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遇到反間計,神仙都沒辦法,聊聊被反間計坑過的名人

遇到反間計,神仙都沒辦法,聊聊被反間計坑過的名人

連下敵國70多座城池的樂毅

樂毅,中山靈壽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

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

趙國的最後救命稻草李牧

李牧,趙國柏仁(今河北邢台)人,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 ,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令後人無不扼腕嘆恨。

大明的救命稻草袁崇煥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明朝末年薊遼督師。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於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了京師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

王不過項,將不過李的李存孝

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飛狐(今山西靈丘)人,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將。

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麾下一員驍將,也是李克用眾多的「義兒」中的一個,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

史書載「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他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地位相當於《說唐傳》中的趙王李元霸,天下無敵,人稱飛虎將軍。野史中曾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雖說是誇張之詞,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連第二名的王彥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幾合。後由於罪責車裂而死,李克用深感有負於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溫趁勢而起。

李存孝因力大無比,英勇善戰,天下無敵,幾與西楚霸王項羽比肩,被譽為」將不過李、王不過霸「,在後人評說中更有「唐初有個李元霸,唐末有個李存孝,都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意思是說天若有個把,他們能把天拉下來,地若有環,他們能把地提起來。

李存孝最為有名的是手下5百人的飛虎軍,多次同他並肩作戰,取得了戰無不勝的輝煌戰績,令對手聞風喪膽,名揚天下。後因對義父用人存在疑問,遭人離間,最終落得五馬分屍的可悲下場。

為什麼會這樣啊?

1.君主對於自己位置的敏感度往往高於外患的敏感度

2.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自己政權被自己人推翻的後果比外人推翻的後果要慘。前者還有插手的機會,後者怎麼說都沒有插手的機會了。

3.沒有認識到自毀長城,以為自己的領導魅力特彆強

4.對方抓到了人性弱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