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趣評《三國演義》:馬超龐德本是生死兄弟,最終卻分道揚鑣成仇敵

趣評《三國演義》:馬超龐德本是生死兄弟,最終卻分道揚鑣成仇敵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三國雖是一個狼煙四起、戰火紛飛的時代,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忠義」依然是大多數人所信奉的,兄弟之情依然是人們所追求的。其中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最為著名確,但是一提起馬超和龐德的兄弟之情卻沒有多少人知道。在馬超投靠劉備後龐德卻投降了曹操,原來一對出生如死的好兄弟為什麼會分道揚鑣成仇敵呢?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呢?

龐德也算是三國時期的一位名將了,早期就追隨馬騰四處征戰,在平定羌民的戰爭中屢立戰功,勇冠涼州三軍。在不斷的征戰中,龐德也逐漸懂得了「忠義」二字,就是因為龐德的忠義才不願意向關羽投降。畢竟曹操是大漢的丞相,他代表的才是正統,當關羽勸龐德投降時,龐德大罵關羽:你這豎子,說什麼屁話,魏王雄兵百萬,威震華夏,所向無敵,我龐德寧願做賤人的鬼,也不願做賤人的將。這足以表明龐德的忠義,就是因為自身的忠義而寧死不肯投降。這可能是馬超與龐德分道揚鑣而成仇敵的一個重要原因。

陳壽在《三國志》中說,龐德授命叱敵,有周苛之節。曹操對龐德可算有知遇之恩,在龐德投降曹操後被拜為關門亭侯,並且對龐德十分的重視,龐德竟是忠義之人,就肯定懂得知恩圖報這個道理。在龐德隨於禁駐守樊城之前就對曹操說過:故主馬超有勇無謀,兵敗地亡,孤身入川,今與德各是其主,舊義已絕,德感大王恩遇,安敢萌異志?惟大王察之。既然龐德能對曹操說出這樣的話,想必他一定不會食言。一位名將的名聲可能比他的生命更加重要,我想龐德也不願意別人在他的名聲上添上一個污點。這便是曹操與馬超分道揚鑣的第二個原因,龐德為抱知遇之恩而對曹操的承諾。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這樣評價龐德,威武不能屈,節操不能改。生當立金鑾,死尚披鐵鎧,烈烈大丈夫,垂名昭千載。南安龐令明,日月競光彩。 龐德有寧死不屈的精神,明知是死也不願意低下來投降認輸,在龐德兵敗被抓到關羽帳中時,于禁跪拜關羽,而龐德卻立而不跪。從龐德身上散發著一股「士可殺,不可辱」的味道,與馬超不同,這也是為何馬超與龐德雖是兄弟但依然分道揚鑣的原因。

最後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馬超與龐德看似是兄弟,實則只是上下屬關係,龐德最早追隨的是馬騰而不是馬超,只是後來馬騰被曹操所殺,龐德沒有辦法只能追隨馬超,但是龐德屢立戰功卻沒有得到馬超的重用。表面上倆人看似好兄弟,實際上只是上下屬關係,後來馬超從起兵到兵敗歸順張魯,龐德也一直追隨,但是龐德因自己老主子被曹操殺害而對馬超產生了意見。二人的關係也開始惡化。公元214年,馬超奉張魯命令攻打劉備,留下生病的龐德,可是馬超非但沒有擊敗劉備還歸順了劉備,這等於把龐德往死路上推,他要是不投降曹操只能被張魯所殺。所以馬超與龐德分道揚鑣與自己有著重要的關係!

以上便是龐德與馬超分道揚鑣的原因,可是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馬超。龐德是一個忠義也懂得知恩圖報的英雄豪傑,假如馬超對龐德重視一點,能把他當成自己的好兄弟來對待,那馬超與龐德也不會分道揚鑣,他們會站在統一戰線上,一起出生入死、一同建功立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鑒 的精彩文章:

大秦帝國第一勇將白起,身後事卻離奇至此!因功高蓋世,卻慘死於此人之手!
國慶佳節,不忘國恥,血戰台兒庄,一仗打出來的是中國人的氣質!
慈禧太后背的最大黑鍋:真正破壞維新變法的主使者,不是慈禧而是另有其人!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一呂二趙真實嗎?誰更技高一籌?
趣評《三國演義》:因頭帶反骨就被判反賊,魏延承受著不白之冤!

TAG:史家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