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豆瓣日記:明月前身

豆瓣日記:明月前身

本文作者「藍紫青灰」,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一到九月,滿覺隴的桂花盛開,半個杭州城就像浸在了糖桂花里,樹下是厚厚一層掉落的金黃桂花。采新開的桂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勞動,在他們眼裡,這不是勞動,根本就是遊戲。大人們在樹下張開大塊乾淨的布,用根長竹竿擊打粗壯的桂枝,一時間桂花如雨落下,金色的小花簌簌撲向布面,間或有幾片濃綠的桂葉一同打下,在眼前飛旋,金色與綠色交織成繽紛的場面,歡樂就像這些急墜的桂花,填滿每個人的心間。孩子們在周圍又叫又跳,笑聲震天。

丹桂

打下的桂花放在竹匾里篩,桂花從竹匾的小孔眼裡落下,桂葉和雜物留在竹匾里,輕輕鬆鬆就可以篩出大量的乾淨桂花。這些桂花除了腌糖桂花,也可以做桂花龍井。國慶節後桂花龍井上市,茶香中帶著花香,茶湯里浮著桂花。秋季的桂花龍井,讓清苦的明前龍井有了別樣的香韻雅緻。茶用春茶,花用秋花,半年的等待,才有這桂花龍井。一春一秋,雨水白露,寒來暑往,節氣更換,滋養出龍井茶葉與滿隴桂花,西湖邊的兩大名勝與兩大名物就這樣相遇了。司空圖有《二十四詩品》一文,中有兩句「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我向來極為喜歡。而龍井桂花茶,恰好可印證此句。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有著明月前身這樣飄逸之姿的桂花茶同樣有古法。明朝顧元慶著有《茶譜》一書,中有「桂花茶」的記載:

木樨花,須去其枝蔓,及塵垢蟲蟻。用磁罐一層茶,一層花,投間至滿。紙箬縶固,入鍋重湯煮之。取出待冷,用紙封裹,置火上焙乾收用。

這裡記載的桂花茶的做法和前面提到的各種花窨茶方法差不多,都要把裝滿茶葉和花的茶瓶茶罐用水煮過,讓花香充分釋放,被茶葉吸收。而現在用花窨茶,不論是茉莉花還是桂花,只是把茶葉和花翻勻,等候一夜,讓茶葉慢慢吸收花香,棄花不用,若嫌花香淡,可重複幾次。

早些年,經濟條件有限,蘇州杭州一年難得去一次,滬上人家賞桂,都是去城西的桂林公園。這個公園,最早是上海灘上的流氓大亨黃金榮的私家園林,園中遍植桂樹,有的桂樹有百年之老,修剪後長成了大喬木,筆直參天。園前的馬路因這個園子而命名為桂林路。國慶節去桂林公園賞桂,是滬上市民的傳統,賞完桂,在門口小賣部買一瓶糖桂花帶回家,是必不可少的。

糖桂花入饌,最常吃的,莫過於糖桂花糯米藕了。中秋後的藕肥壯滾圓,藕間孔粗,切開一頭藕節,灌入浸泡過的糯米,藕節覆其上,插牙籤固定為蓋,入深鍋,加水沒過,下冰糖紅糖,煮三四個小時,加干桂花再煮十到二十分鐘,關火,讓藕浸泡在糖水裡,自然冷卻,烹煮中間記得把藕翻翻身,讓幾個面都浸上糖色。要是能夠等到浸漬過夜,則更加美味。糯米糖藕冷食甚佳,比熱食更軟糯彈牙。第二天早上取出,切片,裝盤,澆上蜂蜜桂花糖,佐以龍井茶,這一頓早餐,是頗為考究的了。

桂花糯米糖藕

這是點綴糕點和甜羹用的糖漬桂花或蜜浸桂花,蘇式點心中還有中式硬糖,用桂花或松仁取香,也叫桂花糖。桂花糖是古法,清朝就有,做法是用白糖十斤加熱融化,下粉漿二斤。粉漿是麵粉加水揉成麵糰,靜置出筋後放在水裡洗出麵筋,洗麵筋的水就是粉漿;現在也不大有人在家自己洗麵筋,那麼可以倒回來,用澱粉加水調稀也就是粉漿了。糖漿加粉漿煮至冒泡,下桂花鹵(糖腌桂花)再煮,倒在光滑不粘的案板上,攤開晾涼,剪成小塊,即成桂花糖。

這做法一看就明白了,這不就是蘇州采芝齋的桂花糖嗎?去蘇州玩,路過采芝齋,必去買半斤桂花糖、松子糖,這些糖就是剪刀剪出小粽子形,吃在嘴裡又香又甜,一不當心,會被粽子糖的尖角扎破舌頭或口腔內膜。粽子糖不知吃過多少,原來是按照這個古法所制。

金桂

要說吃花,那麼多能吃的花里,桂花肯定算第一號親民的,入得廳堂,下得廚房。吾有一友是揚州人,揚州人以善吃會做而聞名,她家會做菜的是她父親,她曾對我說她父親怎麼用糖桂花提升食物的檔次:早上吃的南瓜麵疙瘩湯里舀上一勺糖桂花,馬上不同凡響。

這個南瓜麵疙瘩湯就是農家家常飯,南瓜切塊用油炒過,加水燒開,下調好的麵糊,成疙瘩狀,煮熟就起鍋。這原是農忙時節急就章的做法,上不得席面的,但加了糖桂花,格調便高,從農家食物變身為精緻點心。要是粗糧細做,把南瓜壓成泥,湯勾成「二流玻璃芡」,麵疙瘩下得勻凈一點,襯上南瓜茸金黃的湯色,再澆上桂花糖,頗有意趣。

桂花一物,採摘容易,腌作糖桂花,製作簡單,可長期保存,任何時候打開來,都是一股子濃郁的桂花甜香。做糖桂花十分簡單,采第二天開放的乾淨桂花——第一天香氣尚淡,後兩天花香已散,而一朵桂花只開四天——仔細摘下花梗,不用清洗,用糖層層蜜制,一層桂花一層糖,壓緊壓實,盡量壓出空氣,這樣才不會變黑變老。有的人在糖里再加點鹽,也是可以的。

複雜點的做法,是把新摘下的桂花撿去老梗和雜物,稍稍用水衝去灰塵,瀝干水,放碗里,加兩大勺麥芽糖,以增加黏稠度;放一點點鹽,再放白砂糖——有多少桂花放多少糖;然後上籠蒸,蒸二十分鐘或至糖完全融化,趁熱倒進大口瓶里,擰緊蓋,自然冷卻。這樣做出的糖桂花,殺菌效果最好,能保存較長的時間。

但最簡單的,是直接往裝滿桂花的瓶子里澆蜂蜜。蜂蜜的流動性,加上一定的厚度和重量,會把桂花里的空氣趕走。黏稠的蜂蜜既能封存住桂花的甜香,又增加了桂花的香甜。用蜂蜜桂花沖調甜點甜食甜湯,香味乘二再加倍。

糖桂花

江浙一帶一向是愛用桂花入甜食的。蘇州人最愛的桂花糖圓子、桂花豬油糕、桂花赤豆湯,要是缺了糖桂花,就少了一半的美味;冬夜裡弄堂深處傳來的那一聲吆喝「桂花——赤豆湯」,是多少人對童年最甜蜜的回憶;杭州西湖「平湖秋月」邊上那一碗藕粉要沒有糖桂花點綴,簡直就是嬰兒食品。

桂花還可以做糕。林洪在《山家清供》里提到有一種廣寒糕:

采桂英,去青蒂,灑以甘草水,和米舂粉炊作糕,大比歲,士友咸作餅子相饋,取「廣寒高甲」之讖。

桂英就是桂花,做廣寒糕,要摘去桂花青色的花萼,只取花瓣。這倒不難,花點心思即成。有趣的是吃廣寒糕是取「廣寒高甲」之意,文人吃個糕也要整個雅名。

桂酒也是舊物了,《楚辭》中就有桂酒:「奠桂酒兮椒漿」,「援北斗兮酌桂漿」。東漢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釋說:「桂酒,切桂置酒中也。」看「切桂」二字,便知這裡的桂不是指桂花,桂花何其小,要浸酒哪裡用得著切碎?唐之前,桂大多數時候指的是天竺桂,那是樟科的植物,枝葉樹皮有芳香,與肉桂一樣,入葯入饌。

一直到唐宋,桂酒都是國宴級別的佳釀,是用來祭祀的。武周朝的《郊廟歌辭賦?武后大享昊天樂章》里說:「蘭羞委薦,桂醑盈斟。」魏徵《五郊樂章?雍和》里說:「苾苾蘭羞,芬芬桂醑。」這些「桂醑」都是是天竺桂樹皮浸的酒,而不是桂花泡酒。

早銀桂

但是,蘇州桂花冬釀酒用的卻是桂花。

這冬釀酒只在冬至前一個多星期賣,賣到冬至就下架了,要買,明年請早。裝桂花冬釀酒的瓶子是最普通的綠色塑料瓶,大瓶裝雪碧那種,如此樸實,但銷路奇好。老式食品商店裡,甚至有散裝零拷的,去排隊買的都是蘇州本地人,帶了自家的各式瓶子,零拷個三斤五斤。冬釀酒保質期短,半個月左右,這就是它上市期如此短暫的原因,就好像夏天的雞頭米、秋天的水紅菱一樣,一晃即過,有著明顯的蘇州特色。

這桂花冬釀酒只有三度,甜香綿厚,像是在喝帶酒味的甜飲料,喝上十碗八碗也不會醉。但那蜜一樣的口感,帶著濃郁的桂花香氣,喝上一杯,口中儘是酒香。這樣的蜜一般的酒,才配得上蘇州。

園林

揀一個冬至前的晴日,漫步到平江路上,找家小店坐了,要一瓶桂花冬釀酒,斟出琥珀一般色澤的米酒來,喝一口,閉上眼睛,聽隔壁崑曲博物館傳來悠悠的曲笛聲,襯著旦角婉轉的念白,真南面王不易也。

PS:此文收錄進拙作《花為饌》中,已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並發行。

《花為饌》

(全文完)

本文作者「藍紫青灰」,目前已發表了91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藍紫青灰」關注T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豆瓣日記:暗訪瘋人院的女人:她終於把自己活成了新聞
「嗦粉」續命的廣西人,除了螺螄粉還愛這些……
這些天最能讓你開心的一張圖是什麼
豆瓣日記:酥——100個邪邪的小故事98

TAG:每日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