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楊修之死來看皇帝的新衣

從楊修之死來看皇帝的新衣

and

留下來

現在,很多主流媒體包括學術界都喜歡對中國以往之歷史下一個定義,尤其是歷史上的人物,論功過,文治武功,最後來個蓋棺定論,是愛國者還是賣國賊,是反動派還是帝國主義,一個喜歡被貼標籤的歷史,我這種草莽學生實在想說句:肉食者鄙。

歷史如若只放在特定的歷史時間節點和語境下,對它去做一個定論其實是大大的對歷史之不敬,一個時間點所呈現的歷史往往容易陷入二元式思維怪圈,非黑即白,要麼是好人要麼是漢奸。

我覺得歷史應該放在更大的時間軸上去窺探,準確來說把時間拋棄一邊,從空間上的角度去看,去把中國朝代更迭的歷史串聯起來,尋找它們復興與滅亡的因果關係,還可以對照相應時間節點上的西方歷史,這樣才能尋找到一些鮮為人知的問題來,試著去想想能夠超越時間的是什麼?

都說讀歷史識人心,人性自古以來都沒有多大的變化,別以為現在會玩手機,打個電腦遊戲有多牛逼,其實比起古代的人,我們既沒有了信仰,又變的極其的虛偽,真正的禮崩樂壞已經潛移默化了,往往正是這種毫無徵兆地,才是最可怕的,因為只剩下盲目和無知。

以上,是我對於看歷史的一個思考,如果你覺得不認同,那您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先賢有言遺世:天下之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一代奸雄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帳下謀士不計其數,其中有兩個非凡謀士,一個叫郭嘉,一個叫楊修,性情不同,他們主子對他們也是大大不同,郭嘉死的時候,曹操在敗了赤壁之仗之後曾經掩面痛哭道: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郭嘉為何獨得曹操所喜呢?而楊修卻被曹操殺之而後快?

郭嘉在官渡之戰中曾經有過預言,提出了十勝十敗之說,在官渡之戰最終曹營戰勝袁紹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最後死在行軍途中年僅三十多歲。

楊修之死,我們記性稍微好些的同學都應該還有印象,楊修這人持才放曠,最後招致殺生之禍,從「雞肋」,「門中添活乃闊」,到「一合酥」,楊修都預言到曹操真正的心思,其中有一句話特別精彩,「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靠前」,先立下規矩或者把它看成一個口號,曹操睡著之後被子掉下地了,一個近侍想幫他蓋被子,曹操是躍起而殺之,復上床睡,根本沒把這樣當回事,最後曹操問這是誰殺了我的近侍?眾人實對,操痛哭,看到了嗎?曹操又痛哭,下令厚葬。你不覺得曹操應該拿奧斯卡最愛男主角嗎?

只有楊修看出了曹操的用心,原文是這樣說的:「惟修知其意,臨葬前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曹操聽了之後更加厭惡楊德祖了。之後,楊修又干預曹操家事最後被曹操殺了,總體來說,楊修就這麼被死了。

那麼問題來了,楊修之死說明了什麼?

中國文人,尤其是具有非凡領悟和預知能力的人,一個被曹操所喜,一個被曹操所殺,兩個同樣都持才傲物,各領風騷,為何命運如此不同?

答:郭嘉聰明但不放忌諱,楊修聰明卻放忌了,揣摩主子的心思用的好可以飛黃騰達,用不好就變成殺雞儆猴的人。古代常言:伴君如伴虎,自古無情帝王家,主子明明立了規矩你違反了,即使他沒睡著他也要把你殺了,這叫殺人誅心。這裡,我常常想到秦始皇看見李斯的豪車曾經說了一句:「李斯總理的車不錯啊」,結果被左右通報李斯總理,第二天李斯把豪車換成奇瑞QQ了,秦始皇最後把當天在場的左右全殺了,最後秦始皇后期,不許有人靠近他,以至於在沙丘死了也只有李斯和趙高知道。

我們天朝,自稱五千年文明其實權術思想一直揮之不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鐵還需自身硬如出一轍嘛。人治的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起初一起共事的同志,往往都可能變成政治上的對手,幕後便是斧光燭影。西方也有,叫「馬基雅利維主義」。

權術作為人治社會的鬥爭計量,可以說被馬列唯物主義辯證法再次發揚光大,黑格爾的辯證法本來是作為哲學思維上的一種思考方式,卻演變成鬥爭的工具,具體大家可以去看看文革中的政治派系之間的勢力角逐。

楊修真的該死嗎?

答:不該死,怎麼也不該死,就算朝曹操丟皮鞋也不應該殺他。我是把他看作一個有生命的個體來說,他確實不應該死,但是人治的社會,毫無人權可言,又沒有法院,又不能當庭對質,請律師辯護,所以最後被曹操殺了。這個時候往往大多天朝吃瓜群眾不淡定了,往往會說持才放曠,傲慢無禮,這樣的人該死,禍國殃民。

說出這樣的話的人一般都是心理極度黑暗的,大致有妒忌的心理在裡面,嫉妒他的才華自己平庸無腦,除非有人殺他後快,還有一種吃瓜群眾是,只要不殺到我頭上勞資才不會管他呢,他死了就死了,又不是我死了,毫無人權意識,只有等到他被殺的那刻才幡然醒悟,那個時候我應該給他求求情的,弄個什麼法庭聽證會什麼的。

人治的社會可惡之處就是,手腕政治的橫行,法律只對民眾進行約束,高官往往獨立法律之外,用他們的遊戲規則進行批評在教育,實在不行找幾個殺雞儆猴,在人治的社會尤其是官場,都是各種政治勢力互相利用的棋子。

我們再來看一段近代歷史。

毛,蔣,汪,三個政權。極其類似三國的歷史輪迴,民國初年,無論是立憲派還是革命派都不願意去發動底層農民參加革命,他們難道不知道底層農民人多力量大嘛?

他們知道,但是也知道發動底層農民的後果hold不住的,民國從武漢起義開始到國父提出的「軍政」,「訓政」,「憲政」三步走都沒有去發動底層群眾,是一場資產階級士紳領導的革命,因為黃毛之亂的歷史猶如昨日,他們不敢輕易妄為。

汪精衛,現在我們歷史給他貼上了一個標籤「漢奸」,蔣介石則是「反革命」,主旋律唱的是「毛主席萬歲」,只有中國布爾什維克是唯一的合法政府,建立了新中國,這是我們教材所能了解的歷史。

其實當一個政黨的壯大,其中他們各自派系的領袖其實已經不能代表他們個人意志了,這裡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烏合之眾》這本書,因為一幫兄弟等著分飯吃,也就為什麼從寧漢合流到,蔣介石下野回老家,再到中共前期博古,張國燾,毛等人路線的爭鬥,再到建國以劉少奇等人為首的高層被打倒,其實這背後的政治勢力角逐是極其可怕的,回過頭來再想想曹操為什麼要和左右說:吾夢中好殺人。

一個旅居日本二十多年的朋友和我說了一句話,他說日本人這樣評價中國人:一個中國人一條龍,三個中國人三條蟲,一個日本人一條蟲,三個日本人一條龍。側面也反映了中國人自私,不團結,而且自大,為達到目的不惜一切代價,哪怕是殺人。

插一句,回過頭來看我之前開篇所寫的那段話,在這個歷史節點上我們給他們一一標籤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毛澤東為首的中共政權是學習了國父「軍政」加「訓政」的思想,從而把中共帶出了大山,提出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性構想,在蔣介石中央軍浴血抵抗日本人侵略,汪偽與虎謀皮,中共政權藉機壯大自己,筆杆子和槍杆子都逐漸優勢起來。

「打土豪,分田地」這招幾乎無敵,士紳階層被「周扒皮」化,從此鄉村的太平景象全無,毫無秩序可言,當然只能說毛澤東指點江山國民黨無人是他對手,蔣介石也不行,但是從側面視角你來看,其實他偷學了國民黨的思想,因為中共政權之處一直被挨打,記住別人打你一百次,你就學習了一百次,等到一百零一次你站起來了給他一拳那將是巨大的威力,往往一招斃命。

從禮的角度來說,毛澤東輸了。

多說了幾句,在看我們歷史教科書上對農民起義的歌詠,這個主要是左派郭沫若為首負責乾的,所以郭沫若是文革中活的最滋潤的,馬屁詩寫的極其的好,扯得有點多,歷史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是故事,但是我們中國人都喜歡在歷史上和人較勁,其實很無趣,因為真正意義上的客觀歷史已經不存在了。

剩下的只有,被標籤化,被臉譜化,被政治化,所以魯迅先生言: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家家譜也,歷史沒有真相,中國歷史只有權術,陰謀論。

最後結尾我想聊聊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衣》,這個童話大家都讀過,皇帝明明沒有穿衣服,大家卻說他穿衣服了。給出的前提是:「任何不稱職或者愚蠢得無藥可救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想想已經佔據了制高點,所以揭穿它才是最愚蠢的,所以每個人都圍著這個謊言不斷的編織更多的謊言,皇帝,和他的大臣們為了表現出自己沒不稱職和不愚蠢,都說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衣服。

明明就沒有穿衣服的皇帝,為什麼大家要去說這是世界上最好的衣服,通過群眾心理學你可以看出:大家都說假話我也說假話,這是社會主流價值觀所在。從哲學角度來看這句話,「任何不稱職或者愚蠢得無藥可救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已經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除非你推翻它,不然所有人都在說謊的時候,只有一個人說出真話,往往那個說出真話的會被當成是「大騙子」,「賣國賊」,「反革命」。

最後小孩點破了那個皇帝新衣的謊言,大家才慢慢傳開,傳開之後反而皇帝心虛了,其實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我們很小的時候都懂了,有句話不是說:小孩只看對錯,成人只看利弊。

最近,特別憂慮因為身邊拆遷的事情,還有域外媒體所報道的高層黑料,我其實特別矛盾和痛苦,所以把自己所想所感寫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昨天看了下莊子,我覺得莊子真是有著超能力的人,我一直認為人來到世界上,絕不是平白無故來的,肯定是帶著任務來的,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很多人之所以痛苦其實都是因為自己本身,我們要認識到自己的生命的本質,不要讓外界干擾到自己。

莊子對惠子說了一句話:夫子尤有蓬之心也,意思就是說,先生你的心被雜草堵住了,堵住的心是無法識別自己的內在本質的。在時間的波瀾之中,其實很多人活的很盲目,世俗價值中,多少權貴手中掌握權力肥了自己,瘦了別人,快活了自己,殃及天下蒼生。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價值觀混亂的時代呢?

我個人總覺得人類的歷史在不斷的輪迴著,有些人扮演掘墓人的角色,有些人扮演守墳者的角色,這兩者之間的博弈是歷史的輪迴,當然我既不喜歡唱著國際歌攻佔巴士底獄的共產主義者,也不喜歡西方以基督和安拉之名的宗教鬥爭,一元思想的綁架將是未來社會的悲劇,尤其是唯物主義和科學論高高在上,個人的慾望會更加膨脹,等到那刻將是人類面對巨大災難的時候。

人類文明史,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有著許多類似的傳說,我始終覺得看問題稍作轉化成時空的角度看將會是另外一種思維,也受益匪淺,敬畏自然,相信善和愛是永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寄情東軒 的精彩文章:

獻給吉普賽人的詩

TAG:寄情東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