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追龍》,我買的最後一張情懷

《追龍》,我買的最後一張情懷

《追龍》是一部很用心的電影。

從歷史環境的還原度,再到背景以及人設,都看得出製作的用心。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部用心講故事的電影。

這點為什麼重要呢?因為現在很多的電影,連一個完整的故事都講不明白,總讓觀眾在觀影之時,出現情緒上的斷層,導致齣戲。這本應該是一部電影最基礎的部分,現在卻似乎變得很難。

現在的很多電影,講拍攝技巧,講特效,講演員陣容,講拍攝的艱辛,講投資陣容的強大……

就是的全是拍攝的故事,就特么的不講一下你要拍的是個什麼樣的故事。

所以,跟選秀節目一樣,爛片就這麼誕生了,一味的追求「炫技」,把觀眾先騙進電影院,結果只會剩下一大堆的差評。

能怪誰呢?

連一個故事都講不好的導演,真沒資格賣弄你的不容易來換同情分。

話題轉回來,《追龍》是在網上看了下簡介,跟大多數受港片影響的同齡人一樣,這種題材的電影很能吸引觀賞欲。

電影的具體故事很簡單,沒必要劇透。

很多人說這是王晶這些年來最能拿得出手一部作品,也確實如此。但也沒有必要將這部電影捧得過高,畫面色調,演員演技,故事節奏,以及劇情的發展引動觀眾情緒,這些應該是一個知名導演最基本的功底。

這部電影,也算是我對港片情懷的最後一張票。

近些年,電影作品賣情懷已經犯難成災。

以80、90一代為消費主力軍的觀眾,成為了所有電影消費的目標群體。也因此,電影的類型無不以這兩個年代成長的人為藍本,無論是學生時代的愛情故事,還是曾經影響過他們的作品,大量的被拍出或者翻拍。

也因此,讓觀眾都出現了審美疲勞。

這部《追龍》也是一樣,很經典的港片邏輯——小人物在大時代的發展歷程,重感情、重兄弟、雖然做的事情是在犯罪,但人格魅力卻十分的巨大,跟多年前一樣,玩弄的都是觀眾的「聖母情結」。

從題材上看來,跟以往的港片沒有一毛錢的差別,更多的則是在文戲上的突出,這非常考量演員的演技。從這部電影里看來,甄子丹的演技確實是不錯的,特別是在影片的後半部分,這點確實很難得。讓我從那個只會「一個打十個」的人設里走出來了。

《追龍》跟現在大多數的影片一樣,也是在賣弄情懷,賣弄關於港片的那些情懷,所以沒有什麼可以過多追捧的。這是現今時代商業電影的一個普遍套路,這樣的一種生產電影標向,很讓人裴哀。從現在的口碑來看,王晶是成功的,他用心的構建了一個年代感強烈的影片,並且以港片最擅長的時代與人、人與社會、人與人、情與義、正義與犯罪這些關係處理,完整的構建了出來。

香港是一座沒有歷史感的城市,它跟我們每個人一樣,像只提線木偶,永遠被巨大的時代背景所操縱著。

這座島是孤獨的,與祖國大陸隔離,被遙遠的英國殖民,所以土生土長的新一代現在沒有任何歸屬感。在這裡發生的故事,最能滿足戲劇性、衝突性的便是特定的轉型時期。可以這樣說香港這座城市跟80、90這代人的成長軌跡很相似,在一個巨大變遷的時代背景里,被父母以「殖民者」的習慣手法——棍棒教育而長大,他們叛逆、憂傷、彷徨,像這座被貪污、無助、惡棍所玷污的城市一樣,最終都會渡過那個可怕的青春期,然後慢慢地找回到自我。

這就是港片最深層的情懷——它的轉型時代一如我們的青春期。它教育或者說禍害過年少時的我們,當然也讓我們從它們身上汲取到養分。只有疼痛,才會是每個人最難忘的經歷,那份屬於青春的疼痛,毫無疑問,跟《古惑仔》、《賭聖》、《英雄本色》、《花樣年華》、《重慶森林》、《東方不敗》……有關。

情懷是無價的,那是屬於每個人最寶貴的成長財富。

當商業的手開始無數次的伸進我們情懷的內心時,那些所謂的美好情懷,也就被玷污了。

情懷是每個時代同齡人一場祭奠。

然則,作為正在不斷崛起的中國而言,我們在文化產業方面的成就,實在是乏善可陳。

歐美盛產科技大片,恐怖片則是日本和泰國,社會倫理片是韓國,曇花一現的小清新影片也是由台灣省拔得頭籌,故事片則更多的出現在一些小語種國家,諸如西班牙、阿根廷……

功夫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我們拿情懷,拿熱血供養起了國產票的票房,但那只是偶然性事件。

《戰狼2》從拍攝以及故事性上都還沒有達到一個高度,那只是一次民族崛起的狂歡。

中國電影要走的路太長。

如果下一個票房口碑捧起的電影,依舊只是一部認真用心的電影,那才是整個文化產業的悲哀!

我們這代人的情懷已經快被消費完了,下一代人可沒這麼蠢了!

這張電影票,是我買的最後一份情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聊的雞蛋 的精彩文章:

TAG:無聊的雞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