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庭教育│這些話,你對孩子說過嗎?

家庭教育│這些話,你對孩子說過嗎?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長的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有人曾統計過,大凡有所作為的人都接受過很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方式也將影響孩子的性格、認知,文明的教育方式才能培養出文明的孩子,粗暴的教育方式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13歲的湖南衡南縣人小陽,已經離家出走、在外流浪4年。2005年5月29日,因為倒賣假火車票,他再次被廣州火車站派出所民警抓到公安受案室里。一走到受案室,他就主動掏出身上二十多張假火車票。民警在做筆錄時,問他什麼他答什麼,很是流利。但當民警提出要送他回家時,他卻嚎啕大哭起來:「我就是在外面凍死、餓死,也不回家。」

據廣州火車站派出所民警介紹,小陽已經被抓過不下十回了。從最初害怕到平靜,再到現在非常坦然的面對民警,被抓對他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小陽說,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上面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母親是個「藥罐子」,父親是個「酒鬼」。家裡一貧如洗,他沒上過一天學,父親稍不如意就對他拳打腳踢,喝醉了還會用扁擔抽他。9歲那年,他離家出走到處流浪,先後去過昆明、武漢、長沙等地,一直流浪街頭,靠撿破爛衛生。去年3月來到廣州後,他被一個票販子「收留」,開始替這個票販子到廣州火車站倒賣火車票。

民警也曾多次聯繫救助站和當地民政部門將小陽送回老家,然而,每次民警前腳剛走,他後腳就出來繼續替票販子炒票、混飯吃。這種屢教不改的行為讓民警們也很無奈。

對孩子拳打腳踢的家長固然可惡,但看似「溫和」的語言教育就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了嗎?那倒未必,要知道孩子也有細膩敏感的一面,大人隨意的不文明話語不僅容易讓孩子記住,還可能觸動孩子敏感的心靈。

隨著人們和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在生活細節上人們越來越有走向隨意的趨勢。有些家長在社會交往中缺少文明禮貌,喜歡講粗話髒話且無所顧忌,試想這樣的家庭環境怎能使孩子健康的成長?特別是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某些小毛病也會隨口出怨言,甚至打罵孩子,這對孩子的自尊心會產生很大的傷害,嚴重時可使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減少,從而減少親子間的感情交流,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5月28日,在深圳民警的幫助下,4名離家出走的初中少年終於安全回到重慶。看到孩子安然無恙,父母們是喜極而泣,而4個孩子則是一臉冷漠,不願跟父母回家。原來4名少年同在一個小區,因為平時成績都不好,在家經常被父母責罵,說他們「笨」,說他們從來不會為父母考慮,「我們每天這麼辛苦工作不都是為了你,你還不知道珍惜,還這麼不爭氣……」並經常拿他們跟別的優秀的孩子作比較,說他們「怎麼就不如XXX」。

眼看著升學考試就要到來,4個孩子害怕再次讓父母失望,於是分別留下同樣的字條:「爸爸媽媽,馬上要升學考試了。我肯定考不上重點高中,還是早點出去打工,減輕你們的負擔,免得你們又失望。我和另外三個同學一起到深圳去了,不要找我們,不要為我們擔心……」

幸好在民警的幫助下4名少年得以安全回家,否則接下來會不會發生什麼難以挽回的遺憾使我們所不能預料到的。家長們可能會有不平:「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難教了,我生他、養他,怎麼,他做的不好,我說說都不成了?」說當然可以,但需要技巧,需要尊重孩子,父母對孩子說話一定要講究教育性、鼓勵性,絕對不能對孩子說些會傷害他們的話。要知道孩子對語言的敏感持續時間各不相同,而且在不同的階段孩子都會有不同的形式和內容來反映他們的敏感,家長們千萬不能忽略了自己的語言可能對敏感的孩子產生的影響,尤其是可能對孩子產生的傷害。看完下面東子媽媽的日誌,你可能會有所感悟:

5歲的東子性子很急,常常受點委屈、辯不過對方,或者達不到目的,就來找我們哇哇大哭。後來我就開始教育他:「哭有什麼用?能解決問題嗎?你應該這樣問問對方……你要提出自己的想法,想辦法達到目的。你光哭,光會回來告狀是沒有用的。」我希望孩子能懂事,能通過文明理論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利。沒想到被我「教育」後,孩子遇到困難後真的很少知道哭了,他開始企圖用「辯論」來達到目的了。

記得有一次,東子一天都沒有好好吃飯,到了晚上還是不肯好好吃,我當時就急了,夾起菜就往他嘴裡塞。他就是咬著牙關對抗著筷子,我塞不進去,他也決不吃,這樣僵持了一會,我算是放棄了。看我放下筷子,東子眼裡噙著淚質問我:「你這樣有用嗎?你這樣是沒用的。你應該問問如人家想不想吃呀!你犯錯誤了,你去那邊反省,想好了再給我說話!」聲音都嗚咽了,淚珠也留下來了,小傢伙愣是擦乾淚水,沒哭出來,沒有像以前那樣受了委屈就知道哭。看著他的樣子我又好氣又好笑,最後反省、跟他道歉才算了事,

東子的「克隆」行為讓我認識到,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孩子不僅在不斷「克隆」著我們對他教育的話,就連語氣、神情他都模仿的很像,他不斷體驗到使用大人語言帶來的力量,於是樂此不疲。當然孩子「克隆」行為也不是沒讓我擔憂過,試想他學習我們告訴他的積極的言行那麼么快。那他對不好的言行接收應該也不會太慢吧?所以我希望所有家長都能以身作則,從言行上約束自己,把孩子教育好。

確實,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教育不是責罵,更不是體罰;教育孩子需要有愛心、有耐心、需要用心,也需要不斷地反省,持續地自我約束。在言語教育中要分清什麼是一個家長該說的,什麼是應該避諱的。語言的鼓勵作用很大,同樣語言的殺傷力也很強,一句「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可以讓一代英雄周瑜氣的吐血,那對於少不更事的孩子來說,粗暴的言語對他們的傷害更可想而知了。類似這樣的話,家長是不應該用來說孩子的,它們不僅可能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心,還可能刺激到孩子朝極端的個性發展。

1.「你真讓人煩死了」

類似表達方式

「你又把飲料弄撒了,你不會好好拿杯子嗎?你怎麼就這麼笨?」

「連這都不會!你是我兒子嗎?」

這樣的語言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傷害呢?

這些會給他們帶來羞愧感,孩子還會因此懼怕受到懲罰。要知道學齡前兒童出現各種狀況是常見的事,必須記住,孩子們不是故意要這樣做的。

2.「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類似表達方式

「我一下班就回來做好吃的給你,你還不吃!」

「因為你我放棄了多少東西呀!」

這樣的語言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傷害呢?

你的孩子並沒有自己要求出生,他不必為了自己的存在感到負罪,你在使他感到自己的地級、多餘和毫無價值,你的話語還在暗示他無法離開你。

3.「我對你說過多少次,不要亂跑!」

類似表達方式

「不要亂跑,我沒對你說過嗎?」

「又弄壞了吧?跟你說了,別弄,你就是不聽!」

這樣的語言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傷害呢?

這樣的話會使孩子產生挫敗感,容易讓孩子因為無法把事情做好而失去信息。

4.「為什麼你不像XX那樣聽話呢?」

類似表達方式

「鄰居小妹妹就不怕黑,她比你還小呢!」

「XX的積木搭的多好,你怎麼就不能像他一樣安心搭呢?」

這樣的語言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傷害呢?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聰明,勇敢,因此經常用跟他跟別的孩子作比較,希望他能趕超那個孩子。但這種比較反而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不如別人,從而感覺沒有希望而放棄一切,甚至還會使別的孩子成為他憤恨的目標。

5.「你從不聽我講的話。」

類似表達方式

「你要我怎麼教你?怎麼教你都不改!」

「你從不替大人想想!」

這樣的語言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傷害呢?

在你和孩子的關係中,你是主要的,不能讓孩子為你承擔罪責。你應正面教孩子如何遵守規矩,體諒大人,還要教他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埋怨他;否則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多餘的,是家庭的麻煩、負擔,孩子也就更容易對家庭失去依賴,對自己失去信心。

以上這些言語可能是父母在無奈時發泄情緒的方式,可要是父母長期用這些不良的話「教導」孩子,就很容易傷害到他們,而後果則是不堪設想的,要知道隨意的怒言是要付出代價、承擔後果的。

一位母親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對外人說:「這孩子只愛聽故事,不愛講故事;愛亂畫,不愛寫字;膽子大得誰都不怕……」結果,孩子上學後,不願回答老師的提問,不願意寫字,課堂上她就愛自己亂畫,而且常常不顧老師的勸阻和批評破壞紀律。老師和家長都以為她是個弱智兒童,可是智力測驗的結果卻是「智力正常」。在老師的建議下,這位母親不得不帶孩子去找心理醫生,經過專家鑒定,才知道孩子患上了「語言性智愚症」,其病因就是母親那經常性的口頭強化。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是有限的,他們常常以為大人對他們的認識來認識自己,家長要是從不鼓勵孩子,不表揚孩子的優良之處,而總是挑剔孩子的毛病,「諷刺」孩子不好,那孩子也會漸漸朝著這個「不好」的方向去發展。這就是家長語言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招募了一批紀律散漫、不聽指揮的人到前線打仗,當局請來了心理學家幫助管理這些人。基本了解這些人的情況後,心理學家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要求這些人每個月都給家人寫一封信,當然信的內容是由心理學家擬好的,告訴親人他們在前線如何勇敢,如何聽指揮和取得戰功等。半年之後,奇蹟在這些人身上發生了,他們個個都變了樣,變得像信中所說的那樣勇敢和守紀律了。

不少人會覺得奇怪,一封家書的作用有那麼大嗎?如此簡單就能使一群生性散漫的人變「好」嗎?這位心理學家無疑是聰明的人,他認識到了良好的願望對人可能產生的暗示作用,它能誘導人積極地向這個願望靠齊。大人如此,又何況小孩子呢?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首先要看到孩子的好行為,看到他的長處和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給予鼓勵,發現了孩子的閃光點就要表揚,要讓孩子充滿信心從而積極起來。至於孩子的不良行為,則要明確地指出來,並告訴他這是不對的。否則,由於孩子的判斷力差,你含蓄的表達還可能讓他誤以為你在表揚他呢,這樣的話,他會更加我行我素。再則,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競賽,自我比較,認識到自己的進步。

總之,不要沒完沒了的嘮叨孩子的不良行為,也不要總是在否定孩子,否則「淘氣孩子」、「壞孩子」,「任性孩子」可能就真誕生在家長的言語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雞思拓教育輔導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寶雞思拓教育輔導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