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斬獲2017諾貝爾文學獎//兼論諾貝爾文學獎的普世性

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斬獲2017諾貝爾文學獎//兼論諾貝爾文學獎的普世性

【環球網綜合報道】瑞典時間10月5日下午1:00(北京時間晚7:00),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英國作家石黑一雄榮獲該獎項。1954年11月8日,石黑一雄生於日本長崎,1960年隨家人移居英國,先後畢業於肯特大學和東安格利亞大學,並於1982年獲得英國國籍。1983年開始發表小說,其主要作品有《群山淡景》、《浮世畫家》和《長日將盡》等。曾獲得1989年布克獎、大英帝國勳章、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等多個獎項,與魯西迪、奈保爾被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

諾貝爾文學獎是普世的

我一直覺得,文學才是真正普世的,因為其內種蘊藏著所有人的精神和最本己的情懷,也因為文學表達著所有人的記憶和夢想,文學保存著人類最原始的動力,也記錄著人類最深處的痛苦,主要還是因為,文學一直在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創見點亮人類未知的旅途,那是人文之光,從人的內心的最深處升起,越過艱苦與磨難,越過上帝的壟斷以及技術的冰冷與殘忍,給人搭建起一條通往寧靜與幸福之路。越是在艱難的時期,文學發揮的作用越是強大。

紀念諾貝爾的郵票

今天(2017年10月7日)下午,瑞典文學院將公布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全世界的目光今晚都將盯在這裡,瑞典文學院的十八羅漢今年會給哪一位偉大的作家以文學領域最耀眼的光環呢?諾貝爾獎已經持續了116年(1901年12月10日為首次),除了中間有少數幾次因為各種各樣迫不得已的原因而未能頒發之外,這項事業被瑞士堅持了100多年,那些終生評委們也是換了一代又一代。我們先從諾貝爾談起。

1863年10月,諾貝爾獲得炸藥發爆劑的發明專利權。

1864年,取得硝化甘油炸藥發明的專利權。

1865年,他多次實驗,反覆鑽研,研製成了固體韌性燃料,並先後在瑞典、英國和美國取得炸藥的專利。

1866年,製造出能吸收比本身多三倍的硝化甘油,並且像粘土一樣軟硬適中的「矽藻土炸藥」,這一產品成為以後諾貝爾國際性工業集團的基石。

1867年,發明安全雷管引爆裝置。

1888年,發明了用來製造軍用炮彈、手雷和彈藥的無煙炸藥,亦稱諾貝爾爆破炸藥。

……

全世界都應該感謝阿爾佛雷德·諾貝爾先生,感謝他生前做出的偉大成就以及死後對於這個世界的安排和影響,他是炸藥的(矽藻土炸藥)的發明人,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但是我們中國發明的火藥(黑)和諾貝爾發明的炸藥(黃)是不同的,黃火藥才是炸藥,威力是黑火藥所不能比的。2016年張藝謀執導的電影《長城》就有黑火藥的描寫,影片講的是來到中國尋覓黑火藥發財的外國僱傭軍威廉·加林(馬特·達蒙飾)與佩羅· 托瓦爾(佩德羅·帕斯卡飾)的故事。

由炸藥等製造的炮彈更是成了現代意義上的大國重器。不過,正如中國的黑火藥在中國最大的用途是給人製造歡樂的煙花一樣,瑞典的諾貝爾先生髮明的炸藥也並沒有讓瑞典走上侵略他國來壯大自己的道路,這些大國重器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歐洲則通過對其在軍事方面不同時期的運用稱霸全球。估計發明炸藥的諾貝爾也不會想到,他的研究成果在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奪走了數以億計的鮮活的生命。

大概諾貝爾先生是能夠預料一二的吧!因為人類的歷史就是如此,最先進的技術都是用來謀殺同類的,這個規律從來都是如此,所以把炸藥用來殺人也是理所當然的了。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已經提過,技術是中性的,但是人是有善惡之分的,所以我們並不能把責任推給諾貝爾身上,不過,想一想,現在好些國家擁有的核武器,它們製造的目的就是用來毀滅世界的,僅僅想起這個還是讓人膽戰心驚。

諾貝爾的遺囑

諾貝爾先生髮明了炸藥,但是他還在讓大家慎重使用「炸藥」方面做了迄今為止最有效的推動,他並沒有想著在死後讓自己的子孫世世代代享受榮華富貴,他做了一件偉大的事情,他的遺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遺囑,他創立了諾貝爾獎,迄今為止在規定的領域之內的最高獎項,為人類的發展做了不可估量的貢獻。現在全世界都在享受著這份他給予人類的榮光,這種榮光超越了種族、語言、膚色,超越了國界,也超越了時代。他在遺囑中寫道:

在此我要求遺囑執行人以如下方式處置我可以兌換的剩餘財產:將上述財產兌換成現金,然後進行安全可靠的投資;以這份資金成立一個基金會,將基金所產生的利息每年獎給在前一年中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將此利息劃分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獎給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發明的人;

一份獎給在化學上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醫學和生理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的人;

一份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後一份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諾貝爾經濟學獎:並非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是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獲獎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

諾貝爾是位崇尚科學的人、是個有文學企圖心的熱情讀者(諾貝爾傳記作者佛瑞迪克森評)。正因為如此,諾貝爾才相信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及其中立性,世界只能在技術的演進中前進,但是他的人文性也在考慮著技術層面上無法解決的問題,那就是人類的慾望和貪婪。看諾貝爾獎獎項的設置,我們可以發現物理學和化學等方面的重視,我們也能看到他對人類醫學健康的關懷,還有一個最偉大的創見——對於人類精神價值的關照(諾貝爾文學獎),他像世界上所有熱愛和平的人一樣熱愛和平,並且在遺囑中額外增加了諾貝爾和平獎。

我今天主要是就諾貝爾文學獎發表自己的看法,所以其餘問題暫且擱置不論,但我們從獎項的設置方面我們就能感覺到諾貝爾先生的宇宙精神、世界情懷。我們很幸運,能夠有這樣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先知能夠以文學以如此的榮光。當然,就算沒有諾貝爾文學獎,我們也可能有其它的獎項去獎勵那些在文學方面的創造天才,但是巧合的是,這個重任就在諾貝爾文學獎的肩上,持續了100多年。有數百位世界各地的作家也因為這一獎項讓世界所知曉,然後無一例外的滋養了世界各地的讀者。

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現場

地球村變得名副其實也就是最近100年的事情,我們知道,在一個漫長的時期,世界上各地的人們互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卻各自以各自的方式創造了各自的傳奇,在很長一段時間,看到彼此從未見面的同類都是一件足以讓雙方緊張地嚇破膽的事情,因為語言以及長期封閉的緣故,我們一見面可能就要判斷是否要先下手將對方殺死,就像那些反應過激的野獸一樣,我們讀一些人類學家研究原始部落的書就會發現這件事情是如何劍拔弩張。不過,世界現在顯然成了一體,哪怕你有數千個民族,這些民族種族、膚色、語言都互不相同,但是所有的人類之間已經可以進行交流與互動,這簡直就是創舉。

我要說的是,沒有比文學更有通約性的民族遺產了,哪怕有些民族和部落沒有文字,但是他們也有一套口耳相傳的情緒記憶與文化習俗的傳承。所以,諾貝爾先生的世界眼光現在就更讓人欽佩。今天,世界上有諾貝爾文學獎或者沒有都對這個世界影響不大,但是放眼這過去的100年,如果沒有諾貝爾獎做出的貢獻,沒有其100多年的沉澱,我們是否能在各自的世界裡參透知識的無國界,現在所有的假設都晚了,因為人家的貢獻就在那裡,任誰也不可否認。正因為如此,非洲的作家、亞洲的作家才能在這樣一個平台上去展現自己的文化,去發揮自己世界性的影響力。

中國的諾貝爾獎情節也是延續了將近100年了,當然這個情節鬧得最厲害的還是諾貝爾文學獎,大抵這個民族也有自知之明,覺得自己的其他領域並沒有與西方分庭抗禮的資格,文化方面我們也有上下五千年,當然如果諾貝爾文學獎如果能頒發給古人,中國大概會是獲獎人數最多的之一——所以我們對諾貝爾文學獎的要求也不算過分。傳說中,魯迅、胡適、沈從文、老舍、巴金等似乎都與諾貝爾文學獎有些淵源,但是是不是真的就不得而知了,因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的保密性是非常嚴格的,一般至少要50年。

進入20世紀末,隨著中國與世界的日益接軌,國人的諾貝爾獎情節更是嚴重得不得了了,總是會提出「諾貝爾獎之問」,然後也有許多的回答,莫衷一是。現實對諾貝爾獎羨慕的不行,然後久久不能得,便成了一個時代的酸痛,甚至後來反而攻擊起諾貝爾獎來了——有點典型的吃不到葡萄就說的葡萄酸的道理。熟悉諾貝爾文學獎評獎規則的人應該知道,瑞典文學院的那十八羅漢是何許人,所以關於語言不通(十八羅漢中的馬悅然教授本身就是很出名的漢學家)等等的問題都機會不是什麼關鍵,關鍵是我們國家是否真的有哪種為世界作出貢獻的作家,而不是只為我們國家作出貢獻的作家,也就是說,文學的通約性的問題。

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先生

當然,諾貝爾文學獎並不是金科玉律,獲獎的就是最好的,而沒獲獎的就都是垃圾,任何人都沒有權利說這樣的話,獲獎的只是在某一年度的評委們看來是最合適的人選,而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人選,關於文學的評價,本來就是眾口難調,而我們如果在每一次的諾獎之後就非難那幾個老頭,也沒有必要。不過,一般而言,獲獎的都是明珠,這點應該不假,當然還有眾多的遺珠,就像我最喜歡的作家村上春樹、米蘭·昆德拉、卡爾維諾等都不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我並不感覺到遺憾,因為他們依舊優秀,依舊值得我們大聲喝彩。

諾貝爾文學獎的泛娛樂化現象,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因為我始終覺得這並非是一個好的兆頭,不是說瑞典文學院如何如何,而是輿論引導之下的民眾,而是我們的媒體,我們的媒體過於關注是誰獲獎或者誰落選,而對於諾貝爾文學獎設立的初衷意義以及百年積澱視而不見,我覺得這實在是娛樂的又一大勝利,文學是一個嚴肅的話題,雖然其具有娛樂的功能,媒體打著高大上的旗號宣傳這一偉大主題的時候,並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也不清楚諾貝爾先生的遺願是想要做什麼。

2017年10月5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山有雨 的精彩文章:

TAG:白山有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