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行星撞地球!「火流星」原來是隕石掉落!

小行星撞地球!「火流星」原來是隕石掉落!

2017年10月4日中秋節夜晚20點左右,雲南大理上空忽現一顆瑰麗的「火流星」,它如一顆火球划過天空,忽明忽暗,持續數秒,最亮的時候,連滿月都不如它。

來看視頻!

當時在大理古城的馬薩說,當晚大理古城因多雲天氣無法賞月,卻被突如其來的亮光照如白晝,他們以為不明物體掉落在麗江,後看朋友圈知道麗江、怒江、香格里拉等地朋友都有看到,「不知道是不是隕星,當時在大理戶外的人都看到了。」

大理網友行車記錄儀拍攝的「火流星」划過具體時間

麗江當地媒體《麗江讀本》也即時發文稱,麗江塔城、黎明、瀘沽湖等地網友拍到「隕星」,全程持續三秒。

大理的馬薩提供的一段9秒的視頻顯示,起初黑漆漆的夜空突然出現了一顆明亮的星點,稍縱即逝後又再度出現,拖著尾巴後一下子照亮了夜空,能看清夜空中的雲彩,高速運動的不明物體看上去就像一顆巨型彗星。

值得注意的是,麗江、大理、怒江、香格里拉、瀘沽湖等地,在方圓三四百公里範圍內,都有網友表示看到這一奇觀。

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enter of Near Earth Object Studies )觀測報告圖1

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enter of Near Earth Object Studies )觀測報告圖2

那麼,這些造訪地球的不速之客究竟是什麼來頭?它們會對我們造成威脅嗎?我們又該如何監測和預防呢?

小行星是繞太陽運行且體積和質量都比大行星小很多的自然天體。近日心距小於1.3 AU(與地球軌道最近距離小於0.3AU)的小行星為近地小行星(NEA)。與地球軌道的最近距離在0.05AU(≈19.5倍地月距離)之內,並且直徑大於140m的近地小行星稱為潛在威脅小行星(PHA)。近年來隨著觀測能力的提高,發現並編目的近地小行星數量在快速增長。截止2017年10月4日,已發現的近地小行星數量為16749顆,其中直徑在1km以上的有881顆、潛在威脅小行星有1846顆。

近地小行星的運行軌道與地球軌道接近,存在近距離交會和碰撞的可能,二者相對速度高達幾十公里每秒,一旦碰撞會產生巨大的撞擊能量,造成大的災難。一顆直徑1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可造成全球性災難,導致地球文明的毀滅;一顆直徑100米的小行撞擊地球在低空或地面爆炸的威力便強於最強的氫彈,可造成區域性的毀滅;而一顆30米大小的小行星若撞擊地球的威力足以毀壞方圓10公里的森林。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是一顆10~15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結果;1908年6月30日的通古斯大爆炸事件,由一顆直徑約在30~50m的小天體在西伯利亞深空爆炸產生,爆炸夷平了2150平方公里的森林與植被。2013年2月15日,一顆直徑約17米的近地小行星在俄羅斯車裡雅賓斯克市的空中爆炸解體,造成1200多人受傷。

通古斯大爆炸之後森林的慘狀

實現對近地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的預警和防禦,必須及時發現危險小行星,通過持續的跟蹤觀測獲得足夠的監測數據,通過計算評估其撞擊地球的風險,針對高風險的近地小行星制定防禦策略並採取具體行動。

近地小行星難以發現,難以準確預報。因為用望遠鏡探測小行星,需要小行星足夠接近(尺寸越小則要求的距離越近)、地球處於夜半球。車裡雅賓斯克事件的小行星即處於晝半球,未能提前發現。而準確地預測小行星撞擊的時間和地點,需要有足夠多精確的監測數據計算出精密的小行星軌道,要求有全球布站的監測設備的連續跟蹤。

近幾十年來,美國及歐洲不斷地新建以及改進小行星觀測系統。至2005年底已完成「發現並編目管理90%直徑在1千米量級(及以上)的近地小行星」的目標,自2007年起近地小行星探測的目標是「截止2020年底完成直徑140米(及以上)近地小行星的發現及編目管理」。而據NASA在2014年9月公布的一份報告估計,目前只發現了近10%直徑在140米及以上的近地小行星,並且按照當前的速率和監測能力估計,無法完成上述探測目標。為了完成新的近地小行星探測目標,國外有關組織或機構正在建設或計劃多個新的、能力更強的近地小行星探測設備,包括地基的反射式巡天望遠鏡(LSST)以及天基紅外望遠鏡Sentinel和NEOCam。

國際小天體中心(MPC)是小行星數據集中接收和發布的中心。2008年10月,MPC曾成功進行過一次危險小天體的發現及預警:10月6日由卡特琳娜巡天望遠鏡發現危險天體(臨時編號為2008TC3),小天體中心接收到數據並定軌後發現該天體將在24小時內撞向地球,立即向JPL及NASA的其他相關部門發出了警告;之後全球27個觀測設備進行了跟蹤監測,小天體中心預測該小天體將在10月7日於北蘇丹撞向地球;最後,研究人員成功地在預測地區拍到該小天體撞入地球大氣層的畫面,並找到了未燃燒盡的隕石。所幸隕落的小天體尺寸較小,在大氣層中燒蝕後只剩很小一塊落到地面,因此並未造成大的危害。

為促進國際合作應對威脅,2013年12月,聯合國大會正式批准成立了國際小行星預警網(IAWN)和空間任務計劃建議組(SMPAG)。IAWN負責近地小行星預警技術相關工作,包括近地小行星的搜索發現、跟蹤監測、編目管理以及碰撞風險評估;SMPAG負責近地小行星威脅減緩計劃活動的發展,對近地小行星撞擊威脅做出國際應對準備,目前已有成員包括美、俄、英、日、韓等16個成員國或機構組織加入SMPAG。2017年5月召開的第五屆國際宇航科學院行星防禦會議,專門圍繞行星防禦問題進行桌上推演,以「假設發現了可能撞擊日本的直徑100-250米的小行星」為主題,組織科學家、機構的部門負責人和政府官員就如何進行信息共享和有效防禦等問題進行討論,由此促進近地小行星防禦技術相關的研究。,

作者:國家天文台研究員 劉靜

責編:鍾狼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鵝科學 的精彩文章:

大理上空「火流星」為小行星撞地球
直播大聯動:中秋月圓之夜,我們為你準備了這份來自月宮的大餐!
2017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三位生物物理學家因冷凍電鏡技術獲獎
約么?今晚中秋一起來賞月!來了就請你吃月餅!
媽!看見沒!沒大腦都要睡覺,你還不讓我多睡一會,我這麼大個腦袋呢!

TAG:企鵝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