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走讀大運河:穩定家庭聯產承包制,也是在等待和期望

走讀大運河:穩定家庭聯產承包制,也是在等待和期望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房寧】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學問,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做學問的方法。現場觀察法是我們在長期政治學研究實踐中摸索出的一套專業性研究方法。今年春天走讀運河的徒步考察調研,無意中進一步發展了現場觀察法,不妨稱之為「走讀觀察法」。

所謂走讀觀察,是對社會生活進行連續性不間斷的走訪觀察,它有別於一般調研採取的那種一城一地一單位的點狀調研。走讀觀察可以對社會生活進行全程式、全域性的觀察和了解,其價值在於有利於形成對事物發展整體進程的認知。同一事物在一定歷史區間和一定區域內發展進程與水平是存在差別的,點狀調研看到的是事物發展的現狀與結果,不易於形成對某一事物發展進程的印象。走讀觀察對一事物進行全域觀察,可以發現該事物在區域內呈現出的不同發展狀況和水平,在事物的共時態中呈現歷時態進程,相當於將時間維度引入了觀察的視野,有利於發現影響事物發展的連續性因素及作用,有利於形成對於事物全貌和進程的總體認識。

在不同地點進行關於同一事物的調查研究屬於共時態研究,形成的印象與結論是關於事物在不同地點上的共同性和差異性,有利於形成對於影響事物發展要素及其權重的認識。走讀觀察法是歷時態的研究,猶如走進「時間隧道」,通過了解同一事物在不同發展階段上不同水平的呈現,形成對事物發展進程的印象與認識,獲得對於影響事物發展諸因素之間關聯性以及事物發展規律性的認識。

在中國腹地3000里的行走,使我們直觀地領略了中國近40年來的快速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與其他國家工業化進程一樣,中國的發展是不均衡的,中國的不均衡性明顯高於許多西方國家。認識發展不均衡性是了解當代中國國情的重要方面。

我們的感受是,中國發展的共時態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於人們的觀念形態中。藉助英語時態作表達,在觀念上中國社會進程都在當下,可算作英語中的現在時。但如果你從北向南從一路走下來,你會發現各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態與水平絕不是同屬一個現在時,中國社會發展狀態實際上同時具有過去時、現在時、未來時。即使是同為現在時,甚至還可以區分出「現在完成時」和「現在進行時」。

比如:冀東、魯西農村地區的發展進程停留在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應該屬於過去時了;魯中、魯南、蘇北的中運河區段則處於世紀之交,也屬過去時但依然在較低水平上有所發展,並非「過去完成時」可算「過去進行時」;而蘇北工業化地區大致為里運河區段,則已經是真正意義上的「現在時」,到了蘇南以至杭嘉湖平原尤其是杭州,基本上是中國的「將來時」。

中國的發展猶如一場行軍,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進軍的號角,國家開始了改革開放的偉大進軍,但整個中國並不是齊步走的,一路走來有的快有的慢,有的走到80年代末就停住了腳步,有的停留在了90年代,有的走到了前面超過國家平均水平20年。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用走讀觀察猶如走進了時間隧道,可以直觀地完整感受和了解中國發展的不同階段,更加深刻地認識中國發展的不均衡性,從中還可以進一步深入思考發展不均衡的內在原因與規律。

走讀運河前,城鄉之別是關於中國社會內部差別的一個尋常概念。走讀運河後,新增的見識是能夠區分工業化地區的城鄉與非工業化地區的城鄉,都是鄉村但工業化地區與非工業化地區的鄉村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路走來,連續觀察,你甚至會發現不同發展水平區域的邊界,即發展轉型的臨界點。

那天我們從淮安沿運河右岸向揚州的寶應進發,下午走過淮安涇河鎮運西閘時,我們忽然意識到剛剛跨過了中國北方工業化與非工業化地區的邊界。運西閘北屬淮安,閘南屬揚州寶應。一道短短二三十米的閘橋明顯地隔開了兩個時代。淮安是周總理的家鄉,應當說城市建設得十分漂亮,但淮安農村與冀魯豫廣大的農村卻沒有很大區別,仍屬半自然經濟狀態。

一過運西閘橋,首先田野里景觀大不一樣,閘橋南面的村子叫春光村,春光村田地里滿眼設施農業,大棚成片。春天裡華北平原上油菜花盛開,但寶應以北的油菜花多在道路兩旁或房前屋後,這是農家少量種植換油自家吃的,但進入寶應黃燦燦的油菜花一望無際,顯然是經濟作物大面積種植。

在春光村裡我們終於見到了一家叫「大兵農家菜」的餐廳,這是離開天津後第一次在村莊里見到餐廳。春光村頭居然有一條小街並排開了四、五家小超市,頗有了點「商業街」味道,走進超市一看貨品——一律江蘇本地品牌,完全沒有了一路上村莊小超市裡比比皆是的冒牌貨。

經過近40年大發展,中國形成了以「長三角」、「珠三角」為代表的廣大工業化區域,工業化地區的城鄉具有一體化趨勢,揚州以南一路走下去,看到的是城鄉差別顯著縮小、城鄉界限逐漸模糊。另一方面,工業化地區對非工業化地區,尤其對非工業化的農村乃至鄉鎮具有強烈的吸納作用,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統統流向工業化地區,而非工業化地區農村則陷入了歷史性的沒落。

行走路上,我們常常議論,千年來的中國故事有一半都發生在身邊這條大運河上,當年中國最有本事的男人和最漂亮的女人云集河上。但隨著工業化進程,這條一千年來的繁盛之河已經寂靜無聲,非工業化地區農村剩下的是老弱婦孺。

一天我在地頭與一對給麥地施肥老夫婦攀談,他們都已70出頭,種著6畝糧田。丈夫扶著一個專用施肥的輕便犁杖,犁頭破開土地胺肥顆粒隨即順犁頭撒下隨後再覆土埋住。當年插隊時我也曾干過類似的活計。休息片刻,老婦人在前肩背繩子拉起犁杖,老漢在後扶犁施肥。我看著他們走遠,漸漸隱在蒼茫綠野之中。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我忽然意識到他們也許就是最後一代曾延續數千年的中國農民了,再過一二十年他們註定會消失在這片耕作了千年的土地上。

伴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國傳統的農業、農民和農村行將走入歷史。首先是從事傳統農業的人口嚴重老化。當年我不到20歲去農村插隊落戶,那時農民調侃自己,自稱「老農民」、「老社」,我也自稱「老農民」。現在的農民那可是真的老了,根據我們一路的觀察,日常從事田間勞動絕大多數人已在50歲以上,甚至多數超過了60歲。

我曾兩次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連續訪談10位遇到的在田間耕作農民包括詢問年齡,結果兩次完全一樣:70多歲的3人,60多歲的3人,50多歲的2人,40多歲的2人。當問及為什麼還在家種地,50歲以上的都回答:老了,打工沒人要了。幹了半輩子農活,現在幹不了別的,只好回家習慣性地操持老活計。這批在家種地的農民確實已經太老了,未來10至20年,他們會消失在故土。

其次,半自然經濟狀態農業的非經濟性使得傳統農業無法持續。現在華北平原上老一代農民的耕作是慣性行為而非經濟行為,分散的糧食生產根本無法盈利,老年農民的勞作相當於城市居民退休後的休閑活動。現在種糧農民一年辛苦換來的錢不如在城裡打兩個月工掙得多,這種不經濟的活動自然是難以為繼。

第三,沒有繼承人。無論是出於習慣還是出於無奈,現在的農民再也不會有接班人了。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第二代、第三代跟隨著工業化大潮進入了城市,進入了第二、第三產業,儘管這些農民工還沒有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國民待遇,他們轉化為城市居民的路還很長,但這是一條不能回頭的路,進城農民工為了自己的下一代能夠最終在城市裡立足生根,他們無論如何要在城市裡打拚!他們決不會讓子女再回到村莊里重複祖輩的生活!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國農村將翻開新的歷史篇章,延續數千年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即將隨著最後的農民的消失而走入歷史。農民沒了村莊也會沒落。可以預見中國大地上將出現一種新型農業,但新型農業不會像傳統農業自然消亡那樣自然產生。

新型農業的出生還有許多阻礙和困難,其中重要的問題是現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歸屬問題。當還在農村土地上耕作的老一代農民消失後,誰來耕作土地?從理論上和國外經驗上講,現代農業公司集中耕作是一個大趨勢,但現代農業公司進入農業的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甚至是進一步的土地產權問題。現在一切似乎都是在等待,按政策語言叫作穩定家庭聯產承包制,實際上是在等待和觀望。

我們在山東臨清鄉下探訪一個村莊,這村共300來戶人家參加了上一輪土地承包。和其他村莊一樣,這個村子也是個老齡村。去年村裡有一對老夫婦相繼故去,他們的承包土地按當地政策要由村內300戶參加承包的村民中的近親屬轉包,而不能由他們已經離開村子常年在外打工的子女繼承承包權。最終老夫婦的承包地被他們已經嫁到鄰村的一個侄女轉包。

這樣的政策蘊含著一個深刻的問題,當村中絕大部分承包人都故去後,村中土地由誰承包?農村集體土地當集體消失後由誰來繼承?這是中國在未來一二十年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如果將來由「最後的農民」的已經離開農村和土地的子女及後代繼承,則勢必要造就一個巨大的食利階層,形成千千萬萬個「小地主」。

食利問題暫且不講,無數個小地主對新型農業生產,對於土地集中經營會形成無法承受的交易成本,即像印度、菲律賓那樣的情況。一旦形成這樣的局面,不僅新型現代農業無望,還將累及中國最終的工業化、現代化進程。

走在大運河岸上,望著緩緩的河水、富饒的原野,中國的未來在這裡,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終將出現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但是,許許多多艱難險阻也隱藏在這片土地上,需要我們的智慧,需要我們的魄力,需要得到妥善的解決。這些問題也許很難,但好在還有時間。我們走累的時候,難免心生焦躁,一路同行默默無語的的白瑪師傅這時就會跟我們說,沒關係,不著急,慢慢走慢慢走,路還遠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活在當下,是誰讓我們的餐桌多了條「魚」?
這座博物館可以改變人生,如今也脫胎換骨了
什麼對一個民族更為寶貴?《捍衛者》:民族精神
于謙是北京搖滾協會副會長 相聲迷和搖滾迷都驚呆了
人在堵途!看國慶節各大景點前線的網友們發回的戰報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