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漢朝做買賣,照這篇文章去做就對了|文史宴

在漢朝做買賣,照這篇文章去做就對了|文史宴

作者|斷崖驚濤聽雪

編輯|陳露

在之前的兩篇小文中,聽雪老師為大家介紹了漢代吃和住方面的一些風俗習慣。今天想跟大家談一談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因為不論吃還是住,都是要花錢的么。那麼,如果回到漢代,我們該如何賺錢呢?讓我們看看漢代商業的方方面面。

聽雪老師漢代風俗小品:

大家好,我是聽雪。

今天我們來談談在漢代怎麼賺錢。

額……你說要種地?

好吧,以概率來說,漢代人口中最多的是農民了。如果哪天您穿回漢代,最大的可能也是當個農民。但我今天不想給大家講種地的事兒。太史公有句話說得好么:「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種地這活兒吧,太平年間糊口尚可,指望他發財效率就太低了。古往今來么,要說賺錢最快的還是做生意。

額…………你說做生意我會啊,連鎖經營、上市融資扒拉扒拉……

醒醒,我們來說說漢代。

「生意怎麼做」之漢代市場

1

要想做生意,首先得有個經營的平台和場所。一般來說,這個場所就是市場了。漢代從城市到農村都有市場,不過具體的依規模不同又有區別。

先說城市市場。西漢立國於楚漢爭霸的戰火之上,建國初期有一個恢復和建設的時期。漢高祖「令天下縣、邑城」,這之後逐漸奠定了兩漢都—郡—縣的城市體系。同時,高祖六年下令「立大市」之後,城市立市也就成了兩漢通行的規矩。

漢代的城市市場也跟整個國家的城市體系一樣,有著明顯的分層。居於體系最頂端的當然是兩漢的國都。如《三輔黃圖》載:「長安有九市,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東,凡四里為市。」《太平御覽》卷一九一引《洛陽記》載:「三市,大市名也。金市在大城西,南市在大城南,馬市在大城東。」這是指三個大型的專業市場,規模稍小的應當還有更多。

漢長安城復原平面圖

都城之下,還有一些區域中心城市的市場。太史公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將整個天下劃分成了關中、三河、燕趙、齊魯、梁宋、江南等幾個大的經濟區域,這些經濟區域基本都是以一個或多個郡縣城市市場為中心形成整個區域市場,《貨殖列傳》中將其稱為「都會」。

如:燕趙地區「邯鄲亦璋、河之間一都會也,北通燕、涿,南有鄭衛」;齊魯地區「陶、睢陽亦一都會也」;江南地區的吳「亦江東一都會也」;楚都郢「西通巫巴,東有雲夢之饒」;等等。

區域中心之下,便是普通的漢代郡縣城市市場了。如:西北有「……為家私市張掖,酒泉□□」(居延漢簡37·29);東南有「童兒時見子訓賣葯於會稽市」;西南有「臨邛市」,還留下了「文君當壚」的佳話。

城市市場的布局是有著嚴格的規矩的。店鋪稱肆,按照經營商品的不同嚴格的以列分布,故又稱列肆。四川成都出土的幾幅漢代的畫像石磚,描繪了當時市井交易的場景:

這是市場的整體布局,可以看出一列列商肆布局規整。

這是市場的局部,可以看到有市門,市樓等建築。

城市市場之下,還有數量更多、規模更小的農村市場,如鄉市、里市等等。文獻中也有很多描述性的記載,如:閭巷縣佰,阡伯屠沽,無故烹殺,相聚野外,負粟而往,挈肉而歸。(張禹遷下邳後)遂成孰田數百頃。鄰郡貧者歸之千餘戶,室廬相屬,其下成巿。

農村市場規模較小,一般輻射幾百人的規模。交易的形式和市場的形制一般比較靈活,有下圖這種相對固定場所的市場,也有一些田間地頭的實時交易。

如《鹽鐵論·水旱篇》所載的:「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務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農事急,挽運衍之阡陌之間。民相與市買,得以財貨五穀新幣易貨。或時貰民,不棄作業」。

漢代的農村市場(四川彭縣出土畫像石)

「生意怎麼做」之買廠房

2

做生意呢,除了純粹的販運商人,當時叫「行商」、「行賈」之類的,大多數涉及到生產環節的生意都要有個場所。所以必要的廠房還是要有的。獲得廠房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就是使用自有的房產啦。這一般是有家有室的有錢人的做法,將家裡住不完的房子用作生產。比如光武郭皇后的弟弟郭況,「累金數億,家僮四百人,黃金為器,功冶之聲,震於都鄙。時人謂郭氏之室,不雨而雷,言鑄鍛之聲盛也」。

第二種就是從房地產交易市場上購買生產用的房屋啦。如司馬相如「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爐」,自己出錢購買酒舍,即是生產場所,也是經營場所。如四川彭縣漢代釀酒畫像磚:

又如長沙五一廣場簡:「不處年中仲昌買上頭繒肆一孔,直錢十二萬,復買下頭繒肆一孔,直錢八萬。」(CWJ1③:325-1-28)

「生意怎麼做」之勞動力獲取

3

黎叔說得好:「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是人才!」其實何止二十一世紀呢,哪個朝代想做大事,「人」,也就是勞動力都是重要因素。漢代的時候沒有現如今這種先進的機器設備,各行各業的生產主要都是靠人堆起來的。要想獲得勞動力,在漢代主要有這麼幾種辦法:

第一種當然就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要是不幸穿到一小戶人家,那沒辦法,自己動手發家致富吧。一般小商業啊,小手工業啊多有採用這種辦法的。如紡織業中「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冶鐵業中「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務為善器」;等等。

當然了,傳世文獻中也有說一些大戶人家「夫人自紡績,家童七百人」云云,但這個基本就跟您公司老闆沒事兒上辦公室轉轉一個路數,美其名曰:「管理」。

第二種也是用的最多的辦法,就是僱人了。漢代管僱人一般叫「庸」或「賃」,僱人幹啥就在後面綴個字,比如咱們高中都學過的,陳勝年少時給人「庸耕」。

開個酒館什麼的也要雇幾個人,比如有個叫欒布的早年窮困,「賃庸於齊,為酒人保」。僱人幹活兒當然得給人工錢,漢代這叫「雇值」,也有的地方寫作「雇直」。有的地方給錢,也有給糧食的情況。

比如漢簡裡面有「就錢三百」(居延簡)、「受僦米六百卅斛」(長沙五一廣場簡)等等,「就」同「僦」,相當於現在的交通運輸業。工錢一般是先幹活後給錢,碰見黑心的也有拖欠不給的。不過有些僱傭關係時間非常長,譬如富戶家裡常年僱傭的勞力:「一歲數千,衣出其中,余少可視,積十餘歲,可得自用還故鄉」(《太平經》),一雇十幾年,那當然就得按年支付了。

第三種辦法就是購買奴隸。漢代承先秦餘緒,還是有一定數量的奴隸存在的,也有奴隸交易的市場。在漢代的奴婢交易中,有時候還會將奴婢包裝一番。時人云:「今民賣僮者,為之繡衣絲履偏諸緣,內之閑中。」奴隸的價格一般從幾千錢到四五萬不等了,這個可能跟奴隸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等有關係。

漢代奴隸玉俑

「生意怎麼做」之原料與產生設備獲得

4

有了人之後,做生意還得有物,也就是原材料和生產設備了。這兩種東西的獲取,有自己生產和從市場上購買兩種途徑。對於漢代的有錢人,尤其是東漢以後擁有田莊的有錢人來說,很多東西是可以自己生產的。過去也有田莊「閉門成市」的說法。如王褒《僮約》中有「舍後有樹,當裁作船」,「奴老力索,種莞織席」等說法。

當然,以常理也能想到,所謂完全的「自給自足」是不存在的,一個莊園產業門類再全,也不可能實現完全的自給。所以很多時候原材料還得從市場上買。如《史記·貨殖列傳》中有「木器髹者千枚……漆千斗……」的記載。木器和漆都是漢代製作漆器的原材料,市場上有大量這類商品交易,可見當時的規模還相當不小呢。

漢代的漆器(圖片來自網路)

至於生產工具,簡單的工具比如耕作用的農具,一般莊園裡面也有生產。但複雜的生產工具就得從市場上請專門的工匠製作了。如東漢王逸《機賦》中有「於是乃命匠人,潛江奮驤,逾五嶺,越九岡,斬伐剖析,擬度短長」。

漢代的斜織機復原圖

為成都市郊出土畫像石拓片

「生意怎麼做」之財務管理

5

有了人和物,要做生意自然還離不開財。人事與財務,到今天依然是一個企業里最重要的部門,在漢代要想把生意做好,自然也離不開錢財管理的方法。用今天的話說,得有會計。

關於漢代生意人的會計方法,現在可以看到的直接材料非常少。比如江陵鳳凰山漢簡里有一個墓主人經營紡織業的賬目:

六月廿二日付……二鈞:二百五十一。●凡五百二

六月廿五日付五翁伯口緯(?)二百將(?)直百卌

七月四日付五翁伯枲一唐卅●笥三合:五十四直百六十四。

……………………

六月十六日丁卯決鄉至十月十日●凡三月廿三日所出●凡千八百卌八。

這看起來可能用的就是最簡單的「流水賬」。

許多人也認為這就是漢代生意人的會計水平了。比如最近開新書的大神孑與2在他的新書《漢鄉》裡面就設計了一個主角改進卓文君家裡流水賬記賬方法的橋段。

但實際上,如果我們看看當時官廳會計的會計水平,就會對這種說法感到懷疑。畢竟會計方式這東西也不是什麼不傳之秘,沒理由官方普遍採用的東西民間卻一無所知吧?再者,像卓家這麼大的生意,管理起來可比邊塞一個小烽火台複雜多了,沒道理在管錢方面比一個小烽燧還簡陋吧?

所以咱在這裡給各位看官列上幾條當時烽燧會計的記錄,咱個人認為,當時民間的生意人,尤其是做大生意的,會計的方法應該是類似的樣子。如:

入 都內賦錢五千一百卌

給甲渠侯史利上里高何齊

地節二年正月盡九月積九月奉。(合校111·7)

這筆記錄當中顯然涉及到了錢出入簿和俸祿簿兩種賬簿,從都內府收入賦錢5140錢,付給甲渠候史利上里高何齊九個月的俸祿。

在居延漢簡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烽燧會計成體系的設計了大量的對應賬簿,不僅有錢出入簿、谷出入簿、錢財物出入簿,還有費用類的奉祿簿、負債類的債券簿、往來類的償及當還錢簿等。當時同一筆業務,是要在對應的多個賬簿里同時登錄的。這實際上已經具備了複式記賬法的思想。

在具體的記賬方法上,當時的結算是根據本期收入、支出和結餘這三者之間的關係,通過「入-出=余」的公式進行的。如:

入錢四百六十八。 ●凡見八千一百六十四。

出八百,賦士吏辛卯。

出九百廿一,賦尉史輔。 出千,以賦卒。(合校173·15)

本期增加額468錢,期初餘額8164,本期減少額800+921+1000=2721,如果計算期末餘額的話當是8164-2721=5443錢。

「生意怎麼做」之營銷宣傳

6

好了,人、財、物具備,那就擼起袖子干吧。可是呢,產品干出來之後還面臨著一個問題,怎麼讓人來買呢?這就需要廣告宣傳了。

漢代人也是有廣告意識的哦,常見的廣告有這麼幾種:

第一種也是最古老的廣告形式:實物廣告。《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中就有「懸牛首於門,而賣馬肉於內也」,好吧,掛牛頭買馬肉,這哥們不太誠信啊。不過賣什麼擺什麼,這是比較通行的辦法。

發展到漢代的時候呢,也開始有了一些象徵性的實物,或者叫象徵性招幌。比如司馬相如開個小酒館,讓「文君當壚」,這個壚就是酒館的一種象徵。

文君當壚

又比如成語「懸壺濟世」的來源,《後漢書·方術傳》載:「市中有老翁賣葯,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懸壺濟世也就成了行醫的象徵。

第二種廣告的形式是聲音廣告。光靠實物陳列畢竟傳播的範圍有限,內容也比較單一。所以漢代的生意人還會通過口頭吆喝的方式,直接向消費者介紹自己的產品。

這其實也是一種比較古老的廣告方式啦,最著名的當屬《韓非子》裡面講的那個「自相矛盾」的故事。當然,故事裡的老兄牛皮吹爆了,可見虛假宣傳這事兒從古到今是都有的。

不過除了大聲吆喝,還有一些特別的聲音可以起到廣告的效果。比如「鼓刀」,屈原《離騷》中有「呂望鼓刀」,《史記》中樊噲也「鼓刀屠狗」,清人姜亮夫在注釋《離騷》的時候解釋「鼓刀」說:「今屠人尚存此習,鼓其刀而聲自揚,則買者紛集矣」。可見這種方式一直延續到清朝。

又比如「吹管」,漢儒鄭玄在注《詩經·周頌》「既備乃奏,簫管備舉」一句時曾說道:「簫,編小竹管,如今賣餳者所吹也。」可見當時買點心的小販有吹管宣傳的手段。

第三種廣告的形式是文字廣告,也就是現在大家熟悉的廣告語了。當時在一些手工業產品,尤其是青銅器皿上,會有工匠雕刻的「吉祥話」,這也能起到宣傳產品,吸引顧客購買的作用。

比如有祝福子孫的:「湅治銅華清而明,以治為鏡因宜文章,延年益壽而去不祥,與天無極而日月之光,樂未央。」也有如「永初元年堂狼造作牢」這種,署上自己的名字作為產品質量的保障。

漢代銅鏡上的文字(圖片來自網路)

「生意怎麼做」之組織

7

現代人做生意,一般都會採用企業的組織形式,生意稍微大一點,就難免與他人合作。漢代社會當然沒有現代企業這種高端貨,卻也有一些有時代特色的合夥方式。

既然是合夥做生意了,親兄弟尚且要明算賬,況且是生意夥伴之間呢?江陵鳳凰山漢墓就曾出土過一份兩千年前的合夥契約,讓我們能窺見一點漢代人是如何合夥經營的。這份契約是這麼訂立的:

正面是契約的名字:「中舨共侍約」,從名字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合夥跑航運貿易的小團體。正文部分首先是締約的時間:「□□(年)辛卯中販」,然後是訂立契約的人:「(販)長張伯石兄秦仲,陳伯等十人相與為販約」。每一個入伙的人都要繳納一定的保證金:「人販錢二百約二·會錢(備)不(備)勿與同販」。

之後是制定各種違約的懲罰措施:「即販直行共侍於前謁病不行者罰日卅,毋人者庸(佣),賈器物不具物責十錢。共事以器物毀傷之及亡販共負之於其器物擅取之罰白錢」,因病不能同去要僱人代替,否則要罰款;損壞了貨物也要罰款。契約的最後還強調了經營過程中的會計原則:「販吏令會不會:(會)日罰五十會而計不具者罰比不會」。

在同墓出土的其他簡牘中,也確實發現了一些這個小組織日常經營的賬目記錄,採用的是流水賬的形式:

郭、乙二戶,澹行,少一日。

寇□都二戶,兼行,少一日。

□、昆論二戶,善行,少一日。

越人□二戶,唐行,少一日。

可以看出每次出行都是兩戶同往,有互相監督的意思。另外其貿易範圍基本是一天的路程,可見確實是一個小型的合夥組織。

總之,在漢代做生意,現代商業的很多要素都已經有了,並不是那麼簡單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漢軍:一隻強悍的軍隊
漢朝皇帝誰最強?只服三人,其他都是打醬油,不服來辯
這個嚴防死守的秘密,讓中國人領先西方六百年
你知道我們為什麼是漢族嗎?
年僅十六歲的上官氏,成為了漢朝最年輕,也是歷史上最小的太后!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