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成則為王敗則為寇,其實這些人並不是壞人,卻被世人顛倒黑白

成則為王敗則為寇,其實這些人並不是壞人,卻被世人顛倒黑白

成則為王敗則為寇,其實這些人並不是壞人,卻被世人顛倒黑白

選男人,要選大氣一點的,區區小事就斤斤計較,心眼小容易嫉妒的,都會讓生活越過越難受。大氣的男人,相處起來才能快樂;而選女人,要選善良一點的;計較和折騰是女人的天性,但一個人如果本性里沒有善,那遲早會出問題;所以過好日子的秘訣,就是男人心要寬,女人心要善。

如果有人真愛你,無論他忍受多少,都不會願意跟你分開。接受不了愛人的缺點,就沒資格擁有愛人的優點。那種嘴上說愛,其實離你越來越遠的,不過是謊言。那種滿嘴真愛,其實一點虧都不肯吃的,無非是路過。真愛,是奔結果去的,沒結果的,只能叫曾愛過,愛不是承諾,而是成全,陪你到最後的,才是真愛。

一、蘇定方被《隋唐演義》曲解了N年

蘇定方是千古名將,《隋唐演義》卻顛倒黑白,把他設為反角,相繼殺害羅成父子,而且蘇羅兩家苦大仇深,恩怨糾葛了幾世。其實,蘇定方不論武功、戰績、品行,均遠勝於「隋唐十八條好漢」,東征西討,是一位外戰英雄。

貞觀四年,聽命於兵部尚書李靖,長途奔襲東突厥,大獲全勝;公元657年,蘇定方成為伊麗道行軍總管,「攢槊外向」,殺得西突厥一敗塗地;顯慶四年,西域思結部酋長都曼脅迫疏勒、硃俱般、蔥嶺三國反叛大唐,蘇定方奉為安撫大使,長途奔襲都曼駐地,「蔥嶺以西悉定」;顯慶五年,蘇定方被任命為熊津道大總管,率領水陸大軍十萬餘人攻下百濟,併入了大唐版圖。蘇定方病死後,高宗下詔贈為幽州都督,後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蘇定方榜上有名,「所食實封,並依舊給」,顯示了官方對蘇定方的一貫看法和評價。

二、「一球成名」的沒有那麼可惡

說到高俅,就得說《水滸》。沒有高俅發跡,就不會有水滸之亂。說到高俅,就不得不說宋徽宗。趙佶身為國君,卻沉溺書畫而不問朝政。高俅不學無術,卻成為一殿之帥,荒唐可笑。看過《水滸》之人,對高俅很有意見,簡直達到仇恨程度。他逼得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背井離鄉,把另一位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弄得家破人亡,時時出奸計與梁山好漢作對,最後還陷害宋江等人。一朝得勢,倒行逆施,讓人飲其血、啖其肉、寢其皮,都不足以解其恨。

史書記載,高俅原是蘇軾小史,為人乖巧,精通刀筆,也就是小秘書一類角色。蘇軾乃一代文豪,能給他當秘書之人,至少文學功夫應該不差。古文獻說他「能筆札」,想是不假。《宋史》並沒有為高俅立傳。從他所任太尉等重要職務來推測,高俅縱使是個弄臣,至少也不是劣跡昭著之輩。從歷史文獻來看,幾乎沒有高俅做惡之證,這就讓人想到高俅在歷史上與文學作品中不盡相同,應該是大異其趣,不能作為歷史來看待。

三、還原歷史上真實的秦檜

提起秦檜這個名字,人們想到最多的詞一定是奸臣、賣國賊,殘害忠良的小人,應是歸於《說岳全傳》的功勞。然而,歷史定論尚有值得商榷之處,秦檜其實一直被歷史曲解和冤枉了。

行軍打仗不是說書唱戲,是要用實力說話的。秦檜成為賣國賊,主要是他力主與金議和。從當時形勢來看,南宋並沒有收復北方領土的實力,金國也沒有盡占江南的野心,和議應該是雙方最佳的選擇,力主議和應該是適應當時形勢的一種明智之舉。據《二十四史札記》記載,秦檜在反對議和36人之中,而且金人慾立張邦昌為傀儡皇帝時,秦檜堅決反對,並「進狀爭之」,足以看出秦檜對大宋皇帝的忠心。《金書》記載,岳飛戰功也僅郾城一役而已,其餘均屬演義。既然一定要樹立岳飛的形象,那麼就只有極盡所能的貶低秦檜了。既然一定要和議,那麼兵權就必須收回,否則就會生出禍端。岳飛不想放下兵權,被殺也在情理之中。

四、《楊家將演義》害苦了潘美

由於楊家將的故事流傳實在太廣,國人憑著一己是非好惡,塑造了一個楊家的英雄群像,潘仁美留給大家的卻是一個大奸臣的形象。

在歷代帝王廟初建時,配享北宋皇帝的功臣有兩位,一位是史稱「良將第一」的曹彬,一位是潘美。潘美是楊家將故事中潘仁美的原型,秦腔戲劇故事中的潘仁美是個大奸臣,而歷史上的潘美卻是一個大忠臣,說來這也是一個歷史「冤案」了。血戰金沙灘,楊業孤軍深入,潘美未發救兵,結果兵敗自盡。宋廷給潘美貶官三級,旌表楊業「儘力死敵,立節邁倫,誠堅金石,氣激風雲,求之古人,何以如此!」(《宋史·楊業傳》)。戲劇多以此演繹,把潘美做了過分醜化。欺君罔上,迫害忠良,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說。在秦腔劇中,那就是一個「戲說」。傳說也好,戲說也罷,畢竟不同於歷史,我們應當尊重潘美。楊業生得平凡,死得偉大,人氣死後卻達到了最高點,成為民間謳歌的對象。而大宋王朝的開國元勛潘美卻陰差陽錯地被推上了被告席,成為陷害楊業的小人。

五、《三國演義》歪曲了曹操

一提起曹操,人們腦海里會浮現出一個白臉奸臣的形象,把他當作奸臣的代表。但藝術形象與歷史真實並不是一回事,需要區分開來。

在小說之中,曹操陰險狡詐,堪稱三國第一殺人狂。除鎮壓黃巾,屠城殺降外,還對人才進行迫害,誅殺孔融、楊修、華佗等人,加上他「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處世哲學,被人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誇大了他奸詐狡猾的一面。真實的曹操精通兵法,尤其在官渡之戰,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曹操善於用人,倡導「唯才是舉」;曹操喜歡文學,不少名篇傳留至今。我們應該剝去對曹操的種種歪曲之詞,還原真實的曹操。

盜墓的歷史由來已久,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中國的歷史有多長,中國的盜墓史就有多長。盜墓,令生者不安,死者不寧,歷朝歷代對盜墓活動都處以死刑的重罰,但是仍為何屢禁不止呢?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原因無非是為了古墓中那些陪葬的奇珍異寶。

中國考古學有一句古話叫十墓九空,其中之九已被歷代盜墓者搬空,其中之一就是指一些特殊的陵墓,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致使盜墓者想盜也盜不了,得以完整的保存至今。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中國最神秘的三座陵墓,雖然每一個傳說都是珍寶無數,吸引無數人前去探尋,但是幾千年來沒有人能夠成功。

一、找不到——成吉思汗墓

成吉思汗是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不僅在中國無人不知,即使在全世界也是赫赫有名。他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最大時國土面積超過4500萬平方公里,占當時整個人類世界的五分之四還多,他幾乎成了帝國與征服的代名詞。

在一生的征戰中,成吉思汗獲得了無數的珍寶,死後,他的子孫為他舉行了一個很特殊的葬禮,埋葬了這個世界歷史上特殊的人物。

傳說,成吉思汗下葬時,為保密起見,真實埋葬之地沒有留下任何建築和封土,下葬之後又以上萬匹戰馬將原處踏平。為了便於日後尋找,下葬當日會當著一峰母駱駝的面,殺死其親生的一峰小駱駝,將鮮血灑於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綠草發芽後,墓地已經與大草原其他地方無任何異樣。只有通過母駱駝對小駱駝的親情才能找到,但是母駱駝死後,就再也沒人能夠找到成吉思汗的墓地了。

成吉思汗的陵墓傳說埋藏了他征服幾十個國家獲得的各種奇珍異寶,數量甚至比秦始皇陵還要多。幾百年來,無數專家學者、探險家都曾試圖尋找成吉思汗的真實陵墓,可惜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只得到了幾處疑似的地點,真正準確的地點至今未有定論。

二、挖不動——武則天乾陵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雖為女子,但是武則天執政期間的表現絲毫不弱於唐代其他皇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而且還為後來的「開元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武則天死後與唐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相傳乾陵的風水是唐朝著名的相士袁天罡、李淳風共同所選,可謂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寶地。

歷史上乾陵遭遇小的盜墓不計其數,大規模的三次,但都沒有成功。也許正是此地的極好風水保護了乾陵沒被盜墓者挖掘。

第一次是唐末黃巢帶領起義軍四十萬人,在乾陵挖出一條四十多米深的大溝,但就是找不到墓道入口。後因官軍反攻追剿,黃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側仍有一條深溝被稱為「黃巢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