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人的高端話術,清帝退位詔書是個範本,三百多字藏盡各種名堂

中國人的高端話術,清帝退位詔書是個範本,三百多字藏盡各種名堂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頒布退位詔書,綿延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在短短三百多字下壽終正寢了。

這是一封很有名的詔書,也是一封很複雜的詔書,雖然只有短短三百多字,卻藏盡了風雲亂世各種角色的較量與妥協——被迫下台的帝王家,暗藏陰謀的野心梟雄,激情偏執的反對派,隨潮流而動的廣大民眾。

中國人向來在乎場面上的說話套路,而要說到當時最大的場面,恐怕沒有比這更大的場面了,從這個角度上講,這封詔書可以說是中國高端話術的一個範本,沒辦法,中國人就這樣,越是金字塔尖的中國人越這樣,甭管多憤怒,多卑鄙,多陰謀,多怎麼樣,總之,話要說得既隱而又隱,又顯而易見,即便底下刀光劍影,面上也要從容堂皇。

中國人的高端話術,清帝退位詔書是個範本,三百多字藏盡各種名堂

咱們今天聊這封詔書,不從別的角度,就從這角度來,咱們一起來看看,這封三百多字的詔書究竟用了哪些中國人的高端話術,這些話術下又隱藏了哪些玄機——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

這是詔書開篇第一句。

中國人說話向來講究事出有因,很多時候這個因還會大書特書,極盡渲染之能事,但到這裡大傢伙發現沒,這個因不僅說得很乾癟,而且很陰陽。很顯然,上來這第一句是說給反對派和民眾聽的,民軍起事,各省相應,話說得毫無色彩就是另一種心理色彩,而九夏先沸騰,生靈後塗炭,這就是典型的陰陽話術了,先褒後貶,面上是承認,隱藏的卻是不苟同,中國人意味深長地表態,這陰陽話術就是個典型。

不陰不陽乾癟地說完因,袁世凱就迫不及待地亮相了,這是在告訴各種角色,他袁世凱才是這場大局的主角。

這叫什麼?順理成章下的先聲奪人。

中國人的高端話術,清帝退位詔書是個範本,三百多字藏盡各種名堂

「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

這是詔書第二句。

紛爭中的中國人,高手向來不說敵人說矛盾,不說罪責說痛苦。大傢伙看這話說的,國家亂成這樣,問題不是因為有頑固不化的敵人,而是因為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在這種話術下,清廷皇室這個朽敗罪人儼然成了憂國憂民的痛苦之人,在這樣的話術操控下,清廷尷尬窘迫的處境瞬間就被化解了。

沒有具體敵人,只有共同的憂患,這種偷換概念的話術是不是常常見到!

中國人的高端話術,清帝退位詔書是個範本,三百多字藏盡各種名堂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這是詔書中間部分。

化解了尷尬窘迫,極具渲染效果的粉飾隨即開始了,傾聽、認同、大義、高尚——總之,清廷皇室把自己打扮成了有理想、有道德的天下聖君。

即便敗亡,也要假裝英明,中國人的面子不僅需要他人來給,關鍵時候更要厚著臉皮自給。

而在這看似大義凌然的粉飾之詞下,清廷皇室與袁世凱卻悄悄地埋下了伏筆。

傾向共和前的那個「多」字,據說是袁世凱特意加上去的,與其說這是為了說法更準確,不如說這反應了袁世凱的真實心理,所謂共和,多數支持不代表全部支持,多數不一定就代表真理。

如果說,這一個「多」字還不夠說明博弈之洶湧的話,那「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一句就很有深意了,這話說白了,今後的國家統治權是溥儀主動讓給的,而不是你們奪取去的,一個「公諸」承認今後統治者的合法性在其次,重要的是它承認了清廷皇室今後存在的合理性。

可以這麼說,這是一句可以引發眾多可能的隱語,雖然溥儀讓出了統治權,但他還是個皇帝,這等於他給今後統治者的僅僅是治統,而不包括道統。

按理說,退位了就不應該再是皇帝,而事實上,溥儀一直是皇帝,一個不清不楚,不知道心理邊界在哪裡的皇帝,而這也為後來的復辟提供了一塊死灰般的基石。

那袁世凱何以能融通認可呢?

還是那句話,亂世梟雄在佔據道德制高點上始終被動,可以說這是他複雜內心下的一種妥協。

從這句隱語就能看出來,袁世凱是不願意皇帝這個概念從此消失的,只是他在當時無法理清這所謂的皇帝究竟該如何安放才是最好。

中國人的高端話術,清帝退位詔書是個範本,三百多字藏盡各種名堂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這是詔書最後部分。

這部分的主角是袁世凱,也是袁世凱最費心力智慧的部分。

其實,這份詔書是清廷和袁世凱達成一致後聯手寫給反對派和民眾看的,清廷的開脫、粉飾、隱埋的目的達成了,那就該輪到袁世凱的核心訴求了。

首先,袁世凱腔調了一點,他成為主角,不是反對派的功勞,又或者也不是清廷的功勞,那是誰的功勞?一個「選為總理大臣」足以說明問題,誰的功勞也不是,他這個主角是眾望所歸選出來的。簡單幾個字,瞬間讓袁世凱高大上,而且還十分地正。

這就是中國話術下的一字乾坤。

在這之後,袁世凱展現梟雄本色和野心家陰謀的時候了。

講究次序,讓說話次序為目的意圖服務是高端話術很重要的一點。這份詔書最精彩的一筆就是這句「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據說,清廷認可的詔書,「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在前,「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在後,到了袁世凱手裡,只前後調了個次序,他的梟雄野心就達成了。

協商在前,組織政府在後,這等於說清廷並沒有把權力直接交到任何人手裡,這既是清廷與袁世凱的博弈,也是清廷與反對派的博弈,從未說把權力交給誰,到了一定的境況下那就有可能演變成從未交過權力。

中國人的高端話術,清帝退位詔書是個範本,三百多字藏盡各種名堂

袁世凱顯然無法容忍這個。

所以他要調個次序,如此一來,他袁世凱就是權力的合法繼承者,這個說法,對清廷他顯得很從容,袁世凱從不是亂臣賊子而是眾望所歸的繼承人,對反對派,那就更有說法了,一來,我袁世凱的權力不是你反對派鬥爭的結果,這裡沒有你的功勞;二來,我袁世凱與你反對派談的是如何組織權力,而不是和你討論誰是權力的主人。

解決了這個最重要的問題,接下來袁世凱展現了他作為一名成熟政治家的責任和抱負。「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這一句中的五族是袁世凱特別加上去的,想想反對派提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想想滿清皇室的滿族政權意識以及列強支持慫恿下的分裂勢力,可以說,這幾個字袁世凱加的很宏偉、很值得稱讚——

袁世凱想要的達成了,詔書的最後又落到了滿清皇室上,展現雙贏、多贏的時候到了,而沒有輸家,只有贏家的圓滿話也是高端話術最好的落幕之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句本 的精彩文章:

張嘯林炒棉紗虧吐血,損失怎麼找回?讓杜月笙耍流氓手段三板斧!
剛為災區募過款,又出更大災情,看沒錢的杜月笙怎麼誠心創善舉!
心腹遭惡意通緝,怎麼辦?杜月笙說,躲自家難辦;不躲對家難看!
越簡單越高明!批款張作霖點個墨點算簽字,不怕下屬鑽空子吃錢?
一盤餃子試袁世凱誠心,什麼餡你肯定想不到!張作霖鬼主意,忒絕

TAG:黑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