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考時即興評述的中間部分如何架構?

藝考時即興評述的中間部分如何架構?

你懂我的專業,我懂你的藝術!

(一)分合式結構

這種結構比較常用。分合式結構是把演講的有關內容分解或綜合的組合樣式。在即興評述開始之前,如果考生已經確定用此方法,就應先想好分論點。幾個分論點的評述即構成了即興評述的中間部分也就是主體部分。

分合式結構分為兩種具體樣式:

一是總分式。這種樣式是先提出一個總的論點,而後分別闡發。比如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這個試題,分論點即可分立為兩部分:一,正人君子為什麼會思想樂觀?二,無義小人為什麼會憂心忡忡?將這兩個分論點進行對比評述,從中得出富有哲理的結論。

一是分總式。這種樣式是先分別闡述事物的各個方面,而後得出總的結論。例如,我們在介紹一個單位時,先介紹這個單位的歷史由來、歷史功績、現實狀況和發展前景等幾個方面以後,再得出對這個單位總的結論的結構樣式,便是這種分總式結構。

總分式和分總式不能截然分開。在實際評述中,常常把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交替使用。或先總後分,或先分後總。

(二)並列式結構

並列式結構的特點是整齊、明朗,對比強烈,常常給人很強烈的印象。並列式結構就是指中間部分運用平行式結構,都與主論點平行,其中又可分為類比式和對比式。具體地說,就是在主論點提出後,可用具體例證來評述,與主論點對立的例證為對比式結構,反之則為類比式。

類比式並列結構是以不同類的事物所具有的某種相似點為依據,並把這些不同類的事物並列在一起,以展示某種共性。這種結構不僅能夠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而且,往往使評者有趣,聽者有味。對比式並列結構是把同一大類中的不同事物並列在一起的結構樣式。這種並列,有兩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是不同個體之間或群體之間的並列。例如,1991年11月18日,《大眾電影》第十四屆百花獎頒獎儀式上,李雪健因主演《焦裕祿》而獲「金雞獎」和「百花獎」兩個大獎。他當場吐出的兩句肺腑之言就是這種結構:

苦和累都讓一個大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李雪健這兩句引起全場熱烈掌聲的妙語,除了內在思想的樸實、深刻所顯示的人格力量之外,還在於這種結構的美:四組對立的反義詞正反對比,給人以鮮明獨特的視覺意象,既通俗易懂,又生動形象。

第二種情形是同一個體或同一群體在不同場合下的不同特點之間的並列。例如,有的人把同一個人台上說的和台下做的並列起來,把當面說的和背後說的並列起來,就屬於這種結構。

(三)遞進式結構

此種結構較前兩種結構複雜,但如果運用得當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遞進式結構是指在即興評述中逐步深入、層層遞進的組合樣式。這種「抽絲剝繭」的方法較適用於對名著名句和詩句的評述。這種結構的實質是人們由淺入深、不斷深化的認識過程在評述結構上的反映。

在遞進式結構中,評述者不是直接提出自己的結論,而是先提出表層的、容易使人接收的觀點,繼而由表及裡,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最後得出結論。用這種結構闡發事理,往往獲得水到渠成,令人信服的效果。

一般來說,遞進式結構可遵循如下模式:首先,講出出處和作者;其次,解釋其字面含義;再次,剖析其深層內在的涵義;然後,聯繫現實生活:最後,將主題深化和升華。

你懂我的專業,我懂你的藝術!關注新影藝考,了解更多藝考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影藝考 的精彩文章:

如果有一天殺馬特都老了,時光也會跟著變老嗎?
表演藝考小品構思的九大藝術元素!
體驗課來了,第二彈參上!
從考官的角度看看那些面試考生的日常!
還不知道備考要注意些什麼,那你得注意了!

TAG:新影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