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氣回丹自結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2章及啟示

氣回丹自結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2章及啟示

氣回丹自結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2章及啟示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曲」、「枉」,是寃屈之意。弱己饒人,潛忍忿怒,忍柔委曲,自然周全己身。此是「曲則全」。

「直而不肆」,「受辱不怨」,含寃受屈,自有伸展之日。如文王枉囚於羑里七載,終於成就周之大業。「恭敬一切」,虛心謙遜,不論遠近,貴賤之人,自然歸服於己。是謂「窪則盈」。守敝自修,方能日新而有上進。「道」為萬化之根本。只有一點,至簡至易,如求得者,可知萬物之性,曉萬殊之理。如妄追萬匯之繁,必然迷於歧途,如墜煙海。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萬物雖殊,皆秉道之一氣而生。故《周易?繫辭》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古人曰:「得其一,萬事畢。」是混元無極大道。在人身即謂一點虛靈不昧,在物則為自然之性體,即未散的一元之朴。因此,有道的聖人,常抱守自然真一的體性,而應於天下萬事萬物。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含其明而不自以為是者,才是真正明白事理的人。不固執己見,其理必明。默默潛行,不炫耀己之有功,其功必能永存。雖有才能,但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正因為他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爭過他。以上四點,是闡明「抱一」的道理。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曲則全」一語,是古聖人之所言,並非虛言妄語。只要守真理、行正道、眼下委曲,將來能普行天下,全備己身。

氣回丹自結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2章及啟示

啟示:

1、此章要求我們守中抱一,清靜無為。

2、「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不能自以為是,不要自我誇耀,不要居功自傲。同樣修道也是這個道理,常常志得意滿,心就不能清凈,靜脈氣血就不能自然生化。

3、打坐煉丹要順其自然,氣聚自生,氣烘自化,氣融自結,氣純自成,氣化自泰,泰後自旋,自轉。氣回丹自結。修道者要心存虛無,淳樸,淡泊,不爭。

(接下來還要分別釋義《道德經》後59章,請繼續關注)

說明:本人研讀《道德經》並打坐煉丹多年,有所感悟,但是不敢說悟解了《道德經》,在學習《道德經》的過程中有所感悟,願與大家分享,理解的對與錯留待大家評說。如果有歧義那麼請您以道德經原文和中國道教協會原會長任法融的《道德經釋義》為依歸。本人有志於《道德經》的白話解讀和故事性解讀,如果您喜歡在淺顯易懂的故事和話語中體悟深奧的道理,請關注本人的頭條號「問道終南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問道終南山 的精彩文章:

平易 少私 寡慾是偉人心理特徵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 第19章及啟示
功到自然成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1章及啟示
愛嘮叨的人心不清凈沒有出息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3章及啟示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心貪身懶難成功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24章及啟示
事物大小是相對的,道大是絕對的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25章及啟示

TAG:問道終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