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中藥道德仁義與理法方葯

中醫中藥道德仁義與理法方葯

道德仁義

老子曾言:「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其大意為:當道失傳之後,人們就重視宣揚德,當德失傳之後人們就重視宣揚仁,再之後就是義,而最後就是禮。當大多數人都在宣揚禮的時候,這時主流宣傳為克制自己來遵從禮儀,而人總是不願意被克制,說明此時社會已經倫理敗壞,社會已經開始出現混亂了。當所有人都重視義的時候(此為大義),沒有兄弟會不團結,沒有子孫會不孝順,沒有官員會不廉潔,不用約束而禮自然行於天下,可是如果沒有義而只強調禮,則必然要混亂,沒有義而做禮就是作秀。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當所有人都重視仁的時候(此為天下同仁之仁),天下的兄弟姐妹都互相敬愛,不必有血緣亦如兄弟,因為仁者愛人,社會不用強調義而處處充滿仁義,沒有仁的義是狹隘而不完整的。當所有人都重視德的時候(此為天地之德),天地之大德曰生,每個人都重視自己之德,每個人都散發著生生之氣,這個氣可以感染別人,而不再要求別人,由內心生出的仁心方是真正之仁,沒有德的仁也是不完整的。

當所有人都重視道的時候(此為天地之道),那就不可言說了。老子絕對不是反對孔子的禮,而是站在很高的高度看禮,正如孔子曰「從心所欲不逾距」,只要從的是本心,是天地之道的心,就不會感覺有禮束縛而所行皆合禮,但是若不從本心而只用禮束,則不在束縛中死亡就在束縛中爆發。三皇時期,無政令,無刑罰,民皆達聖,故以無為而治,五帝時有政令無刑罰,民尚賢,故以德化治。秦雖政刑剛猛,終難免楚人一炬,化為焦土的宿命。

理法方葯

天地由道德仁義禮組成,中醫由理法方葯組成,萬物一理。失理而後法、失法而後方、失方而後葯。

當中醫界都在提倡特效藥、某葯治某病、某葯的化學成分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預示著中醫馬上就要滅亡。曾經有人提倡中醫存葯廢醫,在我看來這是消滅中醫的第一步,只要沒有中醫理論的支撐,中藥遲早會因其療效的不穩定而被淘汰。

很多人學了一輩子中醫,還是遇到頭痛病人就處天麻、川芎,遇到腰痛就處杜仲、牛膝,用藥不按方配伍,很難有效。這種醫生就算活到一千歲也稱不上中醫,他退休時的中醫水平與畢業時的水平一樣,真正的中醫正是毀在這些人手裡。當中醫界開始提倡某方治某病,某方治某證的時候,中醫的法就已經荒廢了,這時候的中醫就是經驗醫學,臨床經驗越多看病越好,用方子對常見病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但治療複雜病則無從下手。

當中醫重視法的時候,就可以稱得上中醫了,所用之法為天地之法,在明白了該用某個法來治病之後,在法的指導下選方、選葯,明白了法,則方和葯才是活的,才是有生命的方葯,而非死方,死方怎能醫活人的病?當然如果法是在理的指導下選的,那才是真正的中醫高手,而此理必須是天地之理,陰陽之理,而非自己琢磨的歪理。

當中醫之理興盛的時候,每個中醫都按照天地之理生活,並以天地之理指導國民養生療病,中醫就真正的興盛了。中醫興盛則中國文化興盛,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財富是無比寶貴的,當每個中國人都驕傲於自己祖先留下來的文化,虛心向自己的祖先學習,並且借鑒西方的文明來壯大這種文化,如此每個中國人都會由內而外的散發出一股強大的浩然之氣,中華民族便是非常強大的民族,會受到世界各族人民的尊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