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節氣——夏至
「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麵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同時,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
夏至的節氣由來
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的氣候特點
對流天氣——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麼美麗,常常帶來局地災害。
暴雨天氣——多數情況,「夏至」期間,正值長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頻頻出現暴雨天氣,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甚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
江淮梅雨——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裡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霉,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
高溫桑拿——夏至和冬至一樣,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節氣。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過了夏至,雖然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
在民風民俗方面,氣節食俗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江南一帶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干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面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麵和炸醬麵。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2014年的6月21日,也就是今天,我們迎來的就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夏至,這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伏天已越來越近,更熱的天氣會在後頭等著大家。不過,今年實在是有些例外呢,很多地方,包括山東省省會城市濟南的天氣彷彿並不配合這個節氣,反倒挺涼爽,或者說特涼爽,最高氣溫只有27℃,又適逢周六,倒實在是一個外出旅遊的好時機。


※蘇菜主要以淮揚菜、蘇錫菜、金陵菜等地方菜組成
※獨具一席的閩菜
※徽菜的製作特色
※彌足珍貴的文房四寶
※中國傳統醫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文化一重要部分
TAG:山人無妙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