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空天獵》戰術詳解4:殲10對幻影,老辣王牌VS應試狀元

《空天獵》戰術詳解4:殲10對幻影,老辣王牌VS應試狀元

這是電影里都會有的男主vs反派大boss之戰,一個是戰亂國家飛行3000小時戰鬥任務400小時的幻影王牌,一個是毫無實戰經驗大國的雙料金頭盔,誰更厲害呢?

一、幻影的應急起飛,略有誇張

大家首先感慨boss停在機場的幻影為何能立即起飛?飛機起飛不是需要加油,掛彈,加電,檢測,氮氣,檢測,發動機暖車等,要一堆人此後半天么?

其實,現代戰鬥機都有應急起飛模式,俗稱QRA,快速響應警報,用於機場的戰鬥值班,在接到命令後,能在規定的X分鐘內起飛作戰。

北約還有法國QRA一般分為2分鐘,7分鐘,15分鐘三個等級。

美軍航母艦載機在最高A待命下,分為5分鐘,15分鐘和30分鐘甲板待戰。

QRA時間越短,代價越大

QRA 2分鐘,一般需要飛行員坐在座艙里等待,非常難受!;

QRA 7分鐘,一般需要發動機處於慢車開機狀態,飛行員在附近,稍微好一點;

QRA 15分鐘,可以現啟動發動機吧。

所以片中看上去似乎幾分鐘就起飛,略有誇張,但也可以理解為:

1、boss本身是機場指揮官,在36小時勒索期間,讓一架幻影滿彈滿油在機場QRA 15分鐘待戰,技術可行,無可厚非;

2、boss得知導彈井和薩姆6都被空襲炸毀,自己作為唯一空中報復力量,立即打個電話給停機位,讓手下轉入QRA 7分鐘狀態,開機,檢測,慣導對準,等著自己來,也是合理的,中間撞上特戰隊員險些被抓。而且幻影本來就有較好的自我保障和一定的自啟動能力,沒那麼嬌氣,所以才多年來暢銷中東、非洲。

3、片子剪輯的緣故,不會真讓你等滿7分鐘,登機,穿飛行裝具,一閃而過唄。

4、幻影速度當然快,完全足夠在峽谷里追上慢速的直升機,而且為後面埋下一個伏筆。

5、還有,片中的幻影沒帶副油箱,只有2中2近,完全是戰鬥值班模式,不要副油箱是進一步減重,提高加速性能,縮短起飛滑跑距離,避免跑道被炸的極端情況!(老辣吧!)而此前《空天獵》部分宣傳海報中出現先的幻影帶著副油箱,起落架沒收,只能是說別處找的素材,不是電影中的設定。

所以這一段,基本合理,略有誇張。

二、bug1,米卡主動雷達彈打不中慢速直升機?

從畫面上看,幻影是2中2近的標準空戰掛載,2枚主動雷達制導的米卡,2枚紅外製導魔術。後面這4發彈都按照比較合理的方式予以使用

首先打直升機用的居然是雷達制導的中距「米卡」?

一般戰鬥機打直升機都是紅外彈,這個看似不常理。

但你想到前面,幻影是在機場15-7分鐘中準備後起飛的,處於尾追狀態,一旦雷達捕獲到直升機,報復心切,加上空中還有不明J10的潛在威脅,因此boss不等進入進入紅外近距彈的射程,直接中距打出米卡,正式反映了追擊的狀態和復仇的心切。

直升機這邊,一旦被雷達彈鎖定,自然也是警報大響。

然後打出一串紅外干擾彈?如前所述,確定的雷達彈威脅和未知的紅外彈威脅下(而且後面會提到,紅外+雷達,雙殺,是常見戰術,而且米卡本來就有紅外成像制導版本),當然是箔條和紅外一起打啊,配合大機動,只不過箔條看不見而已。

另外,由於是複雜背景下尾追,米卡的雷達導引頭一般採用「中重頻」模式,這個跟中高空迎頭超視距攔截的「高重頻」模式相比,導彈末制導雷達頭鎖定的距離更短,需要前面機載雷達更長時間的穩定跟蹤和引導。

高盧雞米卡彈徑才165mm,跟美帝AIM-120動輒178mm彈徑相比,本來末制導頭口徑就小,沒有那麼厲害的截獲區

於是:

箔條+紅外干擾,大機動,山谷里的複雜地形雜波,需要載機小心呵護的米卡導彈「中重頻」模式,加上男主斜刺殺進來一通機炮「澆」得幻影不得不機動閃避,導彈引導中斷,米卡還沒進入主動頭穩定截獲區就打飛了。

難怪boss氣急敗壞!十拿九穩的冰冰飛了!

三、bug2,幻影飛不了眼鏡蛇

面對J10的尾追和第一枚格鬥彈的攻擊,幻影通過機動和誘餌彈輕鬆躲過,然後突然大迎角拉起減速,讓J10衝過頭,轉守為攻。

其實幻影這樣的大三角翼,誘導阻力較大,被尾追時拉大迎角,減速會很快,造成對方衝過頭,這是對該型戰機性能特點的合理運用。但可用迎角沒那麼大,更不可能眼鏡蛇。藝術誇張吧?

四、紅外+雷達,老辣雙殺

一旦掌握6點,boss立即同時打出1枚雷達米卡和1枚紅外魔術,堪稱老辣。

這是外軍,尤其是前蘇軍常用的雙殺戰術,即紅外+雷達複合,雙保險增大命中率,又容易讓沒經驗的對手犯錯:

比如聽到雷達告警,以為只有雷達彈,因此只打了箔條幹擾,忘打紅外干擾;

比如以為只有雷達彈,於是開加力擺脫,導致紅外特徵倍增,被紅外彈秒殺

……

Boss不愧實戰老鳥

五、慢車尾沖擺脫,金頭盔也並非浪得虛名

面對boss的老辣雙殺,J10的表現可圈可點

一邊是桶滾,這種三維立體空間的機動動作,會加大尾追導彈的能量消耗;同時增大對方誤差;

另一方面伴隨紅外+箔條幹擾彈亂撒,規範動作。

最重要的是,為了擺脫跟蹤,與箔條雲保持距離,J10突然躍升。

注意這個垂直躍升,不是開足馬力的急躍升,一個華麗麗的筋斗繞到對方6點,而是躍升後,速度不斷降低,最後到零,然後尾衝下來!

可不是J10推重比不夠,完成不了筋斗,而是J10飛官非常明智地保持發動機慢車,而不是加大推力甚至開加力。

如果加大推力,甚至開加力躍升是什麼結果?對方紅外彈跟隨,還是點紅外的魔術,從下而上尾追,上面是空蕩蕩的天空背景,你開加力,而且動能變勢能在不斷減速,那就是紅外彈最佳的活靶子!

J10飛官反而從狗斗一開始,應該就保持了發動機的慢車中小推力,反正山谷都飛不快,保持靈活性的同時,避免過大的紅外特徵給對方紅外彈以口實。

不愧是金頭盔雙冠王,還是有些門道。

六、俯射紅外彈,還是太心急

尾沖結束,俯衝中,J10立即最後1發格鬥彈俯衝射擊,沒中……

個人認為這枚彈不算明智。俯衝發射,下面既有複雜的地面背景,對方又撒了大量紅外干擾彈,加上地面對紅外誘餌的「鏡面反射」作用,背景簡直複雜地一塌糊塗,雖然「破爛10」是紅外面成像,但也怕這個啊,boss果然輕易逃脫。

而且這是最後一枚格鬥彈。

哪怕俯衝改平追到6點平射,也好啊,只能說太心急,沒有實戰經驗的應試「金頭盔」吧。。。

七、機炮對射,向「113」空戰致敬?

好吧,J10已經打掉了僅有2枚格鬥彈,只剩炮彈了。為了阻止對方,只能炮決了。

但是採用了現代空戰里少見的對頭攻擊,對方也接招了。

我覺的,一來是藝術加工,二來是向113空戰致敬?1967年1月13日,台海,國民黨空軍楊敬宗少校4353號F-104被空24師胡壽根駕駛的殲6擊落,1倍音速的米格19常規戰法根本追不上2倍音速的F104,真相就是被迎頭攻擊炮決!

這種迎頭攻擊,相對速度太快,難度太大,對頭過程不到10秒,三炮齊發才打出48發炮彈!

(吐槽一下,由於軍方的強力介入,片中各種向現實和過往致敬的點太多,有些恰如其分,但也造成情節拖沓,普通老百姓看得一頭霧水……)

補充一個:雙方都是有夜視儀功能的頭盔,現代微光夜視儀技術,還是可以勝任的,無論是視場、延遲、對炮口焰等亮光源的防護功能。

八、巴倫支手術刀?其實不是戰術,是同歸於盡!

當自己彈藥打光,對方依然有一彈即將射向自己的戰友和愛人,我想所有血性男人都會做出如此選擇——撞丫的!

但絕對不會預料到會什麼部位撞擊,撞完結果如何。

所以這裡根本不是炫技術戰術,就是展示同歸於盡的勇氣和決心!

九、運氣很好,手刀砍軟脖頸

當然按照片中設定,抱著必死決心的男主角,運氣很好,J10垂尾切斷幻影座艙後,直接「斬首」。這個合理么?我覺得還可以吧。

一來,現代戰機的座艙後的前機身部分,是個薄弱點,就是航電設備艙,蒙皮和幾個框架,不是中後機身和各個翼面那種大梁+整體框架結構,當然不解釋

二來,垂尾作為翼面之一,有整體框架,還有梁結構,還是比較結實的;

三來,碰撞過程,是硬而薄的垂尾,去切結構相對軟弱的座艙後部機身設備艙,類似「手刀砍脖頸」當然不吃虧;

四來,有案例的,1993年7月24日某航展,俄羅斯空軍兩架米格29,還是相對速度不大的同向飛行相撞,也是這個薄弱部位,立馬被「斬首」!這還是皮實的毛子飛機。

所以,雖然是藝術加工「主角不能死!」,但在撞擊部位選擇上還是認真說過的,向「雨燕」致敬么?

十、垂尾沒了的飛機還能飛么?

一來,可以百度一下垂尾的作用,不是說沒了它就不能轉彎,還可以靠左右壓操縱桿,通過副翼使機身傾斜來轉彎,而不一定靠蹬舵。

二來,參考B-2, X-47等無尾飛行器,沒垂直尾翼也能飛的飛機多了。

三來,你說那些設計上就沒尾巴的不算?要臨時沒垂尾的?那看下面這個B-52,1964年1月10日,這架由波音試飛員駕駛的B-52轟炸機在新墨西哥州的測試中失去了雙尾翼。這架飛機原本是在進行轟炸機低空高速條件下震動和機動性能。事故發生後,該轟炸機的四名機組成員沉著冷靜,在地面指揮的幫助下,成功駕駛這架B-52轟炸機安全著陸。

四來,外國人的不算?PLA的?好吧,1983年11月2日,一架被撞掉垂尾的轟6,安全著陸。

最後,殲10可是有強大的多餘度「電傳操縱」系統的!掉個垂尾算什麼?有電傳加持,撞掉一邊機翼都沒事!電傳大法好啊!重構保平安!

十一、幸虧是峽谷,否則J10必敗

但回過頭來,一架幻影2中距彈2近距彈+實戰飛行老手vs一架J10隻剩2近距彈+應試狀元,常規情況下J10必敗。

畢竟即使飛行員水平相當,人家2枚中距彈呢,就像開闊地帶人家一隻長槍一隻手槍,你只有一隻手槍,秒你太容易,除非像《頂槍》里阿湯哥那種1vs6,人家6機全無戰術配合,讓你從容幹掉4架的「開掛」設定。

但注意,片子設定是峽谷追逐,地形受限,才讓米卡中距雷達彈的遠程優勢無從發揮。

結語

以上就是本人對最後一場boss空戰的解讀吧:

實戰反派大boss的老辣盡現,「金頭盔」應試狀元也並非浪得虛名,軍事設定還基本合理,即不神劇也不狗血。

但如此重大任務,居然沒有空中掩護和接應兵力,霸天狼基地就只派得出這2架戰鬥機啦?只能說是為了突出男主角吧,這是最後一段最大的不合理。

水平有限,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下一篇:準備該開黑啦!……

------------------------------------

微博同名:默虹美海軍學習小站

歡迎朋友圈轉發,請勿任何中文平台非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默虹美海軍學習小站 的精彩文章:

《空天獵》戰術詳解4:老辣幻影王牌vs殲10應試狀元
《空天獵》戰術番外:現代空襲行動72小時周期詳解
《空天獵》戰術詳解3:看突襲行動:美軍絕招已為我掌握
《空天獵》戰術詳解3:從突襲行動,看PLA聯合任務規划水平

TAG:默虹美海軍學習小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