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灸法四穴

灸法四穴






   

點擊上方藍字或長按右邊二維碼加關注





養生,((內經》稱之為「道生」,《千金要方))亦稱為「攝生」。今人多稱為「保健」,是強健身體,抵抗衰老,防病御病,延年益壽之意。「治未病」——兩千多年來,一直是歷代醫家、養生家的養生思想,亦女《內經》云:「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呼!」古人之養生,其意深廣,豈敢小視!




    何者為養生?覺悟人生,善待人生,為避諸苦而勤於「調正身心」,使生命不偏於自然之大道,是有智者之覺行,故名日「養生」。然而,我等當今之大眾,既無養生之智,又無攝生之行,被日常工作、生活所累,健康日下,亞健康充行,生無量煩惱,令諸病纏身,百苦交煎。身由病而招苦,亦由病而招致老死,當今之社會猝死人之多,令人恐懼,而又令人深思,放眼望之,有幾人能達無疾而終的仙境呢?人失去了健康,都是由於不善調身亦不覺心故。終日放縱七情,執著大小是非,患得患失,欲心無厭,不避寒暑,飲食無常,起居無度,導致心神不寧,日積月累暗耗一身之正氣,損氣血兩傷不能通暢流布,潤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引得內外之邪生,是百病之來源。




    內經聖典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心是主乃為神也,身是仆乃為用也,主不明則昏,仆不順則逆。人之神「妄動」則心火自生,火旺定克肺金,肺損則不生腎水,水不足不養肝木,肝失調則克脾土,土不運化則不生肺金,腎之真水則大虧,水少則不能制心火,水火不濟則陰陽失衡。故五臟相聯,一動全動,一病全病,而禍首者乃在心神之「妄動」。故欲養生者,當求其本,「靜心」為本,心靜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氣血旺者則百脈貫通百病可去,無病者亦可強身健體。




  何者為「靜」呢?靜者不妄爭,靜者不妄辯,靜者不妄求,靜者不妄取,心自安矣。心安則如鏡,頓照人生苦短,萬事無常,剎那變化,皆是夢幻泡影,似水中月,鏡中花,身心內外無一物可得,久久觀察,慢慢思維,便覺悟宇宙人身之真相,息攀緣執著之心,斷顛倒之幻想,此乃是「正心」之法也。




    善養生者既有「正心之法」,亦當有「調身之術」。而調身者,當以扶養人之正氣為本,正氣乃是生命之根也。《難經一八難》云:「氣者,人之根也。」《醫門法律》云:「氣散則形亡。」氣猶如人體的「電力」,乃是生命從始至終的動力,其旺盛,則人之陰陽協調,氣血充盈,乃是臟腑經絡功能正常,衛外固密的象徵。所以《內經》講到:「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而正氣是生命活動和抵抗病邪的源泉。正氣足者,就能保持陰陽平衡,從而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所以「扶養正氣」是養生調身的根本法則。



    然扶養正氣,貴在於脾腎,古人云:「脾為五臟之母,腎為一身之根。」腎者,先天之本,主骨而藏先天之精,是生命能量的「蓄電池」。在《內經》中提到人的生、長、壯、老、死的自然規律,都與腎中精氣的盛衰息息相關,從而指出了衰老、生病的根本原因亦在於腎氣的衰弱。故古人云:「人之有腎,如樹有根。」




    脾胃者,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五穀之精微,是生命動力的「發電機」。生命的持續,氣血精液的生化,均有賴於脾胃運化的功能,故((景岳全書》云:「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王,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在《脾胃論一脾胃盛衰論》中亦云:「百病皆脾胃衰而生也。」故脾胃是生命活動——「電力」的來源。




    然而脾胃運化水谷之功能,需藉助腎中陽氣溫煦的推動,而腎中的精氣,亦有賴於脾胃所化的水谷精微之氣,才能不斷充盈儲藏。如同發電機運轉,需要蓄電池儲存的電力才能工作;而蓄電池的電力,亦來源於發電機的發電。脾與腎的正常運轉,才能互滋互助,相互促進,使「電力」源源不斷地輸布全身,令正氣充足。所以,脾腎是生命的根基,根基牢固,則氣足身壯。否則,脾腎一虛,正氣則虛,邪氣則盛。幾一切病者,皆因根基不牢固、氣虛而生。故扶養正氣貴在「溫補」脾腎。




    溫補者,莫過於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壯人陽氣,益人真陰,((內經》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大醫張景岳亦云:『『凡通體之溫者,陽氣也。一生之活者,陽氣也。五官五臟之神明不測者,陽氣也。」陽氣者為人身之根本,陽氣旺,猶若日照當空,萬物有生髮之機。倘若陽氣衰敗,猶若陰霾滿布,萬物枯亡。然,艾灸之法,何以能壯陽氣呢?艾火連續燃燒,能使溫熱之氣由孔穴傳達經絡,又因經絡和臟腑相互聯繫,致使直達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循環全身,能壯元陽固虛脫,有培補元氣,固陽益陰,調和營衛,延年益壽,抗衰防病之功,乃為歷代養生大家所尊崇。宋代灸法養生家竇材,在其所著的《扁鵲心書》中云:「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虛則人病,真氣絕則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其在書中亦云:「人之晚年陽氣衰,故不能溫,下元虛備,動作艱難,蓋人有一息氣在,則不死,氣者陽所主也,故陽氣盡則心死。人於無病時,長灸關元、命門、氣海、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命矣。」故艾灸之法可治未病、治未亂。是養生之大法也。




    四穴者,乃溫補脾腎,扶養正氣,保命之要穴也,其名日,關元、命門、中脘、三里。



    「關元」者,又名丹田,任脈之穴,在臍下三寸處,其居於下焦,真陰真陽關鎖於此,為一身元氣所在,乃生化之源,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處。




    「命門」者,又名精宮,督脈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男子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氣與腎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維護生命的門戶,故稱為命門。《景岳全書》云:「命門為元氣之根,為水火之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非此不能發。」所以本穴是生命之門,是人生命力的中心。此二穴者,用純陽艾火常灸之,可振奮腎氣,使腎陽充足,便能推動整個機體的氣血循環運行。




    「中脘」者,又名太倉,任脈之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六腑與五臟互為表裡,胃為五臟六腑之海,故古人云:「得胃氣者生,微信搜索zyk38142804,失胃氣者死。」道家亦講:「百穀之實土地精。」這是說明人賴百穀以養其身,凡養生調病者,當首應調和胃氣,胃氣調則生,是人體養生之要穴之一。    .




    「三里」者,足三里也,一名下凌,在膝眼下三寸外一橫指處,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是五輸穴之一,胃腑的下合穴。經屬五行之土,穴屬土,根據「合治內腑」的原則,凡胃腑的疾患皆可使用。所謂土生萬物,胃與脾相表裡,故統治一切脾胃之疾。祖國醫學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調補足三里,實培補後天,是養生保健的第一要穴。灸足三里養生保健,我國古代有很多記載。《醫說》講:「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意思是說若要保持身體的健康平安,應常灸足三里穴。古人還有「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壽至二百餘歲」之說。明確提出無病之人,長灸足三里可以延年益壽,故稱為長壽之灸。本穴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的功效。




    病不分輕重,皆使人痛苦恐懼;死不分貴賤,皆使人茫然無助。金錢、名利、事業、地位,一切執著,頓化成泡沫烏有。經云:「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福。」覺悟、知足、看破、放下,便可獲得人生第一大利,此乃養生之宗旨,脫苦之大道,悟此何需靈丹妙藥,灸熨、砭針亦為次也。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昨日分享:





  • 艾灸這裡面若桃花,特適合30歲以上女性!



  • 【美容】艾灸一個穴,告別黃臉婆!



  • 秋分灸開啟,艾灸重點:平衡陰陽、滋陰防燥



  • 【新手必讀】不能不懂,連艾灸高手都要看的文章!



  • 【保健】身體壯實宜刮痧;虛弱宜艾灸


更多疾病治療方法請關注公眾號點擊疾病查找,不定期更新



新手必讀、

排病反應

3000種疾病取穴

穴位查詢


視頻學習

獨穴炙法

艾灰、

配穴全集

取穴處方


艾炙保健、冬病夏治、三伏養生


 



?

 

男女科


腺肌症

月子病

閉經

月經不調

痛經、婦科病


巧克力囊腫

多囊卵巢

子宮肌瘤、

早衰

輸卵管


男不育、

白帶

、乳腺疾病、備孕

卵巢保養

宮寒


升下垂臉

祛痘

黃褐斑

美容

臀部排毒

不孕


卵巢囊腫

陽瘺

早泄、

前列腺、

毛囊炎


子宮內膜異位




?

 

其他疾病


失眠

鼻炎

感冒

風疹

落枕

關節炎

禽流感


痛風

祛濕

腰間盤突出

神經痛

強直性脊柱炎


牙痛

過敏、

腰腿疼痛

小兒艾炙

扁桃體

咳嗽


帶狀皰疹

老人艾炙

白髮變黑、

老花眼

富貴包


手麻

腫瘤

自汗

體虛

耳病

甲狀腺

高血壓


咽喉疾病

頸椎痛

胃下垂、胃寒、胃炎、結腸炎


胃潰瘍、脾胃虛寒、

腰疼

腺樣體肥大、

氣血不足


濕疹

舒肝解郁

退燒

癌症

白癜風、

靜脈曲張


盜汗

腦梗

撞傷

、、

腎陽虛

骨質增生

節氣炙


化痰

中風

糖尿病

高血脂

、、

三伏養生

腳氣


頸椎病

消炎

皮膚癢

咽炎、

陰虛

浮腫

偏癱


骨刺

心悸

水腫

高血糖、

尿失禁

鼻竇炎


防寒


 



艾炙療法


長蛇灸

核桃灸

、黃豆灸、

隔姜灸

威靈仙炙


隔物炙

火柴灸

督脈炙

隔蒜炙

蓖麻仁炙


葯捻炙

隔鹽炙

桑枝炙

桃枝炙

白芥子炙


鼠糞炙

燈火炙

葯錠炙

藥線炙

吳茱萸炙


敷藥炙

毛莨炙

斑蝥炙

甘遂炙

巴豆霜炙


蠟炙

隔附子餅炙

水炙

冷炙

旱蓮草炙






⊙版權聲明:文章及圖片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免責聲明:本平台偏方和中醫食療、經絡養生知識僅為分享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或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艾炙大全 的精彩文章:

艾灸這裡面若桃花,特適合30歲以上女性!
中秋佳節,祝朋友們中秋佳節快樂闔家幸福!
【補腎】但凡種子,皆可補腎!

TAG:經絡艾炙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