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是物質?

什麼是物質?

太行金秋(15) 攝影:寒冰

個人心理活動基本規律的遺傳是整個人類所有思想傳承的生理依據。心理活動產生思想,思想發展「最高的」「系統的」階段是哲學理論,人類從誕生以來對哲學思想的探索就沒有停止。血型心理規律弄明白了,哲學思想原理自然也就容易清晰了。

哲學思想的範圍是物質世界,但長期以來,由於人們不了解意識的起源,以至於在對「哲學的物質」認識上所有派別的觀點必然是模糊和不徹底的。血型基本思維方式的發現為我們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創新科學唯物主義物質觀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1.馬克思的物質觀。

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出了新唯物主義正確地理解物質概念的方法論原則。他指出:「從前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做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沒有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對象性的活動。」

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是對一切可以從感覺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的抽象。因而它既包括一切可以從感覺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從感覺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動即實踐活動。

馬克思哲學觀的理論意義,一是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概括了世界的「萬事萬物」,為「世界統一於物質」奠定了邏輯關係基礎。

二是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物質這一客觀存在是可以為我們所認識的對象。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認識之物,不存在不可認識之物。隨著實踐的發展,人們對未知世界的認識將會不斷擴展和深化。

三是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主張客觀實在性是一切物質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學物質範疇同自然科學物質概念的聯繫,又把它們區別開來。

四是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舊唯物主義僅僅把自然事物理解為客觀存在,而對於社會事物,則由於不理解人類的實踐活動本身即是一種客觀存在,而把歷史過程完全理解為一種主觀的存在。馬克思主義物質觀把人類實踐視為一種客觀存在並將其包括到對物質概念的理解中去,唯物主義的說明了歷史過程,揭示了自然的物質性與社會的物質性,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統一的說明自然過程和歷史過程的唯物主義原則,實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2.恩格斯與列寧的物質觀。

(1)恩格斯對物質的說明。現代辯證唯物主義從無限多樣的物質現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概括,指出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早在19 世紀80 年代,恩格斯在總結當時哲學和自然科學發展成果時就指出:「實物、物質無非是各種物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是純粹的思想創造物和純粹的抽象。當我們把各種有形地存在著的事物概括在物質這一概念下的時候,我們是把它們的質的差異撇開了。因此,物質它不是感性地存在的東西。」這就是說,物質這個名詞是一種簡稱,「我們就用這種簡稱把感官可感知的許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屬性概括起來」。這樣就明確指出了哲學物質概念與自然科學關於具體的物質形態和物質結構的概念之間共性與個性的關係。恩格斯的上述論述說明:物質的概念的來源是我們對各種有形存在的物、事物也就是能感覺得到的東西的抽象;物質概念概括的是各種實存事物的共同屬性;各種實存的物、事物是感性地存在著的東西,即我們可以感覺到的東西(客觀存在),而物質作為概念是在人的頭腦中、意識中存在。

(2)列寧的物質觀。列寧對物質概念所下的定義:「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列寧是從物質與意識的關係上來把握物質的。物質範疇是對物質世界多樣性和統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學概括。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它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為人的意識所反映。這就是說作為哲學範疇的物質是指不依賴人們的意識而存在並能為人們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觀實在性。列寧對物質的定義說明:哲學的物質範疇是通過物質和意識的關係來界定的,物質不是意識、不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對於意識的獨立性、根源性,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體現了物質二性的唯物主義觀點,體現了世界的質是物質的唯物主義一元論觀點。列寧認為「物質和意識的對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範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在這裡,僅僅在承認什麼是二性的這個認識論的基本問題的範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超出這個範圍,這種對立無疑是相對的。」這是因為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反映者同被反映者是相聯繫的,在人類的實踐活動中「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毛澤東語)。物質定義的內涵是客觀實在,那麼具有客觀實在屬性的自然界、社會存在以及各種事物和現象都屬於物質的範疇、具有物質的屬性,如運動、時間、空間、規律、生產方式、實踐活動及其結果等,體現了徹底的唯物主義觀點。物質是可以為人們的意識所反映、所認識的,體現了唯物主義的反映論、意識的能動性和世界的可知論觀點。

總之,恩格斯的說明和列寧的定義,都體現了物質和物質形態、哲學的物質範疇和其他科學的物質概念的共性與個性的關係。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範疇,貫徹和體現了徹底的唯物主義觀點,進而說明了它的重要意義。

3.物理意義上的物質與反物質。

物理意義談的物質,是生命及人類出現的基礎。沒有物理的物質,就沒有哲學所謂的「統一於物質的世界」的人類認識。

從本原物質誕生來看,必然有反物質(但目前還很難被發現),二者相互作用出現宇宙的物質世界。最近國外有報道: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反氫激光物理裝置項目組在新一期《自然》雜誌發表論文說,他們對反氫原子光譜進行了首次測量。據稱,在宇宙大爆炸時期,物質和反物質可能是等量存在的。而人們如今生活的宇宙則看起來全部由物質組成,所有的反物質都似乎消失了。如果反氫原子可以被精確研究,這將有助於了解宇宙的奧秘。說明此項研究已經有了重大進展。宇宙為什麼是物質的,物質從何而來?僅僅停留在物質是不斷演變過來的回答是不行的,天下這個最大的謎題還有待科學發展最終解決。而我們哲學還只能是在已知範圍內談物質。

不過有好消息稱,美科學家可能破解宇宙學最大謎題,宇宙為什麼是物質的天下?美國《紐約時報》刊文《解釋萬物存在的新線索》稱,物理學家發現了一條新線索,能解釋宇宙為何由物質、而不是反物質組成。美國國立費米加速器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條新線索,可能有助於解開宇宙學的最大謎題之一,即宇宙為何由物質、而不是反物質組成。如果得到證實,這項發現將預示著日內瓦城外新建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將獲得重大發現,同時還將預示著人類可能會對自身存在作出解釋。要是宇宙嚴格遵守數學定律,我們連死亡都無從談起,因為我們壓根就不會存在。

物質是運動著的,與時間密不可分。時間究竟是什麼?最近又有了新的解釋。據國外媒體報道:古語常言,時間如同奔騰的河流,而我們就像順流而下的船隻一般,不停向前奔去。然而,這句話可能並不正確。科學家最近提出了一種新理論,認為時間並非向前行進,相反,時間中存在的一切都是永存的。根據這種理論,如果我們能設法「俯瞰」宇宙的話,我們便能看見時間向四面八方伸展開去,就像我們眼下所見的空間一樣。這種理論認為,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宇宙中的固有存在。思科博士認為過去發生的事件並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逝,而是分別存在於同一時空的不同部分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型心理與哲學研究 的精彩文章:

計算機運行程序與人類心理過程的對應理解
人的心理有「型別」嗎?
血型思維方式論及其意義
心理科學應以血型思維為其理論主線
ABO血型基因的根本作用是什麼?

TAG:血型心理與哲學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