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其實不懂領導的心,難逃一死的軍事強人
紹興十年(1140年)盛夏的一天,身在臨安的高宗接到岳飛的捷報。中原大捷,高宗自然是非常高興,他立刻召見了宰相秦檜商議下一步的計劃。當時高宗的心情可想而知,大宋朝受了金國多少年窩囊氣,想到當初自己被金軍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好幾次逃亡海外!現在,終於熬出頭了。高宗肯定還會想,要是真能收復幽雲十六州,完成太祖、太宗的遺願,那自己就真是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了……
高宗把岳飛大捷的奏報遞給秦檜,準備聽取秦檜的意見。沒想到秦檜面無喜色,反問了高宗三個問題,就這三個問題,不但把高宗說愣了,也斷送了岳飛的性命。
秦檜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岳家軍真能消滅金軍嗎?」高宗陷入沉思。確實,金軍的強大是高宗領教過的,宋軍的軟弱也是高宗親眼所見,這才幾年工夫,岳飛就能把金軍徹底消滅了?這確實叫人起疑。當時,岳家軍確實取得了一些勝利,並罕見地在平原上以騎兵對陣決戰的態勢擊敗金軍。不過,金兵的損失也沒有到一敗塗地的地步。正當高宗陷入沉思時,秦檜的第二個問題到了: 「您還記得前兩年的淮西兵變嗎?」 這個問題勾起了高宗的思索,紹興七年(1137年)三月,劉光世提出退休,他所帶領的淮西軍各部互不隸屬,矛盾日顯。朝廷無法駕馭,最終劉光世舊部叛變,大肆掠奪,擄走廬州官員、眷屬、百姓共二十萬投降偽齊。不過,高宗可能還會想,「岳飛忠心耿耿,不會投降吧?」秦檜的第三個問題來了:「太祖皇帝龍興之前也是個忠臣吧?」高宗心裡 「咯噔」一下。這時,秦檜提出「見好就收」,趁著宋軍佔了一點優勢,趕緊和談。高宗想到自己從登基到現在沒過過一天太平日子,才三十多歲已經有了白髮。思索到這裡,高宗下了決心——和談。
想明白了的高宗想和談,戰場上吃了虧的金兀朮也想和談。最終雙方達成了「紹興和議」,宋金兩國邊境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
不久之後,岳飛捅了一個天大的婁子。岳飛覲見皇帝,在彙報完各項工作之後,拿出一份擬好的奏摺,奏摺的意思是「建議皇帝立建國公為太子。」世人皆知,高宗沒有生育能力,但他才三十多歲,正值壯年,還存著個自己生兒子的念想,岳飛把這事提出來,皇上能不生氣嗎?高宗的涵養還不錯,沒有發作,只是說:「這種事不是這個領兵駐外的大將應該說的,你退下吧!」
岳飛提出此事的出發點還真不是干預皇室內部事務,還是為了他的北伐大計。當時,岳飛聽說金人準備立宋欽宗的兒子為帝,建立傀儡政權。畢竟,相比高宗而言,欽宗才是大宗。岳飛建議中所說的「建國公」是宋太祖的嫡出後代,相對於宋太宗之後的欽宗而言,更是大宗,此舉可以排除欽宗對高宗皇位合法性的威脅。雖說是一心為國,但是,岳飛插手中央政治,管到皇位的繼承人人選,這在宋代絕對是個極大的忌諱。南宋初年國家動蕩,干戈不息,需要軍人出力保家衛國,壓制武將的情形雖然有所好轉,但是大體上對武將的防範之心沒有從根本上動搖。其他三位將領,像張俊、韓世忠和劉光世都是只管埋頭軍務,很少插手中央政務,當然也沒有建立像岳飛那麼大的戰功——偏偏岳飛做了那出頭鳥,直接插手皇家最核心的皇位繼承問題——這怎麼可能不引起高宗的猜忌呢?
不僅如此,岳飛還在政治宣傳上另搞一套。那時,南宋出師北伐的目的是收復失地,在政治上並沒有明確提出要「迎回二帝」,可岳飛卻大張旗鼓宣傳「直搗黃龍,迎回二帝」,岳飛自己這麼說說也就算了,他還命令軍中樂師譜曲,在岳家軍中廣為傳唱,大造聲勢。更叫高宗不能接受的是,岳飛不聽朝廷的訓令擴編軍隊,還依仗武力向駐地富豪大戶征糧徵稅,對地方財政稅收橫加干預,以抗金之名,私自截留地方財稅為己有。岳飛的「岳家軍」在高宗眼中,已經近乎於唐末五代的藩鎮。
所以,在「紹興和議」之後,張俊、韓世忠乖乖地俯首求饒,都過了關,就是岳飛不能過關。還有史料記載,在雙方暗中和談時,兀朮曾給秦檜寄信:你天天求和,但是岳飛卻意圖北伐,況且他殺了我的女婿,此仇不可不報,「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也」。在潁昌之戰中,兀朮的女婿被岳家軍所殺,許多學者相信這封信確實存在,對岳飛的被殺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王夫之看來,高宗解諸將兵權急於議和,而秦檜為了堅定地推行議和方針必須解諸將兵權,岳飛在解兵權和議和兩個問題上都成了首當其衝的人物,君權與相權在這件事情上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岳飛也就難逃一死了。
秦檜給岳飛羅織了「莫須有」的三條罪名。第一條罪名,說岳飛在軍中抱怨,國家沒救了,皇上不修德。這叫「指斥乘輿」批評皇帝。第二條罪名,岳飛在撤軍時問張憲:「這天下事應該怎麼辦啊?」張憲回答:「您想怎麼辦就怎麼辦。」第三條罪名,岳飛跟張憲說:「我跟太祖爺一樣,都是32歲當節度使。」這三句話連起來聽,具有無限的解讀空間。歷史學講究「剪刀+糨糊」,秦檜對此自是熟稔,把這三句話黏合在一起就是——岳飛想取而代之。
岳飛真的要取而代之嗎?在押解回杭州的路上,經過岳家軍的駐地,不少岳家軍將領到駐地來見岳飛,聲淚俱下,勸其「自保」。岳飛一拍桌子說:「皇天后土,可表此心。我不負朝廷」,把手下人全轟了出去。
高宗派御史中丞何鑄主審岳飛。何鑄說:「有人告你謀反。」岳飛二話不答,衣服一脫,背上四個大字「盡忠報國」。何鑄審了幾天沒有結果,覺得這案子沒法審,反而為岳飛辯誣,叫秦檜另請高明。秦檜換爪牙万俟卨上陣,也審不出結果。岳飛在獄中以絕食相抗,並不自誣。最終高宗下旨處死岳飛,這在《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裡面寫得清清楚楚,刑部、大理寺提議,「岳飛私罪斬、張憲私罪絞」,「岳雲私罪徒」,高宗當即下旨:「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乃多差兵將防護。」本來秦檜和万俟卨以刑部、大理寺名義上狀,想留岳雲一條命,但高宗沒有手下留情。


※卡扎菲時期的利比亞人民生活祥和、富裕、幸福
※歷史回顧:日本戰後經濟是如何迅速發展起來的
※審判薩達姆的這些法官們,是誰泄露他們的真實身份導致被殺?
※庫爾德人獨立公投牽動哪些國家神經,薩達姆如在會怎樣?
※他最服中國,當選總統後表示:涉及中國提案,直接支持,不用請示
TAG:以友會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