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病變型為什麼最容易誤導治療?醫生是這麼說的
問題:
1、為什麼說腎穿刺具有誤導性?
2、微小病變型治療中需要注意什麼?
暗藏玄機的微小病變型
微小病變型腎病是兒童最常見的腎病類型,多表現為腎病綜合征,即大量尿蛋白、高度水腫、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
微小病變型腎病是一種公認的預後良好的腎病類型,對激素非常敏感,並且很少出現腎功能不全,會發展到尿毒症階段的患者只有不到5%而已。
但在實際臨床治療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同樣是微小病變型腎病,為什麼有的人用激素治療很容易消除尿蛋白,但有的人卻總是無法轉陰?
這是因為微小病變型腎病暗藏玄機。
通過大量的病理穿刺實驗,我們發現微小病變型腎病實際上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微小病變型,第二階段是IgM型,第三階段是腎小球局灶節段硬化型。
這三個階段並非完全獨立,常常是同時並存的,也就是說,呈現這三種階段的腎小球病理改變常常會同時存在,這就意味著,腎穿刺很可能會誤導我們。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已經發展到局灶節段硬化型階段的患者,腎穿刺的結果卻是微小病變型,常規激素治療方案的效果會很差。
而一名處於微小病變型階段的患者,腎穿刺的結果如果是局灶節段硬化型,激素治療的效果很可能會讓人感到驚訝。
微小病變型治療中需要注意什麼?
通常15歲以下的兒童出現腎病綜合征,如果沒有皮膚紫癜,通常會優先考慮微小病變型。
常規的治療方式,是應用足量激素消除尿蛋白,配合優質低蛋白飲食改善低蛋白血症,同時注意抗凝和消腫,一般在兩星期之內就可明顯好轉,甚至尿蛋白轉陰出院。
但如果出現治療一個月以上尿蛋白仍未轉陰的情況,就需要考慮另外兩個階段了。
無論是IGM型還是腎小球局灶節段硬化型,都對激素不敏感,常規的激素治療方案雖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很難令人滿意,通常需要激素衝擊治療,甚至聯合免疫抑製劑(如環磷醯胺、雷公藤等)。
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微小病變型腎病雖然容易轉陰,但也容易複發,這是因為腎上腺分泌激素的能力沒能得到及時恢復,一旦藥量減到一定程度,體內激素水平就無法維持正常需求,這是尿蛋白複發的重要原因。
因此,恢復腎上腺分泌功能是治療的重點之一。
第二,尿蛋白是因為腎小球濾過屏障受損導致的,而濾過屏障受損又是免疫複合物沉積引起的。
因此,清理免疫複合物也是治療的重點之一。
其他注意事項
避免感染
微小病變型腎病複發率較高,通常與感染有關,尤其是感冒。
孩子免疫系統正在成長,比較容易感冒,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注意補充蛋白
蛋白質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微小病變型大量漏蛋白,容易導致體內蛋白缺乏,影響免疫功能,並且會出現高凝風險。
優質蛋白的攝入量:每天每公斤體重0.6-1克即可。
頻繁複發者
若總在治療轉陰半年內複發,應該增加中醫調理,恢復腎上腺分泌功能,改善機體免疫力。


TAG:腎博士D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