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再評互聯網新技術:演算法不是王法,不能決定內容
進入9月以來,人民網、人民日報連續發表多篇針對演算法推薦的署名評論文章,在媒體界可謂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動。9月18日,人民網一評演算法推薦,在《不能讓演算法決定內容》中提到,技術、代碼、演算法替代了傳統內容分發過程中專門把關內容的編輯。單一的標準不僅容易忽視優質內容更為豐富的面向和維度,也增加了把關內容產品的難度和成本。
緊接著,9月19日,人民網二評演算法推薦《別被演算法困在「信息繭房」》,再次強調對於擁有強大演算法和技術支撐的信息平台來說,一心「取悅」用戶還遠遠不夠,更要自覺執行中央有關政策法規,不能有僥倖心理,任憑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泛濫,不能借技術深奧之名糊弄網民和群眾。
9月20日,人民網三評演算法推薦《警惕演算法走向創新的反面》。其中指出,今日頭條上許多的所謂自媒體賬號一直充斥著低俗、無下限甚至謠言信息。更有甚者,所謂的演算法推送和定製發布,誤導一些個地方政府和部門,算糊塗賬,花冤枉錢,已經引起廣大網友的熱議和不滿。
10月5日,人民日報刊登評述文章《不能讓演算法決定內容》,再次震動業界。
文中談到,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一些商業網站、移動新聞客戶端,包括直播平台、瀏覽器、搜索引擎、影音軟體等,都在運用演算法這個「讀心術」,為用戶量身打造信息,創造出一種新的個性化閱讀體驗,信息獲取已經從「大海撈針」進入「私人定製」模式。然而,技術往往是一把冷冰冰的雙刃劍,在價值和利益的天平上,所謂的演算法成為了利益的砝碼,一切圍著流量轉,唯點擊量、轉發量馬首是瞻,「標題黨」泛濫,價值取向跑偏,內容淪為附庸。
「在「網紅爆款」刷屏的網路世界,人的注意力是最稀缺資源,「10萬+」的閱讀、百億量的點播成為競相追逐的「眼球經濟」。一些平台打著定製服務、精準推送的幌子,讓演算法變成了打擦邊球的工具。侵權盜用原創作品、違規製作生產信息,更是屢見不鮮。」
無論是有心搜索一個詞條,還是無意點開一個鏈接,千篇一律的同質化信息,信口雌黃的歪理邪說,形形色色的商業廣告,還有那些活色生香、花邊八卦、流言蜚語,以各種爭奇鬥豔的形式粉墨登場,一股腦、無休止地推送過來,讓廣大受眾被迫地接受。就好像捅了馬蜂窩一樣瞬間撲面而來,讓人們在演算法的「牢籠」里被蜇得「遍體鱗傷」。
人民日報認為,先進技術原本應該帶來的是阿里巴巴的寶庫,而不是潘多拉的魔盒。就如同金融要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是一個道理,演算法也是時候回歸服務內容這個本源了,而不能本末倒置,讓內容被演算法牽著鼻子走。技術再怎麼變,傳播渠道再怎麼變,內容為王的地位沒有變也不會變。離開權威客觀公正的新聞報道、離開積極健康向上的信息內容,再強大的演算法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些新媒體平台口口聲聲稱自己只是「新聞的搬運工」,可「搬運」的結果就是,大量來路不明、藏污納垢的信息橫行在網路空間。「搬運」什麼要講規矩講責任,決不可任性而為之,更不能用滿足用戶閱讀需求而自動分發的借口去搪塞。
「演算法不是王法,演算法決定內容更不是王道。只有演算法回歸到服務內容的角色,變得有態度、有深度、有溫度,才能讓人們在信息的海洋里盡情遨遊、在清朗的環境中自由飛翔,才能使網路空間碧波蕩漾,激發出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iOS11安裝率遠不及預期:Bug多、體驗差、電池損耗快成主因
※外媒評測主流旗艦手機續航實力:電池容量不大的iPhone8P竟稱霸
※英媒調查顯示華為成中國用戶最喜愛手機品牌,用戶評價為何兩極分化?
※阿里CTO反思「天貓抄襲風波」,將徹查並作出嚴肅處理
※iPhone 8Plus上市一周電池接連發生爆裂,望不要步三星後塵
TAG:網際網路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