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老:《道德經》第五十八-六十章 長生久視
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國家政令寬厚,則民眾淳樸真實;國家政令繁苛,則民眾狡詐多智。禍患中往往隱含著幸福,幸福中往往又潛藏著災禍,如此循環往複,誰知道哪裡是它的盡頭呢?
鉛垂處於中正位置的時候,就會靜止不動,但只要把它移動到偏斜的位置,就會左右擺動而永無休止,因為它失去了中正。所以當人們把中正的看成是邪異的,邪異的看成是中正的;好的看成是不好的,不好的看成是好的之時,禍福就會循環往複而永無休止。
人們已經沉迷於其中很久了,隨著年長日久而越發難以自拔。所以聖人雖然堅守原則品行端方,但不會因此而攻擊傷害別人;雖然目光銳利一針見血,但不會因此而諷刺中傷別人;雖然心地坦蕩率真直爽,但不會因此而肆無忌憚;雖然明白四達尊貴無雙,但不會因此而讓人難以親近。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無論是在人間世闖蕩,治理人事;還是在天地之中生存,服侍上天,都沒有比收斂自己的慾望而不妄作,珍惜自己的精力而不妄為更加重要的了。
「嗇」,則清心寡欲,就不會妄為;不妄為,就能早早的順應於道,就會讓自己的德性慢慢積累起來。德性積累深厚以後,就可以用人之力,用天之力,反而比那些耗體費神、死而後已的「有志」、「強行」之士更早達到目標。
所以重視並積累自己的德性,就沒有什麼事是處理不好的;什麼事都能處理得好,別人就看不到他能力的極限;讓人看不到他能力的極限,就可以畜養一國之眾;只要治理國家的根本(德)不丟失,就可以保持長治久安。
因此,牢牢固守住自己賴以生存的根本,緊緊把握住自己賴以生存的本源,方能得到長久長存。
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治理大的國家,就好像烹制小魚一樣,不能隨意的翻來翻去,否則一來二去小魚就被翻爛了。
用道去治理天下,則鬼神都不再靈驗了;並不是鬼神不再靈驗,而是因為鬼神不能再對人造成傷害,讓人畏懼和害怕了;並不是鬼神不再傷害人,而是因為聖人也不傷害百姓。
聖人不傷害百姓,則百姓得以保全本真,和諧安寧,所以也不去傷害聖人。兩不相傷,正是因為聖人以道治國,百姓遵從於道,上下共同侍奉於道,則德滿天下。


※不言之教:人當有獨立之精神
※實用《道德經》系列:怎樣看到一個人的內心?
※《道德經》:為什麼傻人有傻福?
※德國教育為什麼要「去精英化」,因為普通人才是國家的基石
※《道德經》:為什麼「人至察則無徒」?
TAG:道家大師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