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靈源大道歌》按陳攖寧考定為宋徽宗時期女真曹文逸所作,然雖是女真所做,但不是專講女真口訣。

凡是學道之人,無論男女老少,用這個功夫,都很有效驗,可以算得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

本篇好處在毫無隱語,從頭到尾,都明明白白,闡揚眞理。不似別種丹經,多有龍虎鉛汞、天干地支、河圖洛書、五行八卦。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本篇共128句,特分為上下詳解。

下附原文及註解:

第一句、第二句:我為諸君說端的 命蒂從來在眞息

我,曹文逸自稱;諸君,指當時並後世修仙學道的人;端的,即是眞正而又的確。命蒂,即是吾人生命最關緊要的地方。凡花葉瓜果,和枝莖相連處,都叫作蒂,此處一斷,花葉就立刻枯槁,瓜果就不能生長。眞息與凡息不同,凡息麤,眞息細;凡息淺,眞息深;凡息快,眞息慢;眞息是凡息的根源,凡息是眞息的發洩;眞息可以化為凡息,凡息也可以化為眞息。譬如山中石頭縫裡流出的泉水,就是眞息;江河中風翻浪涌的長流水,就是凡息。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三句、第四句:照體長生空不空 靈鑑含天容萬物

照體,是迴光返照自己性體。長生,即是性體永久存在。空,是說性體本空。但因為這個性體無所不包,眞空與妙有同時顯露,所以又說不空。鑑,是鏡子。靈鑑,就是指性體而言。含天容萬物,就是把天地萬物都包含容納在這個靈鑑之中。第二句,說的是命。第三、第四句說的是性。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五句、第六句:太極布妙人得一 得一善持謹勿失

《易經》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道德經》上說:「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就是太極布妙的意思。一就是道。得一就是得道。老子說:「道生一。」莊子就說:「無極而太極。」老子說:「一生二。」孔子就說:「太極生兩儀。」因此我們可以明白,道就是無極,一就是太極,二就是兩儀,兩儀就是陰陽,陰陽就是性命,性命就是神氣。道不可說,一不可見。凡可以說可以見的,不是二,就是三。譬如上下、左右、前後、大小、長短、厚薄、多少、輕重、冷熱、剛柔、吉凶、利害、善惡、是非、虛實、有無、性命、神氣、陰陽,這些相對的都是二。在這些二的當中那個就是三。有了三以後,就能演變而成千成萬。所以老子說:「三生萬物。」萬物既然是從道中生出來的,我們人類號稱萬物之靈,自然也是從道中生出來的。離開道就沒有世界,也就沒有人類。人得一,是說每個人都得著大道全體中極小一部分,但可惜微末得很。倘若我們把這點微末東西再弄失掉,恐怕第二世連人也做不成,漸漸要變成下劣的動物。所以作者勸大眾們,幸而生成一個人身,就應該時時刻刻小心謹愼,護持此道,切勿令它喪失。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七句、第八句:宮室虛閑神自居 靈府煎熬枯血液

宮室虛閑,比喻人身沒有惡習和各種不良的嗜好,以及心中沒有妄想和雜念。果能如此,我們的元神自然安安穩穩住在裡面,不致於流離失所,飄蕩忘歸。然而世上人們,心中常常被七情六慾攪擾,沒有片刻清涼。情慾一動,陰火跟著就動。陰火一動,周身氣血津液都要受傷。弄得面黃肌瘦,形容枯憔。這個病根,就在於人人心中看不破,放不下。所以說靈府煎熬枯血液。人的意識與思想發源之處,叫作靈府。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九句、第十句:一悲一喜一思慮 一縱一勞形蠹弊

凡人當失意的時候,就要悲哀。當得意的時候,就要歡喜。遇到困難,不能解決,就要思慮。未得患得,既得患失,更不免時時用盡心思。我們平時所經過的境界,十分之九都是失意,很少有得意的時候。幾十年有限光陰,就在憂患中消磨乾凈。身心放鬆是縱,身心緊張是勞。一時放鬆,一時緊張,就是一縱一勞。我們的肉體受不住這許多刺激,自然要變成衰朽,不可救藥了。形蠹弊,是說身體裡面腐壞,等於木頭被蟲蛀一樣。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十一句、第十二句:朝傷暮損迷不知 喪亂精神無所據

早也吃虧,晚也吃虧,自己糊糊塗塗,不曉得厲害,精神耗喪而昏亂。若問他們:在世做人怎樣可以做得好,出世修道怎樣可以修得成?他們絲毫沒有把握。

第十三句、第十四句:細細消磨漸漸衰 耗竭元和神乃去

因為是細細消磨,所以吾人身體有虧損,尚不致於感受劇烈痛苦。因為是漸漸衰老,所以人生數十年中,每容易忽略過去,不知不覺地頭髮白了,麵皮皺了,不知不覺地血液枯了,筋骨硬了。元和,就是元始中和之氣,又名為先天炁。實在講起來,就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一種生氣。宇宙間生氣,本是無窮。但每個人身體上由娘肚子裡帶來的那點生氣,可憐太少。從小到老,幾十年中,身體裡面所儲蓄的生氣消耗已盡,我們的靈魂就要和我們的肉體告別了。形神分離,人豈能不死。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十五句、第十六句:只道行禪坐亦禪 聖可如斯凡不然

禪字可以作定字解。一般唱高調的人,都曉得說:行也在定,坐也在定,甚至於睡卧也在定,不必要做什麼功夫。倘若早早晚晚,刻苦用功,反嫌他過於執著,缺乏活潑天機,或者笑他是磨磚做鏡。然而這種話只能對程度很高的人說,不能對普通人說。聖人可以這樣做,凡夫萬萬辦不到。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十七句、第十八句:萌芽脆嫩須含蓄 根識昏迷易變遷

草木最初從土裡長出的小苗,叫作萌芽。因為它的體質脆弱而嬌嫩,經不起損傷,須要培養有法,保護得宜,他日方有成材的希望。這就是比喻人身中一點生氣,根基不牢,最容易喪失,須要設法把它含蓄在身內,不讓它常常向外面發洩,然後吾人壽命方可延長。眼耳鼻舌身意,叫作六根。六根所起的作用,就是六識。根與識被塵境所擾亂,陷入昏迷狀態,容易由善變惡,由正變邪。若不徹底下一番苦功,恐怕沒有什麼好結果。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十九句、第二十句:蹉跎不解去荊棘 未聞美稼出荒田

荒田之中,多生荊棘。倘若懶惰懈怠,遊手好閒,不把田中荊棘斬除乾凈,好的稻穀決不會生長出來。這兩句話,比喻人心中妄想以及惡劣的習慣若不去盡,功夫很難有進步,好的效驗不易於發現。

第二十一句、第二十二句:九年功滿火候足 應物無心神化速

九是陽數中的極數。九年,表示純陽之意,不是必定要九個年頭。功滿是說功夫圓滿。火候足,是說用功到了這個時候,可以告一段落。應物,就是在世間做利物濟人的事業。無心,就是隨緣去做,不是有心要做功德。神化速,就是用自己全神來行教化,功效自然很快。《孟子》書上說:「所過者化,所存者神。」與此處意思相同。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二十三句、第二十四句:無心心即是眞心 動靜兩忘為離欲

無心心,就是無念頭的心體。普通人心中沒有一分鐘不起念頭,他們認為這個念頭是心的本體,其實錯了。諸君要曉得,那個無念的心方是眞心,有念的心卻是假心。人能認識眞心,自然一動一靜全是天機,可以做到忘物忘形的境界,這個就叫做離欲。

第二十五句、第二十六句:神是性兮氣是命 神不外馳氣自定

古丹經常說:「是性命,非神氣。」是對功夫深、程度高的人說法。此處說:「神是性,氣是命。」是對普通人說法。各有用意,並非矛盾。因為普通人只認得他們自己的肉體,除了肉體以外,從來不注意到神氣上去。如果教他們認得神氣兩個字的作用,比較普通人已算是大有進步,性命二字的眞相,只好留待日後他們自己去參悟了。修鍊家初等功夫,離不掉神氣,須要把自己的神收在肉體裡面,然後氣方能定得下。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二十七句、第二十八句:本來二物更誰親 失卻將何為本柄

二物,就是神與氣。這兩樣東西,本來最親密不過。神離開氣,神無所養;氣離開神,氣無所馭。沒有氣來養神,神就要逃亡;沒有神來馭氣,氣就要耗散。失掉一項,即等於失掉兩項,請問還有什麼東西作我們身體的根本,作我們自己的把柄呢?

第二十九句、第三十句:混合為一復忘一 可與元化同出沒

混合為一,就是做心息相依、神氣合一的功夫。復忘一,就是功夫做到神氣合一之後,不要死死的執著捨不得放鬆,須要把這個合一的景象忘記方好。既能合一,復能忘一,那時身中氣候,自然與元始造化機關同出同沒。出是顯露,沒是隱藏。化機應該顯露時就顯露,化機應該隱藏時就隱藏,自己絲毫不作主張。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三十一句、第三十二句:透金貫石不為難 坐脫立亡猶倏忽

尋常人精神被肉體限制住了,不能直接達到身外物質上去。修鍊成仙的人,精神可以離開肉體,而能支配肉體以外的別種物質,所以說透金貫石不為難。倏忽,是頃刻之間。坐脫立亡,是坐著或者是立著的時候,我們的神倘若要離開肉體,頃刻就可以離開,不致於被肉體所拘束。

第三十三句、第三十四句:此道易知不易行 行忘所行道乃畢

這個道理,雖容易明白,卻不易於實行。縱能勉強去行持,也難以畢業。必須由勉強而進於自然,由自然而造於渾然,由渾然而致於釋然,才是「行忘所行道乃畢」。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三十五句、第三十六句:莫將閉息為眞務 數息按圖俱未是

息,是鼻中呼吸。閉息,是把呼吸暫時閉住。數息,是數自己的呼吸,從一、二、三、四數到幾十幾百。按圖,是按照圖樣做功夫,或用全副精神死守身中某一竅,或動手動腳做各種姿式。這些法子都不是大道,因為閉息病在勉強,數息未免勞心,按圖又嫌執著,對於自然大道相差太遠。

第三十七句、第三十八句:比來放下外塵勞 內有縈心兩何異

比來,等於近來。曹眞人意思說:修道的人們,在近來這個時候,既然能把身外的一切塵勞都放下了,為什麼身內的塵勞卻放不下,仍舊有許多東西掛在心頭?請問身內百事縈心,比較身外一切塵勞,有何分別呢?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三十九句、第四十句:但看嬰兒處胎時 豈解有心潛算計

諸君請看嬰兒尚未出胎在娘肚子里那十個月的時候,嬰兒心中可曾經在暗中算計什麼?諸君既要學道,何不先學嬰兒?

第四十一句、第四十二句:專氣致柔神久留 往來眞息自悠悠

老子《道德經》第十章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專氣,就是專心一志在氣上面做功夫。致柔,就是功夫柔和到了極處,沒有絲毫剛強急迫的樣子。果能如此,神就可以久留於身中,而不向外馳,「神不外馳氣自定」。氣定之後,眞息自有發動之時。悠悠二字,是形容眞息的樣子,深長而久遠,和緩而悠閑。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四十三句、第四十四句:綿綿迤邐歸元命 不汲靈泉常自流

綿綿,微細不絕之意。迤邐,旁行連延之意。元命即人身生命根源。這句是形容眞息在身內行動的狀態。雖說四肢百骸無處不到,然自有它的歸根復命之處。靈泉,在後文又叫作神水。地面上泉水總是往下流,不會往上流。人要用水,非拿器物汲取不可。人身上的靈泉,卻無須汲取,自然會在身中周身循環。眞息所到之處,即是靈泉所到之處,因為津能化氣,氣能化津,充滿一身,所以有如此妙用。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四十五句、第四十六句:三萬六千為大功 陰陽節候在其中

今曆法一晝夜共九十六刻,古曆法一晝夜共百刻。張紫陽《金丹四百字·序》上說:「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總計三千刻,十月總計三萬刻。行住坐卧,綿綿若存。胎氣既凝,嬰兒顯相。玄珠成象,太乙含眞。三萬刻之中,可以奪天上三萬年之數,何也?一刻之功夫,自有一年之節候。所以三萬刻能奪三萬年之數也。故一年十二月,總有三萬六千之數。雖愚昧小人,行之立躋聖地。奈何百姓日用而不知。」此段文章,說得很明白,可以作此處註解。曹文逸是宋徽宗宣和年間人,在民國紀元前約七百九十年。張紫陽是宋神宗熙寧年間人,在民國紀元前約八百四十年。兩人前後距離不過五十年。所以他們的論調頗有幾分相近。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四十七句、第四十八句:蒸融關脈變筋骨 處處光明無不通

此二句是說功夫的效驗。蒸是蒸發,融是融化,關是關節,脈是血脈,變是變換。先蒸發而後方能融化。常常融化,不要讓他堅硬,而後方能慢慢地變換。這個功夫,就叫金丹換骨。處處光明,即是《孫不二女丹經》中所說「元神來往處,萬竅發光明」的意思。無不通,即是周身全部通暢,沒有一處閉塞。

第四十九句、第五十句:三彭走出陰屍宅 萬國來朝赤帝宮

三彭,即是三屍。道書常說,上屍名彭倨,在人頭中,令人愚痴沒有智慧;中屍名彭質,在人胸中,令人煩惱不能清靜;下屍名彭矯,在人腹中,令人貪飲食男女之欲。或名三屍神,又名三屍蟲。《太清中黃眞經》上有兩句:「可惜玄宮十二樓,那知反作三蟲宅。」這個意思,就是說吾人潔凈美好的身體被許多三屍蟲盤踞在裡面,弄得穢惡不堪,是很可惜的。道家斬三屍法子,有用符咒的,有守庚申的,有服丹藥的,都不算徹底解決。經常用內鍊功夫,運元和之氣,充滿臟腑,蒸融關脈,變換筋骨,逼令三屍無處藏身,非拋棄他們的老窠子逃走不可。壞東西一去,好東西就來了。萬國來朝,比喻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精氣神,都會聚會在絳宮一處。絳宮屬於心的部位,心屬火,其色赤,醫家稱為君主之宮,所以叫作赤帝宮。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五十一句、第五十二句:借問眞人何處來 從前元只在靈台

眞人,即是眞我。吾人肉體有生有死,不能算是眞我,只可以叫做假我。除掉有形質的肉體,尚剩下那個無形質的念頭,是否可以叫作眞我?然而也不是眞我。因為那個念頭,也是忽起忽滅,不能由自己做主的。再除掉忽起忽滅的念頭,另外尋出一個無生無死萬劫長存的實體,這個方是眞我,又名為眞人。這個眞人,從前未曾見過面,此刻第一次認識他。究竟他由何處而來呢?其實他從前就住在我們靈台之中,未嘗瞬息離開,並非由外面而進來的。

第五十三句、第五十四句:昔年雲霧深遮蔽 今日相逢道眼開

因為歷年以來,被雲霧遮蔽,把眞人的面目隱藏。雖說他從前就住在靈台之中,我們卻認識不出。今日功夫做到相當的程度,道眼遂開。道眼既開,如撥雲霧而見青天,眞人因此露面。雲霧二字,比喻我們的七情六慾妄想雜念。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五十五句、第五十六句:此非一朝與一夕 是我本眞不是術

這個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做得成,須要經過若干歲月。並且不是用什麼取巧的法術,討什麼意外的便宜,僅此尋得吾人本來眞面目而已。

第五十七句、第五十八句:歲寒堅確如金石 戰退陰魔加慧力

《論語》上有一句話:「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歲寒,是每年天氣最寒冷的時候。凋,是樹木落葉子。松柏後凋,是說別種樹木到這個時候,都已枯槁零落,獨有松柏仍舊青翠不凋。比喻修道的人有堅忍的力量,可以耐得困苦,受得折磨,而不致於改變初心。確字,同堅字一樣解釋。松柏不凋已經稱得起堅確,金石比松柏更要堅確。所以此處拿金石比喻修道人的志氣,有金石般的志氣,自然能夠戰退陰魔。陰魔既已去盡,慧力即同時增加。慧是智慧,力是毅力。只有智慧而無毅力,雖可以見道,而不能成道。只有毅力,而無智慧,又恐怕認不清大道,誤入旁門。必須智慧與毅力二者俱足,方免遺憾。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五十九句、第六十句:皆由虛淡復精專 便是華胥清淨國

心中沒有妄想和慾念就是虛。不染一切嗜好並惡習就是淡。仔細研究,徹底明白,就是精。信受奉行,始終如一,就是專。《列子》書上說:「黃帝晝寢,而夢遊於華胥氏之國。其國無師長,其民無嗜欲。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其實是一種寓言,等於今人所謂烏托邦之類。人們心中果能十分清淨,也同到了華胥國一樣。

第六十一句、第六十二句:初將何事立根基 到無為處無不為

世間無論做什麼事,起初總要立一個根基,以後方能有所成就。修道是大事業,更要把根基立穩,方能步步前進。等到功夫純熟,程度高深,自然顯得頭頭是道。表面上很像無所作為,實際上已是精全氣全神全,沒有絲毫缺陷。老子《道德經》第三章說:「為無為則無不治矣。」又第三十七章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此篇「到無為處無不為」句,也是根據老子的意思。

道教|《靈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穩妥最普度的法門,附詳解!

第六十三句、第六十四句:念中境象須除拔 夢裡精神牢執持

這兩句就是立根基的辦法。吾人當靜坐的時候,須要把心中雜念打掃乾凈。等到坐功純熟之後,雜念可以完全消滅。然後在睡夢之中,也不忘記修道之事,也同平常靜坐的時候一樣,自己很有主宰。

—————分割線—————

寫在最後:余借工作之餘,立此號,雖為興趣,旨在分享。樹中華傳統文化,亦為有興緻者做交流之門,聚集之院。然收入並菲,特懇對吾之文,有感、有用的朋友打一些讚賞,賣麵皮於此,求些動力^-^

另:本人小說《西遊混沌紀》連載中,如有喜歡的朋友點擊『了解更多』可以一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井字頭 的精彩文章:

丹道|秘傳圖文內丹煉養方法!《修真太極混元圖》
道|《金丹就正篇》講述金丹之道必陰陽相合而成!
道教|丘處機作《青天歌》,高度概括丹道修鍊的原則與程序!
丹道|《靈源大道歌》自然緩進修丹法,穩妥無弊,附解,下!
內丹|玄牝,藥物,火候,丹道三要解惑!規中指南!

TAG:井字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