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顧燕:耕種太平洋

顧燕:耕種太平洋

顧燕,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戲劇影視學2017級碩士研究生,師從大米湯,喜愛小咖秀。想要了解她的故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鬍子拉碴的菇涼

耕種太平洋

文/圖 顧燕

從小家家戶戶都是靠海吃海,並未感受到有什麼稀奇,自從上了大學,家鄉的概念頗為深刻,因為我總會說「我家在海邊」,也是從那時起,才發覺爸媽幹了一輩子的「工作」是和別人的爸媽不一樣。

自打我記事起,我們家就是一戶普通的養殖戶,養殖的種類叫紫菜——超市裡賣的「海苔」,其實我並未十分了解養殖的全過程,因為爸媽總是早出晚歸,伴著潮汐潮落,來往於大海與家之間,只是近幾年有了記錄父母生活的意識,才會刻意的去詢問這些流程(顯得我很外行),我爸常說他的這份「事業」後繼無人了。

初秋,是播種的季節。

爸爸在顯微鏡下觀察紫菜的細胞是否成功附著在了網連上,顯得很專業。我想給這幅圖取名「我的爸爸是個科學家」,哈哈。

記錄一張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圖像(手機拍),因為是中秋節拍攝,像極了天上的月亮。取名「顯微鏡下的月亮」

簡陋的磚瓦房裡是培育紫菜苗的「小池塘」,這裡面的水是爸爸從海里運回來的海水,池裡最底層是貝殼(經過4個月的培養已經附著了大量的紫菜苗),第二層是網連,外婆在不斷地給池子洒水,目的是讓貝殼上的紫菜苗儘快附著到網連上。(涉及化學知識,不太懂)

媽媽和幫忙的鄰居將成功附著上紫菜苗的網連撈起來,再鋪上新的網連

到了退潮的時候,爸爸會載著一車的成功附著苗種的網連去海里,媽媽坐在車廂里,防止車子太顛,網連半路滑落。

透過前窗玻璃可以看到,海水已經褪去了一半,我們到達了目的地。

卸貨。海水漫過爸爸的小腿肚子。

媽媽負責將網連繫好在四根竹竿上,遠處已是系好的網連。

換個方向,其實還有很多沒有完成。

爸爸卸完貨,開始了「巡查」工作,目的查看是否有被海水打垮的竹竿(竹竿搭起的架子也都是一根一根人工搭起來的)

發現一根散架的竹竿,停車,修補。

來往下海的拖拉機絡繹不絕,趕趟似的。遠處的風車(有風車的地方就是海岸),天上的海鷗,這一刻覺得很美。

只要有小水溝,就會有很多海鳥,媽媽說那是因為水溝里有小魚啊

每年的隆冬時節,是紫菜豐收的季節。初秋種下的「種子」,冬天可以結下「果子」。

這一年的光景並不好,因為海水污染(化工廠排污),紫菜長勢不盡如意

自從有了采菜機,爸爸在左,媽媽在右,相比於人工採摘,採摘紫菜的工作邊很容易操作。

媽媽的背影 2月里的海格外的冷,媽媽穿的還不算很多,因為要方便勞動。

爸爸的坐騎 有些破敗,但可以減少路途顛簸時的不適感。

海風凌冽 媽媽用毛巾包裹著自己的臉

如果這一天「工作」提前完成了,媽媽還會得閑去捉點泥螺回去給我加個菜。

爸爸也會去撿些文蛤給我煮湯喝,畢竟曾是康熙提名「天下第一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影和生活和愛 的精彩文章:

TAG:攝影和生活和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