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萬丈枯藤之美,一線飛瀑之勢,草聖林散之草書手卷李白草書歌行賞析

萬丈枯藤之美,一線飛瀑之勢,草聖林散之草書手卷李白草書歌行賞析

草聖林散之草書手卷《李白草書歌行》為手書長卷,通篇瘦勁遲澀,剛柔相濟;奔放縱逸,騰躍跌宕;鮮妍滋潤,血肉分明;疏密交錯,渾然天成,是林散之先生草書精品。

李白草書歌行

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

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氣涼,酒徒詞客滿高堂。

棧麻素絹排數箱,宣州石硯墨色光。

吾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

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斗。

恍恍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

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

湖南七郡凡幾家,家家屏障書題遍。

王逸少、張伯英,古來幾許浪得名。

張顛老死不足數,我師此義不師古。

古來萬事貴天生,何必要公孫大娘渾脫舞。

詩仙李白詩中讚美的懷素,姓錢,字藏真,長沙人。公元737年生,幼年出家,修禪之暇,學習寫字。懷素買不起紙,便效法古人,種了一萬多棵芭蕉,以葉代紙。他又做了一個木盤、一方板,用來練字。寫了擦,擦了再寫,以至把盤板寫穿,終於成為草聖。懷素的草書秀穎超群,跌宕起伏,精妙絕倫,獨樹一幟,僅宋朝御府所收藏的懷素草書就多達 101件,可是流傳至今卻只有幾件,如《自敘帖》、《藏真帖》、《千字文帖》。古往今來讚頌懷素草書的詩歌數不勝數,只有李白的這首《草書歌行》影響最大。林散之先生對李白、懷素十分崇拜,1973年1月創作草書長卷《李白草書歌行》。

如何欣賞林老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草書作品,體驗草書一泄千里之美和狂放不羈之情?

首先,瘦勁遲澀的點畫之美。

林散之草書,最根本的一點就是線條美。手卷《李白草書歌行》中的線條,筆勢雄強,瘦勁纖細,剛柔相濟,點線遲澀,既有碑學提倡的厚實凝重,又有帖學推崇的流暢秀潤,是碑帖結合的絕色尤物。如「滿」、「盡」等字的筆畫,看似柔軟,其實柔中有剛。「號」、「來」中的最後一豎,形同玉柱,極具力量。「飛」、「高」、「風」、「停」中的線條既圓又細,又有張力,更有飛動之感。手卷中有「錐畫沙」的線條,還有「折釵股」的線條,特別是「屋漏痕」的線條,圓潤、渾厚、凝重、寬大、沉著,恰如華山絕壁上倒掛的萬丈枯藤,遒練勁健,沉鬱頓挫,倔強拗折,勃勃生機;又像廬山懸崖間湧出的一線飛瀑,噴瀉而下,若斷若連,隨風飄曳,朦朦朧朧。這與所書的皮紙有很大的關係,此紙呈半透明狀,可用來包樟腦丸。這種紙一般書法家無法寫字,但林老藝高膽大,不僅能寫,而且能寫出逸品之作。

其次,鮮妍滋潤的墨暈之美。

林散之先生把繪畫中的墨法引入書法,極大地豐富了書法創作的技法和內容,開闢了前無古人的新天地。以前,草書墨色相對單一,大多追求墨色光亮,以黑為尚,一黑到底。董其昌用淡墨書寫,也是單純一色。林散之運用破墨法,先將筆蘸滿濃墨,再用筆尖在水盂中蘸些清水,然後書寫,使線條中的墨色出現氣象萬千的變化,一筆之中,濃淡鮮明,通篇之內,五色紛呈,與李白詩中的節奏、情景相互映襯。手卷第 12行中的「醉」,水墨交融,血肉分明。「向壁」、「時」也是這種效果,尤其是「時」的偏旁,鮮妍滋潤,一派氤氳。草書手卷中的渴筆用得較多。「稱」、「花」、「如」,這些字都是渴筆所為,特別是「步」、「山」、「何」、「舞」的最後一筆,渴筆的運用十分大膽、潑辣,有些地方甚至用了側鋒,出現了如山水畫中皴擦肌理一樣的效果,尤其是「何」,皴擦之間很少有墨,看似枯,實則潤。枯潤交叉,斷連相應。

其三,疏密交錯的章法之美。

積畫成字,積字成行,積行成幅。章法是草書技法的三大要素之一,主要研究作品分行布白和謀篇布局的規律。古人曾有「十年學寫字,十年學章法」的說法,可見章法對於草書作品之重要。這幅超長的草書手卷正文一共 184個字,縱而有行,橫而無列,牽絲相連,血脈不斷,大小參差,渾為一體,其章法是疏密交錯。草書手卷的前一部分,從第 1行到第 9行相對來說比較密。中間一部分,從第 10行到第 21行比較疏。

後一部分,從第 22行到 25行是相對較密。第 26行到最後是有密有疏,最後一部分的尾部三行是相對較疏。單個字的章法也是如此,例如「州」、「師」、「何」、「神」是大疏,尤其是「神」,一個字佔了半行還多,真是「疏可走馬」。「數千」、「飛雪」、「茫茫」是大密,尤其是「數千」,小得微妙,真是「密不透風」。「向壁」、「停」字大,「不」、「手」字小,「向壁不停手」疏密交錯,不可分割。林散之先生此幅草書,就在疏密交錯中呈現天花亂墜、變幻莫測之美,時而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時而如急風驟雨風馳電掣,一紙雲煙,與李白激蕩豪情相得益彰,給人以詩詞和書法藝術上的雙重享受,酣暢淋漓,令人心曠神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課堂 的精彩文章:

眼花繚亂的「簡牘風」,生拙自然的天性之美
金石韻味和雄強氣魄令人傾倒,碑體行書開拓書法新境界
顏真卿書法聖殿的輝煌,變法的才氣、勇氣與正氣
將枯筆進行到底!林散之草書怎一個「枯」字了得?
你的書法是「生毛桃」嗎?書法以神韻為上

TAG:書法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