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中鮮為人知的局部戰爭蘇芬戰爭 俄國熊陰溝裡翻船

二戰中鮮為人知的局部戰爭蘇芬戰爭 俄國熊陰溝裡翻船

1939年11月,二戰序幕已拉開,歐洲戰火烽煙正濃。強大的蘇聯為了西北邊界和列寧格勒(聖彼得格勒)的安全,向芬蘭政府建議締結交換領土的條約,要求芬蘭將卡累利阿地峽的國界後移幾十公里,蘇聯以蘇維埃卡累利阿雙倍於此的領土對換,被芬蘭拒絕。導致1932年締結的《蘇芬互不侵犯條約》廢除。11月30日,強大的蘇聯動用20個師(45萬人),2000輛戰車和1000餘架飛機從四個方面對芬蘭發起全線進攻。企圖在3天內「解放」芬蘭,並且當晚就在芬蘭建立起傀儡政府。很明顯,這場戰爭對於蘇聯來說,是一場以強凌弱,以大欺小侵略小國的非正義戰爭。

論實力,十月革命後,蘇聯經過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在1937年,經濟已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超過了法西斯德國,軍事力量更是當時的德國都比不上的。

而當時芬蘭全國人口只有370萬,只有蘇聯的1/50不到;國土面積33萬平方公里,不到蘇聯的1/60;國防軍總數只有3萬3千人,並且裝備極為落後,還停留在一戰的水平上,再加上芬蘭國土狹小,根本沒有戰略空間。所以蘇聯領導人驕傲地認為芬蘭會像波羅的海的其他國家(如立陶宛、愛沙尼亞等)一樣不堪一擊,乖乖地歸順於蘇聯強大的襁褓之中。但是,這一次蘇聯的算盤卻打錯了。

芬軍在力量對比非常不利的情況下,憑藉1927-1939年在卡累利阿地峽修建的「曼納海姆防線」的堅固工事,利用嚴寒和沼澤森林的有利地形,展開反擊戰、陣地戰和消耗性圍殲戰,因此,蘇軍除在北冰洋的貝柴摩和薩拉地區進展較快外,在卡累利阿地峽和拉多加湖一帶傷亡慘重。對芬軍主陣地久攻不克。加上蘇聯在「大清洗運動」中,大部分紅軍將領不是被處決就是遭迫害,「幸運」活著的將領們根本無心指揮戰爭。殘酷無情的嚴寒氣候更使蘇軍損失慘重。在這場以弱抗強的戰爭中,芬軍狙擊手追求百發百中的境界。據統計,二戰時平均每殺死一名士兵需要2.5萬發子彈,而芬軍狙擊手卻平均只需1.3發,這是一個懸殊萬倍的數字對比啊!芬軍狙擊手組成的滑雪中隊,對於山林的地理環境非常熟悉,身穿跟雪一樣的白色偽裝服,滑著雪撬在大雪封路的荒郊野外來去自如,儘管使用的武器是帝俄(芬蘭曾在沙皇時代是俄國的一部分)時期沿用下來的步槍,卻能狙殺700米以外的蘇軍。因為蘇軍在一片雪白的環境下,穿著笨拙的棕褐色制服,極容易成為芬軍狙殺的目標。

戰爭一直延續到次年3月,雙方均付出慘重代價。尤其是蘇聯,在這次戰爭中損失上百萬人,因此不得不正視現實,重新與芬蘭談判講和。芬蘭政府也因彈盡糧絕只得接受蘇聯的講和條件。1940年3月13日,兩國在莫斯科簽訂了《蘇芬和約》。依約,芬蘭將其東南部包括芬蘭第三大城市維堡在內的卡累利阿地峽薩拉地區和芬蘭灣的大部分島嶼割讓給蘇聯,並把漢科港租給蘇聯30年。

芬蘭雖然割讓了1/10的領土,但通過戰爭避免了與其他波羅的海國家一起被併入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命運。蘇聯也對蘇芬作出了一些妥協。

蘇芬戰爭是一場弱國打敗強國,小國打敗大國的戰爭,雖然芬蘭沒有徹底勝利,但至少打了一個平局。芬蘭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有趣的數字:盤點二戰產量前十名的飛機,數量龐大超想像
一億玉碎不是抵抗盟軍而是發千億國難財?二戰日本軍部最終陰謀揭秘!
二戰中,最噁心的國家,不是德意日而是它;孫中山臨死都不忘罵它兩句!
民國名是為何都喜歡娶日本女子,二戰之後日本女人更成了首選
真土豪!別人的小區里都是小汽車,休斯頓的小區里停貨真價實二戰坦克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