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顧反對做一事,使清朝晚滅亡數十年,俄國將領被其逼得自盡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之前為大家介紹過許多經歷傳奇的民族英雄,引起讀者熱議,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為清朝乃至後世立下不朽功勛、抵禦外辱的一代名臣——文襄公左宗棠。
晚清名臣左宗棠雕像
提到清朝,大家第一印象就是腐敗落後。但在康雍乾盛世時,清朝在諸多方面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強國。晚清時期雖然總體經濟仍是世界第一,但人均就比許多國家低了一大截,其它方面更是被進行了近百年工業革命的西方列強全面拉開。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左宗棠時期帶領著手拿長槍大刀的普通士兵,一舉收復了新疆。
見證百年榮辱的故宮紅牆
收復新疆對清朝而言有什麼具體意義呢?首先,新疆的土地面積幾乎是整個清朝疆域的六分之一,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清政府自然無法割捨。同時,新疆又擁有三山夾兩盆的複雜地形,相對比較封閉,是清朝與中亞的重要關口,也是清朝天然的防護屏障,承擔著戰略緩衝和戰略縱深的作用。一旦失守,外軍就可以直擊國門。
清末新疆地圖
十九世紀下半葉,英國、沙俄相繼對新疆進行滲透蠶食,清朝陸續丟了很多領土。一部分官員提出向俄國和英國議和,理由很簡單——新疆離京師這麼遠又是蒙古、回部聚居的荒涼之地,不值得朝廷大舉,也有一部分官員骨子裡對「洋大人」充滿畏懼。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起初同意了這一提議。
左宗棠故居——柳庄
然而此舉遭到了左宗棠等人的強烈反對。左宗棠指出,英國和俄國的野心絕不止於吞併新疆,一旦得手定會以此為後方進一步侵略大清,蒙古地區首當其衝。如果洋人佔據了這兩個區域,紫禁城就再也無險可守,將徹底淪為任列強宰割的肥肉。經過激烈辯論和深思,皇帝與太后最終支持左宗棠帶兵收復新疆。
慈禧太后劇照
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四月,左宗棠率領七萬大軍開赴蘭州,準備出征新疆伊犁。臨行前為鼓舞士氣,左宗棠隨身帶了一口棺材以表決心。他一邊整飭軍隊,將眾人的紈絝習氣打磨殆盡,一邊又積極訓練部隊,對自己的主力軍也汰弱留強。為進一步縮小與列強的軍事差距,在此次出征前他便主持成立蘭州製造局,不僅仿造了德國的螺絲炮和後膛七響槍,還改造了國產的劈山炮、廣東無殼抬槍。
新疆伊犁風光
在左宗棠的指揮下,清軍勢如破竹,僅用一年多時間就收復了被外寇侵佔的南疆八城,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全部重歸祖國懷抱。這是清朝近五十年來第一次勝仗,不但極大程度地鼓舞了士氣,甚至逼得入侵中國的將領自殺,震懾了列強的狼子野心,讓清朝又得以殘喘數十年。現在想來,如果當初真的議和,清朝早五十年覆滅也說不定,不得不感慨左宗棠的長遠眼光。


※此二人同為開國帝王,陵墓境遇卻懸殊至極,一個要買票一個沒人管
※古代有一封號充滿不祥,兩千年來僅4人獲得,受封者竟無一人善終
※138年前的?10月30日,阿拉伯帝國佔領安條克
※此人本是大明猛將,援朝抗日卻被韓國人貶低,如今子孫仍抬不起頭
※720年前的10月2號,蘇格蘭抗英戰爭爆發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