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在「兒童人格教育」課程的邊上

寫在「兒童人格教育」課程的邊上

用清單思考課程

1、任何理論都有其適用邊界、適用範圍,沒有所謂的「一招鮮」。學習理論,忌諱「手拿一把鎚子,看什麼都是釘子」,學了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理論,是幫我們多了一把發現問題的「工具」,但不代表這把「工具」能分析解決所有問題。之所以要掌握這把阿德勒的「工具」,是因為它關注的問題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多學習一些理論,是多一些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角度,是搭建一種理解教育現象的知識框架和思維模式,避免「套版效應」,避免偏見和成見,從而更真實地把握教育現象的本質,更有效地解決教育問題。

2、人在環境中,總會追求一種「適然」狀態,即適應環境、滿足自身需要。追求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無為」、順應,道家的方式;一種是「有為」、超越,儒家的方式。阿德勒作為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傾向於「有為」和超越。為什麼我要補充這一點?因為,在人的成長中,「無為」和「有為」同樣重要,人既要積極有為,超越自我,也要接納自我,與自我和解。畢竟不是任何時候,任何問題都能超越的,如果總是處於「超越與無法超越」的緊張矛盾中,無法與自己達成和解,如何能獲得幸福?

3、因為恐懼,所以追求安全;因為飢餓,所以要追求溫飽;因為自卑,所以追求優越。自卑與追求超越,是人的本質屬性。阿德勒說:「兒童在某種環境中,感受到了自卑、脆弱和不安全,而這些感覺反過來又對兒童的心理產生了了刺激作用。兒童便下決心擺脫這種狀態,努力達到更好的水平,以獲得一種平等甚至優越的感覺。」

4、個體人格的整體性及其獨特的生活目標和生活風格並不是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個體對生活事實的主觀看法的基礎上。孩子對事物的個體性理解決定著他的成長,是孩子對事實的看法,而不是事實本身,決定孩子的行動方向。記住這一點很重要,如果兒童陷入新的困難處境時,他的行動會受制於已經形成的錯誤判斷。

5、如果把人的成長比作一輛車在行駛的話,追求優越給車提供了「發動機」,但車往哪條路上走,這是由駕駛車的司機來確定的。有的走上了坦途,有的涉入了歧路。兒童往往因為不成熟,從而不懂得如何用恰當的目的和方式來追求優越。

6、作為教師,要意識到,有的孩子採取錯誤方式追求優越,與自己錯誤的教育方式有關。比如總是從外在的、橫向比較考試分數,而缺乏內在的、縱向比較個體成長,即沒有從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評價;評價單一、唯分數論;只關注成績結果,忽視學習動機、習慣、態度、興趣等。

7、什麼是個別對待?能夠給予個別學生(優生或差生)以個別照顧,尤其是對差生的關愛,肯為這些學生付出精力。在課堂上能夠注意到不同學生程度的差異,並給予適當照顧。「個別對待」不僅僅是個姿態問題,更是個專業問題。姿態是前提,專業是核心。這種專業包含兩層含義,一是理解知識,二是理解兒童。惟有這兩者均抵達相當程度,才能談得上真正的「個別對待」。

8、「問題學生」產生的過程:他有強烈的追求優越的心理動機,想得到老師的關注與認可,想得到同學的尊重與崇拜,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他在學習上遭遇了挫折,他或者努力但無效果,或者根本沒有努力,他感覺通過努力學習得不到老師足夠的關注,也贏得不了同學的崇拜。於是他開始不斷嘗試其他方法,不斷搗亂戲謔,引人發笑,激怒招惹同學。在不斷製造麻煩的過程中,引起了老師和學生的關注,甚至受到一些同學的崇拜(敢於破壞秩序,挑戰權威),從而滿足了受忽視的心理。漸漸地,他開始逃課,與社會上的無業青年混在一起,他感覺,在那兒獲得了歸屬,得到了認可......至此,「鋼鐵」就這樣煉成了。

9、孩子的失敗主要不是因為懶惰,也不是因為愚笨,而是因為他事實上遇到了自己一個人還不能解決的困難,而且這困難以他的基礎來看並不是絕對不能解決的(這也是我們說他聰明的原因),現在,他需要的就是有人幫助他克服困難,證明他確實是聰明的。癥結不是懶惰,不是愚笨,而是認知上實實在的困難。懲罰和批評可以醫治懶惰,但是不能醫治認知上的困難。

10、當一個兒童學習成績不佳時,最佳方法:幫助他解決實實在在的學習困難,贏得成就;其次歸因於不夠勤奮,但表揚他聰明——然後儘可能用細跟進的辦法,彌補「不夠勤奮」;再次是歸因於方法不當(一種降低程度上的愚笨論),再次是歸因於智能不適(即此方面的愚笨),再次是歸因於環境,如老師教得不好(外在歸因劣於內在歸因,但傷害性也較小),最最嚴重的歸因,就是責怪其天性愚笨不可救藥,這等於判處一個兒童精神上的死刑。

11、如何引導孩子在自卑中採取正確的超越方式?如何激發孩子強烈的學習動機?這需要從系統角度思考,而不要寄希望於有什麼絕招。所謂的絕招都是在系統中發生作用的,系統中各要素相互產生作用。從魏一言的案例可以看到其背後有這樣一個系統:(1)父母始終無條件的的信任、鼓勵、激勵、期待,學校中老師的認可與偏愛,從而產生了「皮革馬利翁效應」。(2)童年海量閱讀,青少年時期經典閱讀,一是從認知、情感、道德等方面綜合滋養生命,得以讓孩子能自我療傷,自我發展。二是為寫作打下了強大基礎,而寫作為孩子帶來了巨大的成就感。(3)在學科學習上,有強大的支持和精準專業的指導。(4)父母對教育的勤奮與專註,為孩子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條件,同時給予雖然無形但強大的感染與感召。(5)不能忽略孩子有一定的天賦。

閱讀經典,聆聽智者的聲音!

課程

結束啦

我們下次再見啦~

jiaoyu

ZIBEI YU CHAOYUE

以專業的眼光審視教育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郝曉東 的精彩文章:

TAG:郝曉東 |