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軍隊戰鬥力為啥起伏不定?關鍵要看皇帝老兒是否靠譜

明朝軍隊戰鬥力為啥起伏不定?關鍵要看皇帝老兒是否靠譜

還是那句話——不分具體歷史時期來空談明朝軍隊戰鬥力,純屬耍流氓。

明軍源於造反的南方紅巾軍,之後逐漸走上正規化道路,在幾十年的南北征戰中先後擊敗原屬南方「造反派」的陳友諒、張士誠,以及北方的元朝軍閥王保保等各路強敵,完成了當年兩宋一直沒能實現的「驅除韃虜+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略目標。

實際上,單從「南方軍隊通過北伐奪取天下」這一點來看,明朝建立之初的軍隊戰鬥力就不可小覷。因為缺少戰馬,因為水土不服,因為勞師遠征,因為南人柔弱……甭管什麼原因吧,反正就是在明朝之前,南方政權統一全國基本上沒有成功先例。

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明軍戰鬥力達到巔峰狀態,與北元強大騎兵作戰不落下風,向南進攻中南半島也敢作敢當,向東派遣艦隊七下西洋威震海外,唯獨在西線明朝採取了守勢——當時的西域(中亞)已經崛起了強大的帖木兒帝國,後者在朱棣執政期間甚至敢發數十萬大軍進攻中國,而以農耕時代的國力,明軍再想經略西域實在是力不從心了。

朱棣之後繼位的明宣宗朱瞻基(他父親朱高熾只做了10個月皇帝)雖也是明君,但戰略上採取保守的收縮態勢,叫停了鄭和下西洋,並從越南撤軍,於是問題和麻煩就開始滋生了——俗語道「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軍隊也一樣,一旦失去了征戰的磨鍊,其內部的腐化因子就會逐漸佔據上風,由此埋下了明軍戰鬥力衰敗的導火索。今天朱瞻基能讓人們仍然想起的,估計也只有他那個時代文治昌盛所誕生的「宣德爐」了。

到朱瞻基長子英宗當上皇帝後,明軍戰鬥力已經相當差了,特別是後勤非常糟糕,明英宗帶著幾十萬大軍反擊瓦剌,居然部隊里天天有人饑渴而死,非戰鬥減員十分嚴重,官兵疲憊不堪,怨聲載道,最終釀成土木堡之變,連英宗都做了俘虜。這裡還有個小插曲,瓦剌部當時的武器裝備並非像後世認為的那麼差,蒙古騎兵也配有來自中亞(特別是波斯)的火器,而且比明軍裝備的劣質手銃製作更精良,以至於瓦剌部打掃戰場時,對於繳獲的明軍火器(火炮太笨重,他們不要)一概棄之不用。

景泰帝時期,由於邊防壓力仍然很大,明軍戰鬥力在兵部尚書于謙主持下有所回升,但也就那麼回事。等到英宗奪權重歸寶座,直至英宗之子明憲宗即位,明軍戰鬥力基本上也就能對付西南山區的苗瑤「亂賊」了,和北方蒙古小王子交手(明軍防禦)差不多連吃敗仗。

明孝宗到明武宗時期,明軍戰鬥力有所回升,特別是明武宗酷愛舞槍弄棒,曾親率部隊與蒙古小王子血戰。這一時期明軍士氣和戰鬥意志明顯比較旺盛。

等到明世宗(嘉靖皇帝)、明穆宗時期,明軍在2個昏庸皇帝長達50多年的統治下,衛所體制名存實亡,部隊「空心化」趨勢加劇,連對付「中日合資」的真假倭寇都力不從心了,明朝也由此進入晚期。

明神宗前期,張居正改革大大改善了國家財政,使國庫豐盈,他又大力支持戚繼光組建新軍先抗倭,再整頓邊軍,從而將明軍和整個大明帝國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給這個王朝又續命達80年之久。這一時期的明軍如有神助,不僅基本掃清倭亂,還創造了萬曆三大征的戰場奇蹟。

然而,明神宗也不是個稱職的皇帝,他在張居正死後也不管朝政,整天待在後宮荒淫享樂,等到北方努爾哈赤興起後,明軍少數精英部隊的戰鬥力雖然仍比較強,但因腐敗的朝政、糟糕的指揮和後勤、劣質的裝備、缺乏訓練不懂配合的「兄弟部隊」,明軍在薩爾滸大戰中元氣大傷,百鍊成鋼的精銳之師損失殆盡。

之後的明軍就不值一提了,雖然他們能幾次三番地擊敗、打垮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流寇大軍,甚至在袁崇煥指揮下還可依託堅城重炮與後金軍周旋,但那不過是一個老大帝國運行幾百年所帶來的慣性力量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一場風花雪月,一次不堪回首的捉姦,竟成了壓垮大明王朝的稻草
天下多日大旱,此時劉伯溫抓了一個人,說:殺了他,天就會下雨
偷懶殺,功高殺,貪污殺,跋扈殺,明朝四大殺,牽扯數萬人
明朝十六位皇帝「活」過來的話,會產生什麼樣的對話呢?
一場風沙改變一個朝代,這是幸運呢還是悲劇呢?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