏在月餅里的經濟學

TAG:海投匯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