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嗦粉」續命的廣西人,除了螺螄粉還愛這些……

「嗦粉」續命的廣西人,除了螺螄粉還愛這些……

本文由豆瓣用戶@九安奈 授權發布

對於廣西人來說,要想遠離「小確喪」,除了吸貓吸狗吸香豬,還有最日常的續命大法——「嗦粉」。

米粉作為主食的一類,這片亞熱帶的嶺南新域中,地位可是和米飯並駕齊驅,甚在至還高於後者的。

——「早餐食乜嘢?」 「食粉咯。」

——「中午克哪凱?」 「克吃螺螄粉~」

——「想好晚上吃什麼了嗎?」 「不然就先吃碗粉唄。」

……

不誇張的說,米粉已經成為了廣西人一日三餐甚至宵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是單單南寧市,每年消費的6億多碗米粉,已經可以繞地球三圈多。

根據不完全統計,創造力豐富的廣西人已經製造出了24種米粉,並且還附帶著很多衍生品。

也就意味著,你就算一日三餐、連吃一周的米粉,還不能吃完所有種類!

所以,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來吃〃整整一星期〃,廣西人愛得深沉的那些米粉~

壹 · 柳州螺螄粉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全世界人們都開始瘋狂的為螺螄粉打call。

宇宙中心五道口飄起了「熏臭」的家鄉味道,微博豆瓣知乎各大平台的美食話題總能榜上有名,就連油管上的美妝博主們也不務正業的錄起了試吃影片……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也陷入了「對那股奇臭味越吃越上癮」的迷思中。

柳州人自古就喜歡吃螺螄,也喜歡用石螺熬制鮮甜可口的湯水飲用。

後來,人們發現在湯水裡添加足夠火辣的辣椒油和八角、丁香等香料,能夠慢燉出格外精細濃香的湯頭,便將較粗的圓條幹米粉用冷水泡軟後,放入這事先已熬煮許久的螺螄湯水,加上腐竹、花生、酸筍、酸豆角、青菜、木耳、油果等等配料,製成了如今香辣鮮美的螺螄粉。

Q1: 如何更地道的吃螺螄粉?

A1: 必須加各種配料!

「老闆,一碗螺螄,加腐竹鴨腳滷蛋,加辣!」 加料已經成了眾多螺螄粉愛好者的習慣。

油炸腐竹、油果是每碗標配,但很多人都要再加一份才夠足癮。

而鹵鴨腳、鹵豬腳、滷蛋就看個人喜好啦,至少我每次都要加一份鴨腳,才真正感覺到自己吃了一碗螺螄粉。每一寸細胞都滲透了醇厚的秘制滷汁的蛋白質們,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Q2: 求推薦廣西當地好吃的螺螄粉店~

A2:【五角星】【柳盛】【愛民】都是連鎖品牌的螺螄粉店,口碑好,人氣旺。

逮住哪家吃哪家就對了。當然還有很多隱藏在居民區和小巷子里的,比如【青雲螺螄粉】【好陳記螺螄粉】【柳州西環螺螄粉】這些都是來自柳州的老百姓的自家小店,適合有耐心去探店的朋友。

Q3: 螺螄粉的衍生品或類似品有哪些?

A3:

〈干撈螺螄粉〉沒有湯,靠滷汁和配菜提味的螺螄粉——推薦【朱家】

〈田螺鴨腳煲〉由田螺鴨腳和各種螺螄粉配菜構成的瓦煲湯——推薦【老表記】【聚賢里柳味館】

貳 · 南寧老友粉

如果說螺螄粉對於柳州人是續命的存在,那麼老友粉對於南寧人就是致命的依賴。

作為一個在南寧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女子,半個月沒聞到老友粉的味道,身體就像失去了一半的靈魂。

十里外就開始強烈刺激鼻腔的酸筍味,豆豉蒜末經過爆炒後的陣陣余香,既是專屬於老友粉的氣味和特點,也是專屬於一輩輩南寧人的生活印記。

老友粉的製作方法很簡單。

開火,蒜米、豆豉、薑絲、辣椒一齊爆香,加入用檸檬汁為主的醬汁腌制好的(豬/牛)肉類炒至變色,再放一把酸筍絲爆炒,澆上幾勺湯頭後,倒入扁粉翻燙幾秒,撈起,便得到了一碗香氣逼人的老友粉。

熟練的煮粉阿姨幾乎能達到一分鐘一碗的速度。

但是,要做好老友粉卻不簡單。

除了湯底十分講究,搭配的酸筍豆豉也是極其重要。兩者味道既不能太過濃烈,奪走了最初的鮮味,亦不能過於平淡,讓細膩的米粉黯然失色。面對口味越來越挑剔的現代人,要想做好老友粉,必須要有真功夫,才可能贏得食客的喜愛。這也是為什麼如此美味的食物至今還無法如螺螄粉一般聞名各地的原因之一。

大多數的粉店都不太在乎「面子」,用各種盆盆罐罐豪邁的裝著蔥花、辣椒等調料。

在這裡,不分男女老少民族階級,坐下來就是大口吃粉,大手擦汗。

Q1: 老友粉和螺螄粉有什麼不同?

A1: 我只能說,沒什麼相同點hhh。 從選取材料、製作過程到最後的味道都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是好像對於很多外地人來說,它們都挺重口,挺臭的hhhh。

Q2: 哪些店值得一吃!

A2:

【舒記】老友粉屆的巨頭,是我從小吃到大的粉店,大推。老友牛肉粉、老友豬肉粉、老友豬雜粉都是滿分的好吃!!!只要有空,我一定會去中山路的總店吃到飽。

【復記】也是家喻戶曉的老牌,說到吃老友粉也一定會想到那兒。

Q3: 老友粉有哪些衍生品?

A3:

〈老友炒粉〉用老友粉的食材幹炒河粉

〈老友伊面〉用老友粉的食材燙煮伊面(一種油炸的雞蛋面)

〈老友干撈伊面〉無湯水,靠老友粉食材製作的滷汁提味的伊面。

叄 · 桂林米粉

相信很多人對廣西的印象,都是始於得譽「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驚喜的是,紛至沓來的遊客們不僅將綺麗的山水風光收入眼底,也讓早已深深嵌入當地生活的的桂林米粉名傳千里。

這種可以追溯到秦始皇修築靈渠時期的食物,最經典的是滷菜粉。

它的靈魂,全在滷水和滷菜里。

製作滷水的材料非常豐富——花椒、丁香、甘草、八角、桂皮、陳皮、檳榔、羅漢果都是武器,牛肉、豬骨是錦上添花。很多店家因熬制出味道獨特的滷水,備受食客青睞。

而滷菜也不可小瞧。研究桂林米粉十餘年的姚古曾這樣描述滷菜:「鍋燒、牛巴、鹵肝、鹵舍、叉燒,片片切得又寬又大,其薄如紙,提起對天,透明透亮,鼻子呼出氣來,也可以吹動它。」 可見,無論是選材還是刀工,都對製做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為私心,附上的照片是我非常喜歡的脆皮粉。

脆皮主要由豬下巴肉製成,既有金黃酥脆的外皮,又有肥瘦皆有的肉質,口感滑嫩且香脆,配上坡有嚼勁的米粉,我願意吃一輩子。

桂林米粉有干撈入湯兩種吃法。店家都會配上一碗清湯在一旁。

不倒入湯水,直接將溫熱的米粉拌上鮮香的滷汁,就算是炎炎夏熱,也能放心的大嗦一口。

加入湯水,讓滷汁與米粉更充分的融合,口感更是極佳。

Q1: 桂林米粉不需要再加配料了嗎?

A1: 加加加!免費的為什麼不加!而且桂林米粉的配料很多呀~

因為桂林米粉是不辣的,所以喜歡吃辣的朋友會選擇加上一些剁辣椒。如果碰上滷水偏淡的店,我會加開胃的酸筍、酸豆角提高酸味,再放上幾勺炸黃豆、炸花生,整碗米粉香氣逼人。(走,佐料區自取去~

Q2: 桂林米粉居然不是一種粉?!

A2: 沒錯,桂林米粉只是一種統稱。

它包括了滷菜粉、鍋燒粉、脆皮粉等等等等,主要由滷菜的品種區分。

Q3: 求推薦!

A3: 連鎖店推薦粉之都和紅鼻子~ 小店嘛推薦我家出門右拐150米那家hhhh

如果有機會能在桂林吃,一定是最好不過了,據說是幾乎不會踩雷。

肆 · 賓陽酸粉

南方的每個夏天,燥熱得毫不留情。猛烈的日光讓人恍惚,犯懶,就連熱氣騰騰的飯菜已經失去了吸引力,你只想用冰凍飲料填滿喉腔。

然而,賓陽有一句俗語:夏天吃酸粉,病貓都精神。一碗冰涼爽口的酸粉,就能拯救起萎靡不振的你。

賓陽酸粉是一種涼拌粉,既可作為餐桌上的冷盤,亦可作為日常的主食。

單從色相上來看就非常有夏天清爽的氣息。

酸粉的湯底主要由陳皮、蔥條等香料與糖醋油鹽調味製成,味道酸中帶甜,清新可口,毫無油膩之感。

米粉採用的是蒸制而成的新米切粉,每條約2~3厘米寬,浸入湯汁後爽滑又入味。

而最值得一說的,是無法取代的配料們。新鮮的酸黃瓜、金黃油亮的脆皮波肉、富有韌勁的牛巴條、香脆的炸黃豆,讓整碗粉都自帶起了"嘎吱嘎吱"的bgm,伴著滿滿油香在舌尖上跳舞。

Q1: 酸粉會不會特別酸?(類似酸辣粉那樣酸..

A1: 並不會喔!賓陽酸粉是酸酸甜甜的,並且配料中的牛巴、波肉都帶有些許甜味,整體搭配得很好,不會讓你覺得它過分的酸。

Q2: 你最喜歡的賓陽酸粉是哪一家?

A2: 我最喜歡的是北湖路的鄒家賓陽酸粉,暑假回家必吃好幾次。它隱藏在非常小的巷子里,入口連汽車都進不去,但是飯點時間一定會排起長龍。喜歡它的原因很簡單,料多,味足,管飽,好吃。

伍 · 玉林生料粉

廣西東南邊因臨近廣東,深受著粵式飲食習慣影響,所以喜歡吃牛雜的玉林人就創造出了以牛雜、豬雜為主的生料粉。

沒有香脆的炸物,沒有飄香的重油,生料粉相較於其他米粉來說,就顯得清淡了許多。

鮮甜的骨頭湯,細細的米粉,幾片生料,就盛裝在不鏽鋼碗里。

也許是因為它的主要食材是豬肉、豬肝、豬腸、牛肉、牛百葉、牛腸等等動物的內臟,愛吃的人就喜歡得很,不愛的人怎麼也提不起興趣,所以生料粉在米粉圈裡不算是熱門選手。

生料粉是一種煮粉,米粉和生料必須現煮。

烹煮之前,選擇當天新鮮的生料,用玉林特質米酒腌制去腥,再由新鮮生料和骨頭熬制湯底。

烹煮時,廚師們必須掌握好將粉煮熟和將生料煮好的火候——火候未到,粉雖熟生料還生,火候過了,那些肝雜就會老得嚼不動。所以,但凡名氣大口碑好的生料粉店,豬肝魚片牛肉都做得鮮嫩可口,豬腸牛百葉都是脆嫩爽滑。

如果老闆來自玉林本地,那麼店內的調料處一定會放上一大盆酸辣椒或酸蘿蔔。

這種用土方法腌制的酸料,酸度足卻不刺鼻,還有一絲絲辣從中透出,可以說是調味料里的小清新了。

陸 · 蒲廟生榨粉

蒲廟是南寧市邕寧區的一個鎮,直到現在依舊保持著圩日的傳統。每到那時,都會有大量鎮內鎮外的人們來此趕圩,找尋剛從田地里挖出的第一手好貨,或是賣家自釀自產的精品。

最傳統的生榨米粉就源於此地。

生榨米粉有一種獨特的「臭餿」味,那種味道說不上是奇臭,但第一次聞一定會覺得不習慣。

其實,這種「臭餿」味主要來自加工米粉時,大米經過2至3天的溫水浸泡發酵,產生了淡淡的酸味。這種帶著酸餿味的大米被磨成米漿,在瀝干、蒸煮和搓揉後製成了半生熟的粉膏。

有不少南寧人對這酸臭味,都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執念——不夠臭的生榨粉,不吃。

之所以以「生榨」命名,就是因為米粉必須要現場壓榨而成。

制好的粉膏放入圓筒,利用器具將粉膏從幾十個密密麻麻的小洞里壓出,變成根根粗細均勻的圓粉,直接落入下方滾燙的大湯鍋里燙煮。幾分鐘後撈起來,淋上肉末醬、碎青菜、豆皮、花生,即可食用。

也許是米粉本身就自帶著淡淡酸味,加上湯汁不算重口濃烈,所以吃起來的口感非常乾爽,也有開胃的效果。雖然它其貌不揚,但味道是深得人心。

Q1: 生榨米粉味道這麼怪,為什麼南寧人都愛吃?

A1: 有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習慣吧。很多人還沒學會走路就被爸媽帶進了粉店,潛移默化之下就愛上了這種食物。而且經過發酵的生榨米粉含有酵母菌,不但有助於消化,也有助於夏天提神開胃,冬天祛風散寒。

Q2: 聽說吃生榨粉配油條更好吃?

A2: 沒錯!買一根油條,撕碎了泡進湯里,酥軟酥軟的味道棒極!

Q3: 抖腳坐等安利~

A3: 生榨米粉當然是去蒲廟吃最正宗啦!但是如果不想跑那麼遠,南寧市內的【水街遠紅生榨米粉】和【水街天天生榨粉】都是來自水街的老字號品牌,口碑好呼聲高,連滷菜和配料都做得很豐富。個人還很喜歡吃【食神爺生榨米粉】,還沒走到他家門口就能聞到濃濃的酸餿味,米粉的粉質彈牙有韌勁,分量很足。

柒 · 南寧捲筒粉

最後介紹的,不是傳統的線狀米粉,但同樣是廣西人非常喜歡的粉類之一——捲筒粉。

捲筒粉店遍布了南寧市的大街小巷。

不管是熙熙攘攘的早間菜場,還是暗藏居民區的夜市,總有一兩間捲筒粉店的身影。

它們通常店面小小,只放著三四套略有破舊的木桌凳椅,和幾台搖頭掛壁扇。

但是如此環境,似乎絲毫不影響大多數食客吃得津津有味。

開鋪前,老闆磨好糯米和粘米,並以嚴格的配比(據說是3:1)製成米漿,放在一個大桶里備著。

待有客人來到,便在預熱好的圓形蒸鍋上平鋪一大勺米漿,等待二三分鐘至米皮成型,即用專用的竹刀快速的將米皮與蒸籠劃分開,轉移到鋼桌板上。

因為店面很小,老闆通常都親力親為捲起袖子來做粉。

遇上食客多的時候,手腕常常會因高強度的反覆操作酸到發麻、抽筋。

在鋼板桌旁,擺放著豬肉、豆角、玉米、紅蘿蔔、酸菜等等捲筒粉的主要餡料,均是經過搗絞後的碎狀。直接告訴老闆你要什麼餡,他就給你放什麼。

最後,拿到捲筒粉的你,一定要在一旁的調料區自行加上黃皮醬(強烈推薦,南寧人的最愛!)、番茄醬、辣椒醬、醬油等等調味汁,讓整碟捲筒粉都布滿了醬汁才能停。所以好吃的調味汁也是鑄成一碟好捲筒粉的關鍵之一。

別看兩條卷分量不大,其實不到五塊錢的價錢就能吃到飽。你說會有誰不喜歡這樣的好料呢。

Q1: 捲筒粉是不是就是廣州腸粉?

A1: 有人說捲筒粉引自越南,也有人說它傳於廣州,眾說紛紜並無準確答案。三者的確形狀十分類似,但是不論是從做法、使用材料、配料還是口味上來說,都有著很明顯的差異。比如腸粉是利用蒸屜將生肉與粉漿放置薄紗布上一起蒸熟;而捲筒粉是在熱鍋上將粉片蒸熟後才放入餡料。

單就口味來說,我認為,捲筒粉是獨一無二的。

Q2: 既然是最後一個問題了,不如甩幾個地址吧。

A2: 捲筒粉我還真沒有特別喜歡吃的店,很多常去吃的店因為都是菜市啊小巷子里啊自家開的店,連能記住的招牌都沒有(捂臉) 不過還是給大家推一推建政路的古記老牌捲筒粉,每次去都要排好久的隊啊,味道真心不錯。

————

這篇"蓄謀已久"的文章,終於寫到了結尾。

我不是一個特別戀家的人,從沒為想家哀愁或是哭鼻子。但唯獨食物,總是能讓我陷在思鄉里久久回不過神。所以,在有限的時間裡,我用文字和影像努力記錄下這些,陪伴了我近二十年的食物,想要留下更多更多關於它們的故事和記憶。

如果看文章時你咽了好幾次口水,那就歡迎你到廣西玩啦!

ps:文中推薦店家均在南寧,歡迎其他縣市的小夥伴留言種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這些天最能讓你開心的一張圖是什麼
豆瓣日記:酥——100個邪邪的小故事98
豆瓣相冊:【白日夢
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作家掠影
豆瓣日記:不要愛我

TAG:每日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