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國剛品讀《資治通鑒》:善於用人的孫權輸在接班人上?

張國剛品讀《資治通鑒》:善於用人的孫權輸在接班人上?

任何一個成功的領袖人物,其領導風格、成功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治國理政,莫先於用人,用人始終是領導藝術的核心內容。孫權的領導風格,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孫權

第一,處事謹慎,對發展戰略心中有數。

公元200年十月,孫權即位不久,與魯肅初次見面。魯肅是周瑜推薦的。二人合榻對飲。孫權說:「今漢室傾危,孤思有桓、文之功,君何以佐之?」意思是要學習齊桓公、晉文公,匡扶漢室。這其實是場面上的話。主政一方,當為漢家社稷效力。

魯肅非常直截了當地說,您恐怕不夠格啊。當年漢高祖劉邦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日之曹操,猶昔日之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以我淺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保守江東,割據一方,以觀天下之釁耳。若因北方地區多務,我們可以伺機剿除黃祖,進伐荊州劉表,完全據有長江天塹,此王霸之業也。

其實,在孫策臨終前,就提出了「保有江東、徐觀天下」的偏霸之策,魯肅只是捅破這層窗戶紙,並且更具體地論及發展路線圖而已。但孫權新領江東,極力與曹操斡旋,不宜立馬錶態,暴露自己的政治意圖。他現在的身份還是漢臣,所以他假裝糊塗說:「今儘力一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資治通鑒》卷63)孫權這番表態,與48歲的劉備後來對於諸葛亮「隆中對」的立馬錶態,有顯著的不同。應該說,各有千秋。劉備立馬錶態,是要給自己和團隊打氣;孫權故作沉吟,則是為了掩蓋自己的戰略方向。兩位都是高人!可是,人家孫郎只有18歲哦。

《資治通鑒》記載了孫權剛就任在人事上的一些安排。「權料諸小將兵少而用薄者,併合之。別部司馬汝南呂蒙,軍容鮮整,士卒練習。權大悅,增其兵,寵任之。功曹駱統勸權尊賢接士,勤求損益,饗賜之日,人人別進,問其燥濕,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志趣。權納用焉。」這段話說了三件事,一是孫權一上台進行了一次軍隊改革,合併裁剪了一些兵少能力弱的幹部;二是重用提拔了呂蒙,因為呂蒙帶兵出色;三是採納駱統的建議,尊賢納士,聽取其建言,關心其生活,觀察其志向,以便進一步發現人才。

第二,善於識人用人,能夠駕馭部下。

孫權割據江東,除了地理優勢,就是人才的優勢,始終有一批文武人才衷心輔佐他。這一點,為曹魏出使江東的使者觀察到,諸葛亮在蜀漢也多次提到這一點。治國理政,人才終究是第一位的。孫權用人最大的特點是,不求全責備,人盡其用。

孫權曾經評論過吳國的三個重要人才,周瑜、魯肅和呂蒙。對於周瑜,他肯定其膽略過人,赤壁之戰,開拓荊州,建立偉業。對於魯肅,他肯定其見識超群,並舉二事為證。一是榻中對,二人初次見面,魯肅論及發展大略,謀求帝王之業,此是一大快事!二是曹操大兵壓境,張昭、秦松等人都主張投降,只有魯肅力主抗擊,勸孫權召周瑜,總領兵事,最終獲勝,這是二大快事。

但是,孫權說魯肅也有錯失,認為魯肅力主借荊州給劉備的事,是其明顯失誤;當劉備不願意歸還荊州之時,魯肅向關羽討要不成,說關羽沒有什麼了不起,這是魯肅「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但是,孫權說,瑕不掩瑜,我並不苛責於他。孫權還讚賞魯肅帶兵,軍令嚴肅,路不拾遺,有完美的法令制度。(《資治通鑒》卷68)

對於呂蒙,孫權讚賞他不僅果敢有膽,而且是「學問開益,籌略奇至」。關於這一點,還有一個故事呢。

呂蒙

呂蒙帶兵後,有次孫權對呂蒙說,「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你現在掌權用事,不可不學習,建議他花時間讀讀書。呂蒙推辭說,軍中事情繁忙,哪有閑工夫讀書啊。孫權說,「不是讓你讀書去當經學博士啊!但當涉獵閱覽,了解歷史成敗嘛。你說自己事務多,與我比怎麼樣?我的事情也多,但是,我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裨益。」從此,呂蒙注意讀書,進步很快。以致魯肅見到後,大呼:老兄今日之才學,非復當年的吳下阿蒙啊!呂蒙不無得意地說,有道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老兄怎麼現在才明白呀! 孫權稱讚呂蒙通過學習,進步很快,與周公瑾相亞,唯有議論的風采,稍遜而已。

再舉一個例子。赤壁之戰後,曹操與孫權在濡須—合肥一帶有過多次拉鋸戰。孫權常年屯兵在濡須口(今安徽無為縣北)。他讓大將周泰在濡須前線統兵,發現大將朱然、徐盛等輕視周泰,不僅出身寒微,而且也沒有什麼背景,歸周泰統屬,他們心中不服。前線統兵將帥不和,這是兵家大忌。怎麼辦呢?孫權沒有採用生硬的手法批評不服的將領,而是動了些心思,用溫和的辦法化解了矛盾。

孫權約會諸將宴飲,酒酣耳熱之際,命周泰解開衣禁,見其身上傷痕纍纍,故意問道,周將軍啊,你這遍體鱗傷是怎麼回事啊?周泰老老實實地一一作答說,這一處傷疤,是何時何地的哪場戰鬥所致,哪一處傷疤是何時何地的哪場戰鬥所致。等到周泰說完,穿好衣服,孫權已經淚流滿面。他緊緊拉住周泰(字幼平)的手臂說:「幼平,卿為孤兄弟,戰如熊虎,不惜軀命,被創數十,膚如刻畫(身體上的刀劍傷痕像刻畫的線條一樣),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宴會結束後,孫權請周泰帥兵馬導從,鳴鼓角作鼓吹而出。於是,徐盛等乃服。(《資治通鑒》卷68)你看,孫權做思想工作,絕不魯莽,而是講究方式方法的。

這一特點也體現在處理陸遜與諸葛恪的關係上。所謂「夫不舍小過,纖微相責,久乃至家戶為怨,一國無復全行之士也」。(《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

第三,對外戰略靈活,善於審時度勢。

三國的外交縱橫中,東吳的身段最柔軟,聯劉抗曹,或者是降魏攻劉,端的看國家利益,沒有個人感情。赤壁之戰前的事情不說。赤壁之戰後,孫權與曹操有過多次交手,互有勝負。但是,如果國家利益受到威脅或者損害,孫權從來不吝惜與劉備翻臉。孫權有多次投降曹魏的舉動,又有多次與蜀漢盟誓的事情。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

當初劉備借荊州,一是因為劉備赤壁之戰確實有功,二是魯肅力主孫劉聯盟,對付北邊的曹操,把劉備當做看家護院的。其實,劉孫兩家對於荊州的歸屬,有明顯的溫差。214年,劉備取益州,孫權就嘀咕著荊州的事情。魯肅死前,由於曹操在漢中的行為威脅到劉備,劉備做出讓步,孫劉兩家分荊州為二,東邊三郡歸孫吳,西邊三郡歸劉備,算是暫時熄滅了爭論。

219年,劉備拿下漢中,稱漢中王,關羽在荊州地區採取配合行動,猛攻襄、樊,意欲從陸路上打通荊益。孫權不想劉備在中原得計,更想乘劉備無暇東顧,將其勢力從荊州徹底清除出去。司馬懿看出了孫權心中的小九九。於是,孫曹一拍即合。孫權與曹操暗通款曲,關羽丟了性命。

不久,曹操去世,220年十月,曹丕禪代稱帝,次年八月,「孫權遣使稱臣,卑辭奉章」,對此,曹丕欣然接受,封孫權為大魏天下的藩王——吳王。對於孫權的甘做藩臣,曹魏陣營的人看得很清楚,無非是權宜之計,防止劉備報仇時,「蜀攻其外,我襲其內」。孫權面對曹丕派出的使者浩周,信誓旦旦,說是絕對誠意,甚至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解釋,「為之流涕沾襟,指天為誓。」可是「多設虛辭」,絕不派質子。(《資治通鑒》卷69)

及至夷陵之戰,蜀漢失敗,孫權馬上不認賬。曹丕大怒,派大兵征討,孫權「乃卑辭上書,求自改厲」。孫權還在上書上說:若陛下認為我罪在難除,不能原諒,臣當奉還土地民人,「寄命交州,以終餘年。」把我流放到交州去,終其餘生。同時,孫權又與上過當的魏國使臣浩周寫信:「欲為子(孫)登求昏宗室。」又云:「以登年弱,欲遣孫長緒、張子布隨登俱來。」說得跟真的一樣。你看孫權的這些手段,說謊不眨眼,什麼詞都講得出來。

三國鼎立圖

但是,這次,曹丕不上當了,決計親征東吳。孫權自知說鬼話不行了,於是一方面發兵臨江拒守,另一方呢,又腆著臉,「使太中大夫鄭泉聘於漢,漢太中大夫宗瑋報之,吳、漢復通。」蜀漢這時候已經沒有力量再戰,與曹魏又不存在和解的可能性,只好接受了東吳的和平使者。在劉備死前,蜀吳已經實際和解。223年,劉備崩駕,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實際主持朝政。諸葛亮主動遣使東吳修好。於是東吳與蜀漢維持了40年的和平,直到三國局面的結束。

孫權晚年犯了許多錯誤。孫權是一個疑心比較重的人,只是他不一定放在臉上。在赤壁之戰前,他為了牽制周瑜,派程普與周瑜為左右督。及至呂蒙帶兵圖荊州,又想要派孫家人牽制,呂蒙點出此事,說當初周瑜與程普的不協調,幾乎鬧出事故來,孫權才作罷。當年的孫權,尚能改過遷善,約束權力,把持自己。可是晚年的孫權,聽信讒言,昏聵驕狂,手握大權不放,疑心重而聽不進勸諫。他任用的宰相,不是平庸之輩,就是遠離京城的前線統帥。前者不敢用權,後者無法執政。孫權也想改革,可是,他用呂壹進行的改革,變成了苛政。特別是在接班人選擇上,反覆無常,終至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孫權是三國英雄裡面,壽命比較長的一位。252年辭世的時候,已經70歲。在古代王朝權力結構中,長壽的帝王,不知道約束自己,往往形成晚年的悲劇,孫權也沒有逃脫這個命運。

專欄作者:張國剛,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為聯邦德國洪堡學者,主要致力於中國古代史、中西文化關係史的研究。

《張國剛品讀<資治通鑒>》專欄簡介:

毛澤東云:中國有兩部大書,一部是司馬遷的《史記》,另一部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都是有才氣的人,在不得志的情況下撰寫的。唯其有才,故能寫出好書,值得閱讀;唯其不得志,故能寫出深刻的書,值得參悟。

司馬遷縱橫恣肆,直抒胸臆。《貨殖列傳》,閱盡人間百態;《刺客列傳》,沉鬱凄美,蕩氣迴腸。《史記》不虛美,不掩惡,盡顯真精神。

司馬光厚德載物,憂國憂民。《資治通鑒》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力求警鐘長鳴、讀史明智,「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赤子之心淋漓盡致。

如果說《史記》展現了道家的自由與洒脫,那麼《通鑒》則體現了儒家的使命和責任。鑒於《資治通鑒》用294卷的篇幅,記載了戰國之趙宋建立前1362年的歷史(若加上倒敘則超過1400年),涵蓋了「二十四史」中十九部正史的內容。其內容之深厚、史實之繁複,則是《史記》所不能比的。

我們的讀史,選擇了《資治通鑒》。

上起公元前403年,下迄公元959年,一千三百多年間華夏大地究竟發生過怎樣波瀾壯闊的歷史?300多萬字的《資治通鑒》,只是執政者「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的治國寶典嗎?普通人如何從這部煌煌大著中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領略中華文化的深沉智慧?應鳳凰網國學頻道邀請,歷史學家、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國剛先生開闢《品讀<資治通鑒>》專欄,為我們作詳細解讀。

王夫之《讀通鑒論》認為,讀史之旨趣,可以自淑、可以誨人,可以知道而樂!這個「道」是什麼呢?如何去達到這個「道」的境界呢?是司馬遷的無拘無束,還是司馬光的家國情懷,這則是可以任由讀者諸君去選擇的。

推薦書目:張國剛著《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中華書局出版。

《張國剛品讀<資治通鑒>》專欄鏈接:

《資治通鑒》為何開篇說三家分晉?清華教授專欄品讀

戰國初霸的崛起之路:領導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

能力強是非多 戰國名將吳起為何死於非命

身死法存:商鞅變法如何為中國兩千年歷史奠定基調

不僅靠虎狼之師:三大策略鑄就秦國統一大業

從棄兒到「祖龍」:你不知道的秦始皇

堡壘從內部攻破:他才是滅秦第一「功臣」

從「無賴」到皇帝:劉邦的成功之道是什麼?

漢初「一國兩制」的經驗與教訓:分封製為何行不通

張國剛品讀《資治通鑒》:漢武帝真的「獨尊儒術」嗎?

張國剛品讀《資治通鑒》:絲綢之路與張騫出使的歷史經緯

張國剛品讀《資治通鑒》:霍光家族腐敗的啟示

張國剛品讀《資治通鑒》:王莽改革為什麼會失敗?

張國剛品讀《資治通鑒》:「乖孩子」劉秀的逆襲之路

東漢皇后的四種面孔:誰把她們推上歷史前台

張國剛品讀《資治通鑒》:勵志偶像曹操的成功與失敗

張國剛:處處不如人的劉備為何成「天下英雄」

張國剛品讀《資治通鑒》:十八歲的孫權靠什麼威服江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一個毛頭小子成長為一代帝王!
三國新編 · 雪弟恨興舉國之兵 孫權慌降曹魏求援(一)
此人擒關羽敗劉備,晚年圖財害命,孫權卻放任不管
如果三國人物開公司,董事長非他莫屬
板橋雅緻之韻,清風徐徐而來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