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娶宋美齡,當黃埔軍校校長,都是這個人讓給他的
蔣介石之所以能在眾多軍閥中脫穎而出,歸功於他走的兩步棋太對了,一是黃埔軍校校長,讓他有了軍事資本;二是跟宋美齡的結婚,讓他有了政治資本。
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這兩步棋都是一個人讓給他的,如果沒有這個人,蔣介石的路還真不好走。
這個人,就是譚延闓。
譚延闓1880年生於湖南茶陵,24歲考進士時,水平非常高,堪稱狀元之才,但慈禧一看卷子,發現譚延闓是湖南人,當時慈禧最痛恨譚嗣同,天天搞什麼維新變法,這個譚嗣同就是湖南人,慈禧心想:這兩人都姓譚,又都是湖南人,多半是一家人,於是,譚延闓就被降為二甲第35名。
這科的狀元是誰呢?就是大名鼎鼎的劉春霖。
譚延闓這個人雖然今天的名氣不是很大,但在那個時代卻是名副其實的風雲人物,跟陳三立(陳寅恪的父親)、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擔任過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陸軍大元帥,還被稱為民國四大書法家之首,「民國至今,學顏者無出其右」。
(圖:譚延闓書法)
譚延闓對母親很孝順,他的母親是小妾出身,死後出殯,按理只能從側門抬出去,但譚延闓不幹,自己躺在棺材上,讓杠夫抬棺前進。有人問你這是幹什麼?譚延闓說:「譚延闓死了,你們連我娘和我一道埋了,我是湖南都督,有資格走正門!」眾人傻了眼,只好開了正門。
因為母親是小妾,所以譚延闓終生不納妾,即使夫人病逝了,也拒絕再續娶。
本文開頭提到,蔣介石跟宋美齡的結合是譚延闓讓給他的,怎麼回事呢?那是1920年,譚延闓的朋友孫中山來找他,說給你介紹一門親事,女方是宋家小女兒宋美齡,宋美齡對你也很滿意。但譚延闓說:「我老婆剛走,我不能對不起她。」拒絕了這門親事。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宋美齡跟蔣介石走到了一起,開始了一段影響整個中國的故事。蔣介石對譚延闓當年的「不娶之恩」也很感激,跟宋美齡結婚時,特地請譚延闓當主婚人。
孫中山創建黃埔軍校時,第一任校長人選就是譚延闓,因為譚延闓在湖南的教育搞得很不錯。但譚延闓說,我不會搞軍事教育,您還是另請高明吧。孫中山問誰合適,譚延闓說了一個人的名字:蔣中正。
因此,說譚延闓是蔣介石的命中貴人,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譚延闓知道蔣介石的野心,從不和蔣介石爭權奪利。1928年時,譚延闓擔任國民政府主席,但當了沒幾個月,就讓給了蔣介石,自己改任行政院長。但這個行政院長他也當得很清閑,每天就是在南京走街串巷,品嘗各種美食,心血來潮時,還自己研製幾道名菜,成了南京名廚。
譚延闓打著研究美食的旗號,其實就是在故意躲著蔣介石。他曾對自己有一個評價,說:「我這輩子就一個字,那就是『混』,混天混地,混吃混喝。」
因為他八面玲瓏,做事圓滑,誰都不得罪,反而人人都喜歡他,誰有什麼事,都來找譚延闓調解,人緣非常好。
1930年9月,譚延闓在軍營騎馬時,不小心被馬甩到地上,得了腦溢血,醫治無效,掛了。在追悼會上,幾乎所有軍政大員都出席,蔣介石更是親自送葬,極盡哀榮。
縱觀譚延闓的一生,在做人上非常值得稱道,但在做事上卻缺乏魄力,毫無建樹,有人給他寫了一副對聯,非常經典——
上聯曰:混之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搖大擺,命大福大,大到院長。
下聯曰:球的本能滾而已!滾來滾去,滾入滾出,東滾西滾,滾進棺材。


※中秋團圓之夜,毛主席在母親的靈前痛哭失聲,留下終生遺憾
※《水調歌頭》佔盡中秋風流,其實還有兩首中秋詞不在它之下
※南宋狀元想當駙馬,公主嫌棄:我要的是鹿晗,你卻給我劉德華
※十月出生的開國將帥:彭德懷、黃克誠,最硬的兩根硬骨頭
※一條衚衕出了兩個狀元,慈禧說:這個狀元是老天爺派來的
TAG:歷史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