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甘嶺戰役後,美軍再不敢發動大規模進攻,因為我軍優勢很明顯

上甘嶺戰役後,美軍再不敢發動大規模進攻,因為我軍優勢很明顯

1950年8月中國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元帥的率領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揭開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1952年10月14日經過一年多鏖戰的中美雙方對上甘嶺展開了激烈的陣地爭奪戰。至11月25日,共歷時43天。最終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勝利告終。這場戰役打響在中國的建國之初,人民志願軍無論是作戰素質還是武器裝備都是沒法和美軍相媲美的,那麼是什麼使我們打贏這場幾乎不可能的戰役的呢?

這次的戰役我國的參戰部隊總計兵力25000餘人,使用67門高射炮掩護2個炮兵師共110門105毫米口徑以上火炮以及2個營共24輛汽車多管火箭炮參戰。而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從數據上看,似乎中國必輸無疑,但結果恰恰相反。

雖然志願軍發射的炮彈數量只相當於美軍的21%,火炮的口徑也多不及,但通過靈活的機動和集中使用,已經能夠與敵炮兵進行大規模的炮戰。具體應用上,反擊中,在步兵攻擊前實施炮火準備,一般可摧毀敵工事70%以上;防禦中,以集中火力攔截敵衝擊隊形或阻止其在佔領表面陣地後擴張戰果。據不完全統計,美韓軍在戰役中的傷亡有70%是被志願軍炮火殺傷的。故而,我軍對炮火的靈活運用成為了克敵制勝的一個法寶。

其次,由於美軍的對志願軍陣地的炮火覆蓋,我軍不得不挖了大量的坑道用來進行戰術掩護。並以此為基礎與美軍進行了長期的僵持。據當時上甘嶺戰地記者高亞雄回憶:當時坑道里被炸得一直掉土,沒有任何亮光,空氣混濁。毒氣、凝固汽油彈、火焰噴射器、炸藥包……敵人什麼武器都用上了。

糧食和水源嚴重短缺,許多坑道每人每天只能吃到半塊餅乾,許多人喝不到一滴水,只好用互相喝尿來解除難忍的乾渴,官兵們還戲稱為「光榮茶」。但就是這樣艱苦的環境志願軍的戰士們硬生生的堅持了43天。這時候美軍的死傷人數也已過半,在通過抓到的俘虜口中得知這一情報之後,我軍馬上抓住機會準備反擊。

後來,鑒於上甘嶺戰役中聯合國軍傷亡過重,聯軍遠東指揮部不得不停止了任何兵力多於一個營的戰鬥計劃,由此,這場戰役實際迫使聯軍停止了任何對志願軍的大規模進攻計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派思維 的精彩文章:

美國人說,此時的周恩來權力達到頂峰,而他的血型特別能說明問題
周總理為什麼規定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寫給日本人的一封信,說出了多少中國人的心聲,這些觀點你同意么
賀龍這一生,最得意的就是幫著周總理做了這件事

TAG:海派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