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丟棄的「廢品」,日本撿到後視作寶物,因它強勢崛起!

中國丟棄的「廢品」,日本撿到後視作寶物,因它強勢崛起!

19世紀中期,日本仍處於封建社會,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然而到了19世紀60年代末,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的改革運動,完全改變了日本的國運,使日本快速崛起。那時的清朝也進行了洋務運動等一系列的改革運動,皆以失敗告終。那麼為什麼兩國的命運是截然相反的呢?

閉關鎖國

清朝和日本的國運差距居然是因為一本名叫《海國圖志》的書!《海國圖志》是由中國近代新思想的倡導者魏源所編寫的,該本書是介紹當時西方歷史和地理最為詳細的著作,書命中的「海國」是指西方國家。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國門大開,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林則徐將他搜集到的一些外國資料交給了魏源,魏源因此辭去幕僚工作專心編寫書籍,耗時整整11年的時間才將此書完成並命名為《海國圖志》。魏源曾說過為何堅持撰寫此書的原因。

魏源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目的是希望當時的國人跨出國界,以接受的眼光去看待西方新鮮事物,多了解西方文化經濟水平,以此來面對西方國家的入侵。

1842年,魏源完成了以知夷、師夷、振興軍備為核心理論的前50卷《海國圖志》,介紹了西方各國的地理、歷史、政治狀況和許多先進科學技術,總結了鴉片戰爭的軍事教訓,整理許多軍事戰略戰術思想。

悲哀的是,這本書出版後卻招來了各級官員的謾罵,舊傳統思想的頑固派無法接受書中對西方「夷狄」的讚美,有的官員建議禁止此書發行甚至是想直接銷毀。1851年,《海國圖志》傳入日本,日本對此書的重視程度幾乎達到了瘋狂程度,將此書翻譯為日文出版後,往往是供不應求,《海國圖志》被日本視為瑰寶。《海國圖志》使日本大開眼界,幫助他們了解到世界各國的情況,已成為幕末日本朝野上下的重要啟蒙讀物,尤其是給與要求抵禦外敵,革新內政的維新志士以啟迪,從而也推動了日本的開國與維新,對明治維新起到啟蒙作用。

明治維新

《海國圖志》對兩國發展的影響有目共睹,清朝當此為「廢棄品」,日本以此為「寶書」,詮釋了當時兩國人民文化思想水平的差距,也告誡現在的我們需開放思想境界和放眼於世界,學習世界各國先進文化技術的同時,也要兼顧中華文化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